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福建羅盤技藝?新華社合肥3月10日電 題:萬安羅盤:古韻徽州問道自然,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解密福建羅盤技藝?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新華社合肥3月10日電 題:萬安羅盤:古韻徽州問道自然
新華社記者水金辰、劉美子、屈彥
橫江北岸,一條約1公裡的萬安老街臨水而立。石墩堆砌的碼頭、沿街懸挂的招幌訴說着昔日萬安城商業的繁盛。安徽省黃山市休甯縣萬安古鎮,有1700多年曆史,是徽州四大古鎮之一。
老街之所以聞名,還在于它是全國僅存的手工制作羅盤的産地。羅盤,又叫羅經,是風水探測的工具。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萬安羅盤曾獲金獎。
清幽的巷弄入口,便是吳魯衡羅經老店。這家傳襲八代、享譽300餘年的羅盤制作世家,頗有于古韻之中問道自然的神秘。
風水邪乎嗎?吳魯衡羅經第八代傳人吳兆光舉例說,房子裡的人經常會出現腰腿疼痛等身體不适,風水師用羅盤調整門向,就是改變風吹進門内的強度。羅盤實際上是中國古人不斷總結人和自然之間的規律,進而将這些理論體系用文字和符号的方式表現在羅盤上,“用時髦的話說不就是大數據和概率學嘛。”
老店内,十多名工人正在一張張依次排列的桌子前忙碌着。一面羅盤的制作要經過七大工序:選料、車盤、分格、清盤、寫盤、油貨和安裝磁針。每一道工序又分很多小工序,從一塊木闆到一件成品,周期至少需要三個月。
風水師們都知道,一面羅盤的好壞不在乎它的大小和繁雜度,而是指針。指針的靈活度和準度決定了風水探測的精度。
安裝磁針是吳兆光的獨門絕技,每一面羅盤的這道最後工序,都必須經由他手。“指針本身不會指南,核心是成品外觀看不見的銅帽,它隻有小拇指甲蓋的三分之一那麼小。”吳兆光說,敲制銅帽,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通過敲打聽振動的聲音,分辨裡面的錐度和角度。
“這都是父親傳給我的。”吳兆光說,傳統工藝要傳承,需要有人手把手地教,否則隻能學了樣式,領悟不到精髓。
“我把它當作一個精密的測量儀器在做,而非工藝品。隻有這樣,産品才有存在的意義。”吳兆光說,羅盤這一行,談創新就是談精度。作為旅遊紀念品,羅盤的形态和材質可以變化多樣,但“中看不中用”;而專業市場上,可能盤面幾十年看不見變化,但使用者一用便知精度在加強。“細節的創新,是我們每一代人努力的方向。”吳兆光直言。
如今的吳魯衡羅盤,表面光滑、色澤清晰。這是負責油貨的工人們用水砂打磨之後,在盤面上又塗了近20遍油漆的結果。吳兆光解釋說,以前用桐油,羅盤最多用二三十年,字迹就不再清晰。現在通過改進工藝,磨損時間可以延長到50年,甚至100年。
2006年“萬安羅盤制作技藝”入選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10年吳兆光又開始建造萬安羅經文化博物館。作為民間博物館,這裡收藏了吳家傳承下來的衆多老物件和老照片,其中就包括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的那張證書。
如今,這裡已是萬安羅盤制作工藝的重要傳習所。每年博物館接待幾萬名海内外遊客,通過介紹文物、觀看制作流程,羅經文化越來越被社會認可。“我們要做的就是讓更多人了解中國古人的智慧和人與自然的相處哲學,這既是文化自信的表現,也是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态觀的一種弘揚。”吳兆光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