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世界三大無酒精飲料,比起茶葉和可可,咖啡就經常“绯聞纏身”。
盡管最新的美國居民膳食指南,已經把适量飲用咖啡納入到健康飲食模式中了,但還是會有很多人說:那外國人的腸胃跟中國人有區别啊!
“咖啡緻癌、導緻骨質疏松、懷孕千萬不要喝……”這些傳說,到底哪些是隻是虛假謠言?哪些又确有其事?今天我們來用一篇文章徹底說清楚。
1、心髒不好千萬不要喝咖啡?真相:相反,适量飲用咖啡可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2014年的發表的一項樣本數接近128萬人,覆蓋歐、美、亞的研究顯示,食糧飲用咖啡,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包括冠心病和腦卒中。
調查顯示,一天3-5杯(150ml/杯)的咖啡攝入,可以降低心血管風險。而如果大量飲用咖啡,也就是每天6杯或以上,也不會增加風險。
同樣在韓國的一項針對2.5萬人的調查研究也發現,适量飲用咖啡,能夠降低血管阻塞的風險,降低心髒病的發作。
真相:真的有可能。但前提有兩個,“長期”和“大量”
原理其實很簡單,因為咖啡中的草酸、咖啡因,都與鈣的流失有關,而且大量飲用,會産生輕度的利尿作用。
如果長期如此,會增加尿中鈣質的排洩,從而增加患骨質疏松的風險。
當然别慌,這裡流失的鈣,咱們還可以在别處補上。
可以直接選擇加了純牛奶的咖啡,例如拿鐵、卡布奇諾。
另外,飲食方面也要注意補鈣:牛奶及奶制品(如酸奶、奶酪等)、深綠色蔬菜(如芥菜、芥藍、小油菜等)、某些豆制品(如豆腐、豆腐幹、豆腐皮等)、芝麻醬等。
3、很多人說喝咖啡會緻癌是真的嗎?真相:不緻癌,甚至可能降低部分癌症風險
之所以這個謠言傳的還挺像那麼回事,原因是咖啡中含有一種能緻癌的物質“丙烯酰胺”。
但其實,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常見食物的調查顯示,咖啡中丙烯酰胺的含量為288微克/公斤。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比一下就知道。
盒裝薯片含量約為752微克/公斤,油條則含有116-578微克/公斤。
像薯條、餅幹、面包,含有的丙烯酰胺可能比咖啡還要高。
然而,抛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
理論上說,一位成年人一天攝入300~400毫克(大概3杯至4杯)的咖啡,對身體健康是不構成危害的。
真相:這個要看怎麼說
很多人覺得一杯咖啡的熱量驚人,但其實,咖啡裡加的奶油、糖等,才是熱量元兇。
一杯純黑咖啡的熱量極低,如常見的美式咖啡,一杯熱量僅有不到5大卡,可以說跟喝水的差别不大了。
所以喝咖啡到底容不容易長胖,這得看你喝的是“葷咖啡”還是“素咖啡”。
真相:這個得注意
慢性胃炎、胃潰瘍的發生,最常見的原因是幽門螺杆菌感染,還有抽煙,咖啡本身并不會引起胃潰瘍。
但是如果已經有胃潰瘍了,還是得注意。
因為咖啡因會促進胃酸的分泌,增加胃酸的濃度,胃潰瘍患者喝濃咖啡、濃茶,是會加重病情的,特别是空腹時。
同理,有胃食管反流、食管炎、慢性胃炎等胃腸道疾病的,也都得注意。
6、孕婦或者哺乳期可以喝咖啡嗎?真相:不鼓勵孕婦喝咖啡,但少量喝是安全的
少到什麼程度?加拿大衛生部、美國婦産科學會等機構都認為,孕期每天飲用不要超過150-300mg咖啡因。
食品安全導刊去年12月刊的數據,不同飲料的咖啡因含量對照:
至于哺乳期的媽媽,盡管美國婦産科學會等機構認為,每天不超過200mg咖啡因,不會影響寶寶。
但新生兒和早産兒可能會對咖啡因更敏感,所以月子裡就盡量忍忍吧。
實在瘾大的媽媽還得問要怎麼才能喝,隻能說說要麼選擇低咖啡因的咖啡,或者在孩子兩頓奶之間喝。
真相:沒有直接影響,但要注意
因為不管是成人還是兒童,受到咖啡因刺激,都會心跳加快或是處于亢奮狀态、睡不着,這在小孩身上尤其更明顯。
一般來說,咖啡因下肚後15分鐘~2小時内,開始産生效用,效果可持續2.5~4.5小時。
對兒童來說,甚至可達6~8小時。而成長荷爾蒙隻在熟睡時才會分泌,因此,傍晚時段不宜讓小孩喝咖啡,免得幹擾睡眠,也影響發育。
而且最重要的是,要是娃不睡,爹媽最遭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