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28日全家人乘坐田園旅行社汽車前往九寨溝旅遊。當日晚住宿于甘肅省武都縣,29日下午5時抵達四川省松潘縣,并留宿。
30日清晨起床後,于10時抵達以罕見岩溶地貌蜚聲中外的世界自然遺産——黃龍。自涪源橋入溝,溝谷兩側山坡上滿布着翠綠的原始針葉林,溝中溪流潺潺,仿佛一條黃龍自山上蜿蜒而下,成百上千個千姿百态、斑斓奪目的鈣華彩池令人眼花缭亂,心曠神怡。全家人步行上山,觀光了“彩池迎賓”、“飛瀑流渾”、“洗身洞”、“金沙鋪地”、“盆景多姿”、“明鏡倒映”、“娑蘿映彩”、“彩池争豔”、“黃龍寺”、“石塔鎮海”等景點。在海拔3288米五彩池邊的小山上極目遠眺,領略了雨中黃龍的自然風光。步行返回,全程共計行走5個多小時,在忽晴忽雨中觀光了以奇、絕、秀、幽自然風光而聲名蜚外的人間仙境——黃龍。
31日,上午10時,全家人在雨中進入童話世界——九寨溝。乘坐觀光車後,在一片啧啧稱奇聲中抵達了九寨溝日則溝中海拔3060米的原始森林。全家人自上而下乘車觀光了天鵝海、劍岩懸泉、草海後,自鷹爪洞下車,在雨中依次遊覽了箭竹海、熊貓海、熊貓瀑布、五花海、珍珠灘、珍珠灘瀑布、鏡海,而後轉乘汽車進入則查窪溝遊覽了長海、五彩池,返回後,在諾日朗中轉後進入主溝,依次觀光了諾日朗瀑布、犀牛海、老虎海、樹正瀑布、樹正群海、火花海、雙龍海、盆景灘景點。全程徒步行走8小時,在陰、晴、雨天中遊玩了集湖、瀑、灘、流、雪峰、森林及藏族人文風情為一體的人間仙境、童話世界——九寨溝。
8月1日晚住宿武都,于8月2日下午抵達蘭州,特此記之。
以上文字是2005年7月遊玩完九寨溝回來後寫的。把拍攝的彩色照片沖印出來,用九寨溝各景點明信片為首,依次按照景點順序制作了旅遊影集,并将上述文字打印出來置于影集首頁;把拍攝的視頻用會聲會影軟件制作了旅遊專題視頻,并配了當時最為流行的容中爾甲的《神奇的九寨》歌曲作為背景音樂。那個時候,為把視頻導入電腦編輯,還專門給電腦配置了采集卡,把攝像機與電腦連接後,通過播放高清錄影帶,将視頻采集到電腦中。時光荏苒,轉眼15年過去了,拿出塵封在書櫃裡的影集,回放電腦中的視頻,一張張照片、一段段視頻勾起了對往事的美好回憶。老照片、視頻不但留下了當時當地的自然風光,而且又詳細記載了我們的遊覽足迹。靜心慢慢翻閱、觀看,那美輪美奂的自然景色着實令人震撼,也同時深感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我把照片用手機一一翻拍出來,回放視頻并截圖(所有風景照片均為截圖),來完成此篇行記。
川西門戶——松潘
2005年7月29日下午攝于四川省松潘縣。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北部的古城松潘縣,古名松州,是曆史上有名的邊陲重鎮,被稱作“川西門戶”,是前往九寨溝的必經之地。
在文成公主嫁與松贊幹布和親的雕像前留影。
松州是松贊幹布迎娶文成公主的地方,文成公主入藏帶去了大批精美的手工藝品和多種生産技術、醫藥書籍,大大有利于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
當天晚上住宿在松潘縣,天黑後,我感覺頭痛,到後來便乘坐三輪車前往醫院,開了一些去痛片,原以為是感冒,事後才知道這是高原反應,因為松潘縣的海拔是2849.5米。
人間瑤池——黃龍
2005年7月30日10時,在世界自然遺産——黃龍景區入口處拍照留影。黃龍以彩池、雪山、峽谷、森林“四絕”著稱于世。1992年12月,黃龍正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自然遺産列入《世界遺産名錄》。1997年被聯合國列為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2001年2月取得“綠色環球21”證書。黃龍已成為擁有三項桂冠的世界級風景名勝區。
黃龍是中國唯一保護完好的高原濕地,與九寨溝相距100千米,海拔1700——5588米,地貌特征是山雄峽峻。因溝中有許多彩池,随着周圍景色變化和陽光照射角度變化變幻出五彩的顔色,被譽為“人間瑤池”。黃龍風景區有世界三大之最:最壯觀的露天鈣華彩池群、最大的鈣華灘流、最大的鈣華塌陷壁,是一座世界罕見的天然鈣華博物館。
鈣華景觀,是我們傳統文化中沒有的一種風景。黃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部分屬于高原喀斯特地貌。喀斯特風景既有風化、侵蝕造成的那種魁偉壯麗,也有化學反應新生物質的那種細膩精微。鈣華景觀是喀斯特景觀的一種類型,在石灰岩分布的喀斯特地區,各種水體中溶解了大量碳酸鈣,這種水被稱為“喀斯特水”。泉、河、湖、沼澤中的“喀斯特水”,在環境适宜的情況下,沉澱析出的碳酸鈣所形成的景觀,叫鈣華。(長知識了)
