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小雅·鶴鳴》有言:“樂彼之園,爰有樹檀, 其下維萚。它山之石,可以為錯。”該段後面一句的意思是“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來磨玉英。”,這個含義可以套用在文獻綜述論文的撰寫上。
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類似,文獻綜述類論文好看卻不好寫。對于科研工作來說,文獻綜述(文獻綜述論文或者學術論文中的文獻綜述部分)論文是非常重要的學術資源。文獻綜述論文可以為科研工作者提供一個研究領域的曆史背景或當前狀态,同時展望其未來的發展方向。
撰寫文獻綜述論文對于一個科研工作者來說也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為自己的研究提供靈感,尋找研究問題,也為将來期刊小論文或學位論文做準備。另一方面,又可以鍛煉自己的學術寫作能力,特别是對于科研菜鳥和小白來說。一個人想走上科研道路,撰寫文獻綜述論文是必由之路。但是,想要撰寫優秀的文獻綜述論文,最好能接受文獻綜述論文撰寫的系統性訓練,至少也應該知道一點基本概念和原則。
文獻綜述論文是指在某一時間段内,對某一領域,某一專業或某一方面的課題、問題或研究專題搜集大量相關數據、資料和主要觀點,然後通過閱讀、分析提煉、歸納整理當前課題、問題或研究專題的最新進展、學術見解或建議,對其做出綜合性介紹和闡述的一種學術論文。文獻綜述論文提供了某個領域内當前學術研究的概述,使讀者能夠認識現有相關研究中的主要理論、方法及缺點和不足。
寫一篇文獻綜述類論文的整個過程包括尋找相關出版物(如書籍和期刊文章),批判性地分析它們,并解釋作者們的發現。這個過程共有五個關鍵步驟:
一篇好的文獻綜述論文不僅僅是總結來源相關數據、資料和主要觀點,它還需要分析、綜合和批判性地評估相關數據、資料和主要觀點,以清晰地描述該學科的當前知識狀态和國内外發展狀況。它是研究過程中前期重要的工作之一。
撰寫文獻綜述的目的是什麼?
當一個作者撰寫小論文、大論文等種類學術研究論文時,ta必須先期進行文獻綜述,以将ta的研究置于現有知識框架和範圍内,因為羅馬城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科學研究也不是空中樓閣。文獻綜述讓作者獲取以下鍛煉機會:
如果一個科研工作者想申請科研基金或開始從事研究工作,撰寫文獻綜述類論文是一項特别重要的技能。
一般來說,無論是獨立的文獻綜述論文,或是研究論文中的文獻綜述部分,撰寫文獻綜述的過程遵循相同的步驟,各個步驟詳解如下:
第一步:搜索相關文獻
在開始搜索文獻之前,作者需要一個明确的研究主題和方向。
如果作者正在撰寫研究論文或研究論文的文獻綜述部分,那麼研究問題一般是明确的,ta會檢索與ta的研究問題相關的科研文獻。
如果作者是作為一項獨立論文撰寫一篇文獻綜述,那麼研究問題是非聚焦的,ta必須選擇一個重點,并提出一個中心問題來指導ta的文獻搜索。與論文的研究問題不同,搜索相關文獻的中心問題必須在不收集原始數據、沒有開展實驗的情況下進行。ta應該隻能根據對現有科技文獻出版物的回顧來回答那個ta計劃解決的問題。
如一個文獻綜述研究問題實例:
Methods ofIntegrating and Updating Geo-Spatial Databases?
