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國際教育學校複課

國際教育學校複課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2-25 07:37:22

前段時間,某校意外流出的老師們的公開信中,有兩句話,格外引人深思:

“ 我這是為了投資人的利益出發……”“外面一堆找不到工作的兩條腿的學校老師……”這是舉辦者董事對老師薪酬縮減計劃的話術。

“信不信我媽可以随時換掉你……”這是與資方有利益關系家庭的學生對老師的嗆聲。

資本的聲音已經如此震耳欲聾,難以忽略。我們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私立教育,民促法規定中稱“社會力量辦學”,本意是成為國家教育的有效補充,又将往何處去?

國際教育學校複課(國際校一個孩子300萬)1

注: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01

“搶流量,活下去”

民辦學校的前世今生

現代中國第一所獲得辦學許可證的民辦學校,是1992年在都江堰市由退役小提琴手創辦的光亞學校[1]。這是我國第一所能夠授予學曆的民辦學校,創始人回憶: “起初我們很怕招不到學生,自改革開放以來,現代中國還沒有過這樣一所真正的民辦學校,且收費不低。後來我們發現自己遠遠低估了家長們對教育改革的渴求。”

正是在這樣的渴求下,各地的民辦中小學,高校,如雨後春筍般在全國各地發展起來。幾個投資人,拉來幾個公辦學校的退休教師甚至在職教師,租賃公辦學校閑置的場地,在電台,電視台買下黃金廣告位,洗腦式地打廣告:

“挖掘機學校哪家強,中國山東找藍翔!”

“學廚師,來新東方!”

廣告魔音穿腦,經久不衰,彰顯着學校的生存基調:每年6月的招生季節,招生老師們如學校撒出去的獵犬,一頭紮進了各鄉鎮,争搶剛剛實現小康的農村或城鎮家庭的初中畢業生,和家長許諾,磨破嘴皮子,偶爾撞上對家的老師,暗地裡使絆子乃至動手也是常有的事;

更有甚者,8月底報名時,招生老師返校,提溜一串挂在自己名下的報名學生,拿走占學費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招生費用”,如老辣的獵手吹散硝煙的餘燼,待下一個招生季節再次出山。

國際教育學校複課(國際校一個孩子300萬)2

就連再次翻紅的正牌新東方英語學校創始人,在為了原始流量搏殺的時代,都曾為了北大三角地的宣傳欄上刷漿糊的權利,發生過流血的争鬥呢。

但一切都算是值得的。

90年代末到21世紀初的那十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黃金期。

越來越多家庭開始計劃給孩子謀求一條更好的出路,中專和職高所提供的穩定技術崗位被不愁吃穿的家庭抛棄——讀高中,考上大學,做個腦力勞動者,得到經濟轉型所提供的市場經濟中的高級崗位,才是家長們認定的出人頭地。

沒考上高中?可以讀民辦高中,一樣可以高考!

沒考上大學?可以讀民辦大學,甚至有2 2, 3 1 項目,有海外交換經曆!

國際教育學校複課(國際校一個孩子300萬)3

家庭條件更好,孩子更有資質的家庭,開始走上自費留學之路,後來的教培航空母艦新東方學校,就起航于90年代末的出國潮。

甚至農村家庭,隻要手裡有餘錢,也會把孩子送去“一線城市包分配工作,包吃包住,畢業收入承諾XXXX元”的民辦職業學校——算算投資不虧,畢業後半年的工資就能收回成本。

從低配到高配的民辦學校,能滿足從平民,中産到富裕家庭的教育需求。從四面八方聞風而動的“社會辦學力量”,各自拉開舞台。

#02

資本力量“湧入”

當教育逐漸變成一門“好生意”

不得不說,最早的民辦學校,條件是艱苦的,積累是緩慢的。

國際教育學校複課(國際校一個孩子300萬)4

新東方學校的最早一批學員,有着鮮活的記憶,北京大冬天幾百人擠在借來的階梯教室裡,暖氣被掐,靠“擁擠出來的二氧化碳”取暖……

某職業學校的創始校長,手頭沒錢,四處求告租來部隊閑置宿舍樓辦學,沒幾年被勒令撤離,幾百學生拉着行李鍋碗瓢盆搬家,急得校長當街大哭……

此時的民辦教育,缺乏“資本”這根主心骨,别說後來通過VIE結構上市融資手段,連銀行貸款都拿不到一分錢:辦學校,這是公益事業,不符合貸款條件。想修校區?自己慢慢攢錢吧!