從網上搜索了一張黃龍景區遊覽圖。
進入景區,沿着木闆鋪設的步行棧道行走,不一會就到達刻有“黃龍奇觀”四字的石刻,爬上大石頭,拍照留影。
彩池迎賓。
彩池迎賓。海拔3230米,由350多個結構精巧形态奇特的彩池組成,大小彩池,梯列相連,潺潺水聲宛如歡快的迎賓曲,笑迎四方賓朋。
極目遠眺,煙雨茫茫,霧湧雲蒸。
從迎賓池旁曲折的棧道蜿蜒而上便來到——飛瀑流輝。千層碧水突然從高約10米、寬約60餘米的岩坎上飛瀉而來,形成數十道形态各異的梯形瀑布。
千層碧水沖破密林,順坡而下,形成數十道梯形瀑布,如珍珠流滾滾而落,銀光閃爍。
潋滟湖——湖水清澈如鏡,湖底藻類千姿百态,是黃龍溝内唯一的湖泊。
繼續前行,就到達——蓮台飛瀑。飛瀑長167米,寬19米,相對高差45米,海拔3260米,上距洗身洞152米,下距飛瀑流輝264米。金黃色的鈣華灘如吉祥的蓮花寶座,又似嬉水的“龍爪”,銀色飛泉從森林中滾滾而來,在金黃的鈣華體上飛珠濺玉,直瀉潭心。
登上黃龍第二台階,就到古代冰川的一個出水口——洗身洞。溶洞位于一堵40米寬的鈣華挂壁下部,洞口水霧彌漫,飛瀑似幕,傳說是仙人淨身的地方。
金沙鋪地。海拔3305米,長約1300米,寬40—122米。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同類地質構造中,狀态最好、面積最大、距離最長、色彩最豔的地表鈣華灘流。
盆景池。海拔3320米,上距明鏡倒影池418米,盆景池有彩池330餘個。池面澄淨無塵,池旁到處是樹木花草,郁郁蔥蔥,宛如天設地造的奇特盆景。
明鏡倒影。海拔3400米,有彩池180個,上距娑蘿映彩池119米,下距盆景池418米。池面光潔如鏡,水質清麗碧瑩,倒映池中的天光雲彩、雪峰密林,鏡像十分清晰。
娑蘿映彩池。海拔3415米,有彩池400多個,上距争豔池311米,下距明鏡倒影池119米。“娑蘿”就是杜鵑花,在池群周圍各色杜鵑花環繞。每年春夏秋冬景色均不相同。
争豔池。海拔3454米,由658個彩池組成,是黃龍第二大彩池群,上距黃龍中寺1011米,下距娑蘿映彩池311米,是黃龍景區彩池群中池堤形态最豐富、最優美的彩池群。
黃龍中寺始建于明朝,屬藏傳佛教苯波教寺廟。建築古樸雄偉,殿内塑像做工精細,體現了黃龍景區内藏漢民族宗教相互融合的文化特點。
大殿楹聯:半戈紅塵超脫苦海更自在;一方淨土皈依佛門好逍遙。橫批:清靜自然。
繼續前行,到達黃龍古寺。黃龍古寺有着600餘年悠久的曆史,背靠五彩池,下距黃龍中寺676米。
傳說大禹治水時,黃龍為禹負舟,出生入死,助禹曆經艱辛“疏通九河,降九妖一十八怪”。當百川入海,水陸分明,大功告成,黃龍卻不願意享受封爵,而歸隐于牟尼溝二道海,爾後跨白鹿到藏龍山(今黃龍溝)修煉,得道羽化而去,遺五色山水于世,後人建寺,歲歲朝觐。
黃龍古寺為道教的道觀,是一座二層建築,在一層屋檐之上有匾額:浩大功勳。下面楣上有一匾,從正面觀看是“黃龍古寺”,左面觀看是“飛閣流丹”,右面觀看是“山空水碧”。大門楹聯:為民治水功在人間長不朽千秋美德;樂隐深山道成仙去名留世萬代高風。
裡面彩繪大門的兩側懸挂着1991年署名“古松州農民弟子張元順沐手題書”的一副楹聯:及時行樂地 春亦樂 夏亦樂 秋亦樂 冬來尋詩風雪中 不樂亦樂;翹首仰仙蹤 池也仙 山也仙 林也仙 我今買醉黃龍裡 非仙也仙。橫匾:心傳遙接。原來張元順在述說黃龍就是“凡人的尋樂地”。
過黃龍古寺沿着棧道,一路向上,穿越密集的杜鵑叢,繼續向山上爬行,前往五彩池。
妻子和兒子在山上呼喚我快點行走。
站在山上,我用攝像機将五彩池最美的景色拍攝了下來。
五彩池。是黃龍景點最高處的鈣華彩池群,海拔3900米,共有693個鈣池,距黃龍溝的入口4166米。也是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海拔最高的露天鈣華彩池群。
比黃龍古寺還要高的五彩池,背後就是黃龍古寺。
無數塊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彩池宛如盛滿了各色五彩顔料的水彩闆,蘭綠、海蘭、淺蘭等等,豔麗奇絕。
五彩池高低錯落,層層疊疊,像是經過人工雕琢的一樣,目睹這奇異的彩池,禁不住感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竟能造出這麼美輪美奂、攝人魂魄的景緻。不愧為——聖地仙境、人間瑤池。
我們沿着環狀的棧道繞着五彩池走了一整圈,在啧啧稱奇中欣賞了五彩池的美景。
遊玩完黃龍,當天晚上住宿在九寨溝附近的賓館,準備第二天繼續遊玩下一個景點——九寨溝。
黃龍攬勝飽眼福,流連忘返不思歸。細雨蒙蒙作歡歌,潺潺流水伴我行。彩池生輝峰巒翠,金沙鋪地千層碧。世界遺産名不虛,人間仙境是黃龍。這是當晚有感而瞎謅。
世界自然遺産——黃龍、九寨溝行記(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