中新網北京2月11日電(張奧林)北京冬奧會開賽以來,重頭戲之一的花樣滑冰關注度持續升溫。各路“神仙打架”讓觀衆大飽眼福的同時,記錄選手喜怒哀樂的等分區“Kiss&Cry”(意即“親吻與哭泣”)也悄然“走紅”,網友直呼:浪漫極了!
2月10日,日本花滑選手羽生結弦在男子單人滑自由滑比賽中。中新社記者 崔楠 攝
“親吻與哭泣”
2月10日,花樣滑冰男單自由滑比賽落下帷幕,金博洋、羽生結弦、宇野昌磨等選手都展現了高超技藝。而比賽間隙,他們緊張等待分數出爐的鏡頭,同樣讓人印象深刻。
2月8日,日本花滑選手宇野昌磨和教練蘭比爾在等分區,蘭比爾胸前佩戴寫有“Kiss&Cry”的牌子。
有眼尖的網友就發現,在等分時,很多選手和教練的胸前都帶着一塊寫有“Kiss&Cry”的牌子,并靈魂發問:字面意思都懂,但為啥要在這親和哭呢?
2月10日,中國花滑選手金博洋在等分區。
實際上,這是一句花滑界的官方用語,佩戴有這塊牌子的運動員和教練可以進入等分區——“Kiss&Cry area”(親吻與哭泣區)。
這個區域通常位于冰場的角落,裡面有座位區和顯示分數用的屏幕。
正如它的字面意思一樣:選手在等分時,會經曆許多情緒上的波動。
2月7日,美國花滑選手喬克和貝茨熱情相擁。
當分數被讀出之後,觀衆們經常會看到選手和教練成功後的親吻和慶祝,以及在失望後的哭泣。這一小小的角落,記錄着選手們的點點真情。
源于一個巧合
至于最初為何給等分區取了這個名字,說法衆多。目前流傳最廣的,是源于一個巧合。
2月10日,日本花滑選手羽生結弦在等分區。
1983年赫爾辛基世界花樣滑冰錦标賽之前,電視技術人員由于不清楚等分區的具體名稱,便詢問時任芬蘭花滑官員埃爾科。
埃爾科卻即興發揮,随口答了一句:“這是親吻和哭泣的角落。”
之後,“親吻和哭泣”便在花滑界流傳開來,并最終成為國際滑冰聯盟的官方用語。
2月7日,加拿大花滑選手瑪德琳·席薩斯與團隊在得知分數後歡呼。
網友評論:浪漫極了!
@柴小多:浪漫極了!
@olymmmm:看見了選手牌子上寫的“KISS AND CRY”,動人
@玲鵝是鵝不是讷:花滑等分區的名字原來這麼美,KISS AND CRY,太形象了!
@小花盆:花滑好美,KISS AND CRY區的運動員們互動好可愛
@七個紫色棗糕:怪不得羽生在這哭
@喵喵醬:這個區域和比賽一樣精彩!
@李小毛的蘑:無論是喜悅還是遺憾,無論是親吻還是眼淚,都是競技體育、奧林匹克的組成部分
(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