針對問題列一個關鍵字列表:首先創建一個與這個研究問題相關的關鍵詞列表。包括作者感興趣的每個關鍵概念或變量,并列出所有同義詞、近義詞和相關術語。如果在文獻搜索過程中發現了新的關鍵詞,作者可以添加到這個列表中。
關鍵詞示例
然後根據關鍵詞開始搜索文獻,例如以下一些用于搜索科技文獻的有用在線電子文獻數據庫:
AGU(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電子期刊和圖書數據庫
Elsevier ScienceDirect電子期刊及電子圖書 數據庫
HeinOnline法律數據庫
International Press(國際出版社電子期刊數據庫)
IOP Science AAS Journals(美國天文學會)期刊 數據庫
iresearchbook(愛學術電子書數據庫)
JSTOR電子期刊和電子圖書 數據庫
Springer電子期刊及電子圖書 數據庫
Taylor & Francis期刊數據庫
EBSCO
Project Muse (人文和社會科學)
Medline (生命科學和生物醫學)
EconLit (經濟學)
Inspec (物理、工程和計算機科學)
web of science
還有一個是就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科研學術網址導航—SCI-Hub。
Small Tips:
在進行文獻檢索時,研究者可以使用布爾運算符來縮小檢索範圍:
AND:查找包含多個關鍵字的來源(例如:spatial database、Data matching andCartographic generalization)
OR:查找包含一系列同義詞之一的來源(例如:Data matching or Cartographic generalization)
NOT:排除包含某些術語的結果(例如:蘋果 not 水果/蘋果而非水果)
當研究者檢索到了一篇文獻之後,不要立即下載,也不用通讀全文,以免浪費時間。一般正确的做法是,先閱讀摘要,确定該文獻是否與自己的研究問題相關。當研究者找到一本和研究問題非常契合的有用的文獻時,ta可以直接根據這篇論文的參考文獻尋找其他相關的文獻。
研究者要确定與自己的研究主題相關的最重要的文獻,特别要注意那些被大量引用的文獻。如果相同的作者、文獻不斷出現在研究者的檢索文章中,一定要找到它們,擴充自己的文獻庫。
第二步:評估和選取文獻
研究者即使再勤勞,也不大可能完全尋找并閱讀關于研究方向和主題的所有文章,但ta必須評估手頭上哪些文獻與自己的問題最相關。
對于已下載保存全文的每份文獻出版物,研究者要問問自己:
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綜述論文作者需要确保使用的信息來源是可信的,确保閱讀了所有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研究文獻和明白了研究領域的主要理論,不能有遺漏。
✅研究者應該注意一篇論文被引用了多少次——高引用率意味着這篇文章在該領域具有影響力,當然應該将它選取到自己的文獻綜述中。
✅另外,哪些論文需要納入文獻分析對象或者說文獻綜述範圍将取決于作者的主題和學科:在科學領域,你通常主要關注和回顧最近最新的文獻;但在人文領域,你可能會從長遠的曆史角度(例如,追蹤一個概念是如何随着時間的推移而改變的),文獻選取的标準是權威性和影響力,而不是出版的日期越近越好。
Small Tips:
作者最好準備一個文獻整理工具(Endnote、Zotero和一些其他開源軟件),可以很方便地對下載的文獻做筆記,并将核心觀點、數據或其他信息作為論文正文中的引用内容。在閱讀時,研究者可以開始綜述寫作過程。作者對文獻做筆記的一大好處是,可以在将來正式撰寫文獻綜述中加入自己對文獻的評論和理解,相當于對引用的觀點進行了轉述,而不是直接照抄,這樣就可以降低查重率了。
另一個非常有用的事情是,研究者可以制作一個帶注釋的參考書目,研究者在上面可以編輯完整的引文信息,并為每個來源寫一段總結和分析。這有助于你記住所讀的文獻内容,并在以後的閱讀過程中節省時間,并為将來撰寫自己的研究論文作好準備,打下基礎。
第三步:确定研究問題的主題、争議和不足
研究者在閱讀文獻庫中的目标論文時,要開始着手思考怎樣組織文獻綜述的論點和結構了。這需要研究者了解所閱讀的文獻資料之間的聯系和區别。根據研究者的閱讀和筆記,ta可以也應該可以梳理出以下信息:
趨勢和模式(理論、方法或結果):随着時間的推移,某些方法變得越來越流行還是越來越不流行?
研究主題:哪些問題或概念在文獻中反複出現?
争議和矛盾:文獻之間論點的區别或分歧在哪裡?
關鍵性核心論文:是否有任何有影響力的理論或研究改變了該領域的方向?
