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新零售之社交電商重構“人貨場關系”,由貨-場-人,演變為人-貨-場(線上/線下)由渠道關系改革了生産關系重組,也就是由渠道直達模式減少加價環節,降低成本,提升經營效率,福利消費者。
返回到渠道關系的根本,一為新中間商的出現,号稱無中間商賺差價,革了傳統線下幾級供應商的命,新供應商取而代之成為最大的買方,買方通過互聯網平台營銷坐擁流量後對生産地産生溢價能力。
但其模式能否持續性健康的價值創造,社會效率的提升,也就是達到新供應商平台産生可持續性經營模式,财務正向利潤,這才能作為獨立論證一個價值投資企業或模式的成功與否。
互聯網打法的強勢在某個階段,嚴重損害了線下實體經濟,而如果還不能摸索到一個規模化和盈利的平衡點,最終受損的是整個社會的生産關系。2019年孫正義軟銀基金的腰斬,就證明了這一點。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挂,最終會用市場的代價走向平衡。
當然,作為一級市場價值投資的擁護者,我并無意唱空,但我們必須要看到從投資和經濟效益上越來越病态的現象。對新經濟企業,2020年市場更回歸對自由現金流的估值手法,而不是單純看中用戶數這些互聯網維度。
實體是針對互聯網經濟而言,在新零售時代,我們慢慢的不會再區分是實體還是互聯網,線上或線下,因為最終都會融合成為一體OMO。産品和社會服務本質不變,是工具和效能變了。生産關系變了,生産力也變了。
不管如何,通過新型生産關系的協同,出現新型互聯網壟斷,但是讓整個社會對流程的标準、透明、互聯網思維高效工作,從這點是社會螺旋形進步的發展例證。
今天我們的主旨重在讨論社交電商、微商、直銷、傳銷的本質區别,以及可以運用哪些優點用來發展真正有益的品牌價值和商業模式。
01
社交電商、微商、直銷、傳銷的本質區别
社交電商顧名思義,通過社交和互聯網平台賣貨。其中涉及到供應鍊(庫存管理、物流、營銷體系、财務結算系統)又有很多細分。社交電商中的分類中,涵蓋了
1,社交内容電商;
2,社交平台型電商;
3,社交分享電商。
社交内容(轉)電商
通過網紅、KOL、達人基于社交工具(微信、微博、直播、短視頻等)生産内容吸引用戶消費,解決消費者購物前選擇成本高、決策困難等相關痛點,分為個人與平台型,有導購模式。
平台的典型代表:諸如小紅書、蘑菇街、抖音等
個體的典型代表:網紅、内容創業者等,公衆号内容 電商是典型模式。諸如邏輯思維、年糕媽媽、一條、日食記。
再細分來看,電商銷售模式上有自營、他營兩種。
從内容生産方式上來有PGC和UGC内容。PGC有可能是個人型或平台型。UGC一定是平台型。
線上銷售GMV達到一定規模也會分化出獨立APP和線下實體店,諸如一條。
另外,社交内容電商相似的是内容電商,但弱社交。這個和社交内容電商是不同的。
這裡說的社交内容電商主要是以孵化KOL紅人與粉絲互動為核心關系的生産鍊擴散。而内容電商有可能隻是單一KOL,諸如羅振宇個人IP與得到衆KOL知識分享的區别,PAPI醬與PAPITUBE的區别。
緣起于互聯網平台型電商崛起後,出現了KOL帶貨模式為主多渠道分發的電商模式(渠道涵蓋平台KOL圖文、直播、短視頻引流等)。裡面還分自營與他營。
社交零售平台型電商
社交零售平台型電商:社交工具及場景賦能零售,是以個體自然人為單位通過社交工具或場景,利用個人社交圈的人脈進行商品交易及提供服務的新型零售模型。這類模式一般整合供應鍊多元品類及品牌,開發線上分銷商城,招募大量個人店主,一鍵代發。
從模式上細分來看,分為直銷(B2C)和分銷(S2B2C)兩種模式:
第一類直銷(B2C),有自營/開放型社交零售平台,傳統品牌方除了線下實體店,來利用線上微店、有贊、萬米等相關工具搭建商城将商品直接推向C端消費者,由平台承擔選品、品控、物流、倉儲以及售後等服務;
第二類分銷(S2B2C),S平台直接面向個人店主等小B用戶,通過小B間接接觸C端消費者,小B主要負責流量獲取和分銷,商品供應鍊以及售後等服務由上遊的大B端平台來承擔。
這裡的直銷和傳統直銷(類保健品直銷)意義略有不同,指的是有系統運營多品類的品牌商運用互聯網工具進行B2C交易。
這裡的分銷S2B2C典型模式指的是雲集微店、洋蔥OMALL,包括2018年底最新的每日優鮮子品牌每日一淘。
雲集微店是個人零售服務平台,可為店主提供美妝、母嬰、健康食品等各類貨源。雲集依靠大流量、大用戶數、大訂單量獲得話語權,保證商品的高性價比。
