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車行駛在廣袤的美國西部,遙想當年西部大開發的波瀾壯闊,當年的努力沒有白費,如今可以看到保護極佳的自然風貌。
從内華達到猶他州的路上,我們還遇到火人節散場的隊伍。一輛輛塗裝豔麗的房車,覆蓋着厚厚灰白色的灰塵,時不時還有哈雷車隊呼嘯而過,足以想見火人節現在的瘋狂。
到達鹽湖城的時候,那種蠻荒的印象便一掃而光,整座小城清新而優雅,整齊的街道、甯靜的氣氛、并不張揚的建築給人一種親和的信賴感。如果說還有哪些神秘,那便是以吹喇叭的小金人作為标志的摩門教了。
鹽湖城是美國摩門教的中心,也被稱作摩門教的聖城。1847年,一批耶稣基督後期聖徒教會信徒為逃避在東部所受的迫害,穿越了大半個美國,來到了這片與世隔絕的蠻荒之地。他們的先知楊百翰走到鹽湖邊,放下了包袱,說了句至今仍非常聞名的話:“這就是我們要找的地方”,先知楊百翰希望他的團體能最終在此和平的生活。于是,摩門教在鹽湖城立足,并将這個城市發展了起來。如今,這座城市的近一半人仍是摩門教徒。
廣場附近的建築幾乎都是摩門教的資産,如鹽湖城大禮拜堂(Salt Lake Tabernacle)、摩門教曆史博物館(Church History Museum)及家譜圖書館(Family History Library)等,皆可免費入内參觀。
其中大禮拜堂半圓形屋頂的建築十分經典,且它擁有世界著名的大禮拜合唱團,管風琴為世界最大之一,也是禮拜堂内部的焦點。
聖殿周圍,一些互稱姐妹的傳教士,熱情地向遊人傳遞福音。可惜聖殿隻允許摩門教徒入内,并無對外開放,聖殿不挂十字架,因為教徒信耶稣,也信仰活着的先知,在尖頂站立的小金人即是先知天使摩羅乃。
摩門教最讓外人好奇的事情有:“一夫多妻”和“政教合一”。據說過去摩門教徒實行一夫多妻制,先驅者楊伯翰先生(Brigham Young)一共擁有55個妻子(這就好理解為什麼他的故居會有這麼多房間了)。
當年猶他州要加入美國聯邦,這兩個問題曾經讨論和争持了很久,最終雙方妥協,“一夫多妻制”廢除,“政教合一”很大程度上還是延續下來了。
今天很多人來到鹽湖城的人總愛打聽”一夫多妻“的事,(可知還是有許多人很羨慕人家當年的豔福哦!),當地人總是這樣回答,那都是去過的事了,那時因為戰争,需要多生孩子,現在已經不是這樣了。其實,今天在猶他州一些偏僻的地方,“一夫多妻"還是作為“風俗傳統”保存下來了,雖不合法,也未受追究。
此外,教徒還要遵守很多清規戒律,比如,稅前收入的10%必須上交教會;不能食用任何刺激性或易上瘾的食物飲料;不能在身體上穿孔紋身;提倡規律作息;着裝簡樸等等。看似古闆老舊的規定卻使鹽湖城,成為美國犯罪率和離婚率最低的城市之一。
由于種種曆史和社會因素,摩門教在很多人心中仍未擺脫“邪教"的污名。無神論者認為宗教是人的精神避難所,有宗教信仰的人則視它為精神的歸屬地,但如果一個宗教可以讓社會變得更好,可以讓人們在他們所相信的精神家園,沐浴神恩、參悟生命、汲取愛和力量,那至少它不該被妄加指責和诟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