空白和不足:這些文獻中沒提到什麼關鍵研究,缺少什麼關鍵研究?是否存在需要解決的研究弱點?文獻中都總結出了哪些需要改進的共性問題?
梳理出了這些内容,就可以進一步幫助研究者尋找出文獻綜述的結構(如果在準備自己的研究論文),并明确自己的研究問題、研究方法将如何對現有學科有所突破,凸顯創新性、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個趨勢和差距的例子:
在回顧有關Uncertainty-awarevisual analytics的文獻時,研究者注意到目前的研究存在兩大不足:
The uncertainand conflicting patterns are not well-defined.
The problemswe’re facing are the data conflicts, different resolution, missing and conflictingdata, which together lead to the uncertainty in the spatial temporal data.
第四步:規劃和組織文獻綜述結構
規劃和組織文獻綜述的方法有很多種。在開始寫作之前,作者應該對自己的策略有一個大緻的了解。
根據研究者的文獻庫中文獻數量多少,ta可以将其中幾種策略結合起來(例如,文獻綜述整體結構可能是主題性的,但每個主題都是按時間順序讨論的)。
最簡單的方法是跟蹤主題随時間的發展。然而,如果研究者選擇這種文獻綜述結構,那麼ta要小心避免簡單地按順序列出和來源。而是應該試着分析形成該領域方向的模式、轉折點和關鍵論點,需要思考并解釋某些發展是如何以及為什麼發生的。
如果研究者發現了自己的研究問題存在一些反複出現的主題,那麼ta可以将文獻綜述組織成不同的小節,讨論主題的不同方面。
例如,如果研究者正在查閱有關老齡化居民醫療水平的文獻,文獻關鍵主題可能包括醫療政策、文化層次、經濟收入、醫保基數、工作年限及子女數量等。
如果研究者開始是從各種研究方法或以不同學科或多領域角度獲取文獻資料,ta可能想比較不同方法得出的結果和結論。例如:
在定性和定量研究中分别出現了什麼結果。
教育學者和心理學者是如何讨論這個話題的。
文獻綜述常常是一個理論框架的基礎,因此研究者可以用它來讨論各種理論、模型以及關鍵研究概念的定義。
研究者還可以為一種特定及相關理論方法分别進行讨論,或者結合各種理論概念為自己的研究創建一個系統的框架。
第五步:撰寫文獻綜述論文
像任何其他學術論文一樣,文獻綜述論文應該有引言、正文和結論。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取決于作者撰寫文獻綜述的目的。
引言(Introduction)應明确文獻綜述的重點和目的。
正文(Body)根據文獻綜述的長度,可把正文分成幾個小節,每個主題、時間段或方法使用副标題。
在寫作正文時,研究者可以遵循以下原則:
總結和綜合:概述每個文獻的主要觀點,并将它們結合成一個連貫的整體。
分析和解釋:不要隻是轉述其他研究者的話,在可能的情況下添加作者自己的解釋,讨論與整個文獻相關的發現在本領域内的意義。
批判性評估:提及文獻研究的優缺點。
在結構良好的段落中寫作:使用過渡詞和主題句進行連接、比較和對比。
在結論(Conclusion)中,研究者應該總結自己從文獻中獲得的主要發現是什麼,并強調它們的意義。
作為一篇獨立的文獻綜述論文,那麼ta最好評價、讨論并總結所有文獻的研究,并根據作者自己的思考,發現當前領域内研究的差距,為将在未來進行的研究提出建議。
寫了這麼多文字,還是老規矩,筆者下面給出一個文獻綜述論文的例子。
文獻綜述論文的一個引言(Introduction)實例:
文獻綜述論文的一個正文(Body)實例—先按四個主題再按時間:
文獻綜述論文的一個讨論(Discussion)實例:
文獻綜述論文的一個結論(Conclusion)實例:
所謂“取精華于一處,取珠玑于一隅”,一篇文獻綜述論文能寫成這種程度,也就達到一定水平了。
作者:晨星,男,湖北武漢人,副高職稱,理學博士,高級程序員,IAMG(國際數學地球科學協會)會員,省級醫學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專委會委員,部級行業智庫特約研究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