而彼時的學費并不算高,許多小規模的學校,除去老師工資和場地租賃,剩下的結餘,還不如學校小賣部賺得多。新東方學校早期團隊中過得最滋潤的,不是要給老師發工資求發展的俞敏洪,而是在學校做學生盒飯生意的俞敏洪老媽。

缺錢的冷冬,不斷篩選着“社會辦學力量們”,許許多多招不到足夠學生的,或者被招生老師薅秃的學校紛紛倒下了。

好在,冬天終于會過去。

國際教育學校複課(國際校一個孩子300萬)5

縱觀能活到今天還能紅火辦學的民辦學校發展史,十有八九有房地産公司,物業公司作為投資方的推手。

“XX家園,讓你的财富流光溢彩!” 附近最好有名校,才配得上這句廣告詞。

“XX龍城,夢與現實的完美融合。” 業主的孩子最好在步行十分鐘範圍内學校上學。

随着房價的起飛,資本終于在民辦教育問題上驚喜發掘了前所未有的完美邏輯:附帶學校的樓盤會更值錢,升值更快,賣得更火爆;而樓盤附帶的私立學校,又可以長線反哺地産集團,是一門好生意。

和公辦名校的合作更是大勢所趨。以某校名取自耶魯諧音的公辦名校為例:其坐落于省會市中心,辦學規模三千餘人,光靠學校每年區區幾百的錄取指标,怎麼能滿足荷包日益鼓脹的家長們的上進之心呢?于是名校開始集團化辦學,不僅在省會城市各個城區冠名舉辦公立中學,更是“品牌下沉”,本省的四線城市如郴州,衡陽等與房地産集團合作公辦民校,投資數億, 送名校上門,打造“家門口的名校”。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國際教育學校複課(國際校一個孩子300萬)6

好的一面是,捉襟見肘,東拼西湊,四處搬家的民辦學校終将成為曆史。

新東方集團的總部大廈于2005年購買于北京中關村,自此,一棟又一棟的新東方大廈自全國各地崛地而起。與此同時,新東方的業務開拓速度飛快,從留學考試培訓,拓展到大學生英語培訓,再下沉到學科培訓……财務報表上的數字飛漲,股價一路高歌。

壞的一面是,資本逐利,逐利則無序。

某四線城市新開張的民辦高中,從校門,校訓,校徽校服主色調全盤抄襲著名Top1大學,辦學場地更是灰色來源:市場經濟下,辦垮的公辦院校也不少,留下财政劃撥的校産,被某屆領導大筆一揮低價賣給民辦學校;校産中曾經的家屬居民樓,建校時承諾給退休職工一筆拆遷安置費,卻至今一分未給,離退休教師訴訟投告無門。

國際教育學校複課(國際校一個孩子300萬)7

△“山寨”清華實驗學校(校名已做模糊處理)

因此,前文所述以投資人的心意管理老師,導緻老師激烈反彈對社會發表公開信事件,展露出的隻是民辦教育近年來積累弊端的冰山一角。

俗話說,“當廚房裡發現一隻蟑螂,實際藏在隐匿之處的蟑螂有成百上千。” 在一線城市的國際學校,管理層與員工的争端還算是文明人的口角,而在資源更少野心更勝,監督的探照燈更微弱的地方,搏殺更為血腥。

去年的一篇流行的網文“如何絞殺公辦學校” [2],生動地揭露了“公參民”學校,是如何進行利益勾兌,導緻縣城的民辦學校占比逐年超過公辦學校,有的縣域甚至高達30%-60%,又通過提前招生,自主招生的方式,掐走全縣頂尖生源,引發内卷,嚴重推高了全社會承擔的教育成本。

國際教育學校複課(國際校一個孩子300萬)8

#03

教育是良心事業,

卻不能隻靠良心

2021年7月,“雙減”政策出台。

2021年9月1日,《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正式生效。

作為身處其中的從業者,家長,學生,這是大家第一次意識到監管之網切實存在。哪怕是路人,也能從新東方奮力地抖音賣貨,斷尾求生的努力中,感受到民辦教育界的天,變了:

上市的課外培訓教育集團股價狂跌;

準備上市的打雞血教育集團,上市進程叫停;

原本已經建好校園隻待開學,甚至已經在運行的學校,如深圳太子灣實驗學校,眉山天府新區嘉祥外國語學校、成都威斯敏斯特學校,因“不符合六獨立要求,無法取得辦學證”,宣布停辦[3];

國際教育學校複課(國際校一個孩子300萬)9

△2021年宣布停辦的民辦國際化學校(不完全統計,圖片來源:新學說)

全國各地的部分公參民學校,開始改名: “長沙怡雅中學更名為長沙市怡海中學 ”,“清華實驗附中更名為清森學校”;國際學校摘去“國際”二字,更名為“ XX外籍人人員子女學校”;

這些動作,引發了從業者和家長們的熱議,其中,不乏抱怨:不讓孩子補課,好好的學校不讓開,國際學校的學生累死累活上國家課程雙軌制,是不是管太寬?管了又如何,就不卷了嗎?

不妨這樣看。教育,作為服務業的分支,和餐飲業類似。作為食客,若運氣好,遇到講良心的從業者,食物的味道和衛生都極佳;但如果沒有健全的食品監督體系,沒有相關部門在豬肉上蓋章,常常上門檢查,我們遇到良心商家的幾率有多少?沒有監督的商家,純靠良心給幾百人規範出餐,能堅持多久?

與所有服務業一樣,教育行業可以講良心,講情懷,卻不能僅靠良心自我監督。

過去的二十年,民辦教育乘着經濟發展的春風,在資本扶持下高速發展,亂象頻出,簡單列舉:收費标準,收費後的資金流向,處于監管真空。早期新東方用麻袋收現金,又用麻袋給教師發工資,一時傳為“良心教育者”的美談;但一個正面典型的背後,有多少用麻袋收走的學費現金,被挪作他用,甚至被卷款潛逃?

國際教育學校複課(國際校一個孩子300萬)10

教學内容和大綱曾經缺乏監管。《實施條例》頒布後,雙語學校家長們扼腕國外原汁原味課程沒法原樣引進,國際教育變得不純粹了;但在全局中,除了引發最多讨論與關注的頂尖學校的引進課程,還有大量隐沒于大衆視線之外的“土方法”“自創課程”,贻患無窮——有的引導學生學習“國學經典”,每日誦讀“弟子經”,集體在操場組織跪拜還算小惡;而用“龍鞭”體罰學生,最終引發學生報案“非法拘禁”,多名學生患上抑郁或狂躁症的豫章書院,則是迎合家長焦慮,以招生為唯一首要目的,又缺乏監管而作下的大惡[4]。

公參民學校有違教育公平。公辦名校的閃亮頭銜被注水稀釋,授權給資金雄厚的合作方,吸走地區最強生源,打造升學神話,對資質好的學生免學費甚至金錢獎勵,對中後段學生收取高學費,“為夢想标價”——大樹之下,寸草難生,公辦學校和其他民辦學校隻能在擠壓之下艱難求生。

天下熙熙皆為利往,天下攘攘皆為利去。

國際教育學校複課(國際校一個孩子300萬)11

2022年度,教育部門再次推動“最後窗口的分類登記”,要求民辦學校在8月31日前完成選擇:是選繳納營業稅所得稅,公司化運營的“營利性經營”?還是稅收優惠,但不得提取利潤的“非營利性”組織模式。

其中,義務制教育階段的學校,隻能選擇 “非營利性組織”模式。

一位孩子在國際學校就讀的家長,聽聞這條政策,睜大了眼:“那我們每年交的20多萬一年的學費,學校一千多名的學生,每年,我算算,兩個多億的收入,扣去支出應該也有一個億,全部不能進投資者的腰包了嗎?”

“那這錢能拿來做什麼?”她緊接着發問。

可以給現有老師更高的待遇,請更好的老師,升級硬件設施,給學生們更好的科研設備,還可以……

學費也不必那麼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