大量店主通過社交關系擴散商品信息,增加商品曝光流量;終端消費者看到商品信息在雲集下單,由雲集官方完成配送、售後;訂單完成後,店主從雲集獲得提成收益。
洋蔥OMALL憑借創新的M2S新社交零售模式,深度整合供應鍊資源,持續升級供應鍊,全球品牌嚴選,後端(Made)廠牌直出,實現工廠質造到社交零售。
同時,洋蔥OMALL制定合法健康的渠道運營機制,高品質開店素材庫、專業産品知識培訓、精細化運營推廣培訓、貼心顧客服務保障、誠信風險保障等,讓每一位用戶可輕松成為社交零售專業賣家,無需囤貨、無需發貨、無需上新、無需售後、專業培訓、開店即賣、即時提現。
每日一淘是國内生鮮電商領導者每日優鮮孵化的專業精選美食會員制電商,它通過前端社交分享 會員制、後端直采 直供的 S2S 共享創業模式,連接去中心化的社群,與每一位創業者實現品牌、團隊、技術和供應鍊資源的共享,最大程度分享社交電商紅利。
想要更多了解,請下載各家APP、關注各家公衆号進行細緻比對。
社交零售型電商平台的典型特征:
1)升級管理體系:用互聯網的技術方式升級了傳統渠道管理體系,讓渠道運營更加靈活、輕便,可以快速實現零售渠道的體量,流轉供銷體系。
其主要特征還包括渠道體量龐大、消費場景封閉、顧客粘性高、品牌集中化營銷管理、渠道自帶流量、商品流通成本低、渠道準入門檻低但穩定性也相對弱。
2)去中心化零售渠道:它并非中心化的零售平台型生意,而是去中心化的零售渠道生意。
社交零售的基本盈利點是商品的渠道分銷利潤,這與傳統品牌商通過分銷商、供應商去開線下實體零售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隻不過線下是實體店面作為渠道載體,而社交零售是以個體自然人作為渠道載體,且利用互相網技術升級渠道運營系統,提升運營效率,所以從這個層面上來講它是一種非常先進的商業模式。
3)社交分享電商:主要通過用戶分享,基于微信等社交媒介進行商品傳播,抓住用戶從衆、愛占小便宜、炫耀、興奮等心理特質,通過激勵政策鼓勵個人在好友圈進行商品推廣,吸引更多的朋友加入進來。
社交分享電商典型的玩法就是拼團模式,主要特點是用戶拼團砍價,借助社交力量把用戶進行下沉,并通過低門檻促銷活動來迎合用戶貪婪、炫耀、興奮等心理幫助産品鎖定用戶賣一些普适性、高性價比的産品,以此達成銷售裂變的目标。
而當下所流行的為半社交零售平台型(中心化B2C分銷模式) 半社交分享電商屬性(去中心化S2B2C)的結合體。
但很多微商既無統一化集成互聯網平台,因為需要下沉渠道發展代理商,也無拼多多社交分享型的砍價拼團,所以隻能稱為兩個半的融合。在下篇會與直銷具體拆解。
社交分享電商典型代表為拼多多、淘寶特價版、京東拼購等。其中的佼佼者當然是前不久剛滿三歲就已經赴美上市得拼多多。然而,從價值投資的嚴格觀點來看,能持續性創造價值的價值标的主體還有待考驗(敬請期待一百億研究所未來關于價值投資的心得闡述)。
拼多多的成功在于立足微信海量的流量形成低成本用戶裂變,抓住三四線得用戶對于低價需求的真正痛點,然後找到“爆款”産品來完成銷售的閉環。
但拼團砍價是否就可以實現“低價好貨”初心?拼團産品的價格需要極具競争力。最近因為山寨侵權事件頻遭diss的拼多多,證明低價和質量很難實現一個動态的平衡。
同時,全品類多品類與低價好貨的生鮮電商也很難取得平衡。因為平台定位的主打客群差異化導緻非常難面面俱到而形成壟斷。
這一張圖是本系列新零售之社交電商上下集的核心,記住這些關鍵詞即可梳理明白各類模式的異同點:
02
提問:第二類社交内容電商和我們平時說的内容電商有什麼區别?
區分社交内容和内容電商,在于内容電商是單維,社交内容電商是多維。
前者往往是單一KOL,比如同道大叔,一個靈魂有香氣的女子。後者是多維,多KOL,比如蘑菇街。
同時後者的内容是多層次用戶沉澱、集中化内容管理,經過高品質精選且系統化平台集成分享的内容社區為核心。有些是從一個公衆号系媒體 電商轉型而來的内容電商,盈利模式從廣告費擴展到代銷傭金或自營産品利潤。
提問:微商屬于哪個模式?如何區别PGC在微信朋友圈分發内容與内容電商的屬性?
微商不算社交内容電商。
因為朋友圈發文的内容不算内容,這些内容并沒有經過系統集成的平台,屬于前文我們所重新定義分類的“去中心化屬性的S2B2C社交分享電商屬性 社交零售型B2C分銷模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