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書法之美惟妙惟肖

書法之美惟妙惟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1 11:55:59

書法之美惟妙惟肖?作者:雒三桂(重慶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書法之美惟妙惟肖?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書法之美惟妙惟肖(書法藝術的真善)1

書法之美惟妙惟肖

作者:雒三桂(重慶大學藝術學院院長)

在中國古典審美思想中,對真、善、美的追求貫穿始終,中國傳統書法藝術對真、善、美的追求也同樣貫穿始終。

在真、善、美三者中,儒家重視“善”與“美”,道家則重視“真”。儒家美學重視社會,道家美學主于自然。儒家對于美、善的追求集中表現在周代貴族對詩樂舞三位一體的“樂”的追求之中,孔子提出了“盡善盡美”之說,而荀子提出了“美善相樂”,即美與善相統一的思想;道家對于“真”的重視則體現在老、莊的哲學思辨之中。在傳統儒家思想中,善是第一位的。在《論語》中,孔子數十次提到“善”,甚至提到了“善人”的概念。周代貴族講求的“樂”,主旨在于熏陶人格、貫注禮制,體現在人物身上,則是文質彬彬的儒雅之美。《論語》有不少關于孔子風度儀表的記載,為我們樹立了一位文質彬彬、風流儒雅、博學多才、仁愛慈厚的長者、先師形象。唯有達到了“善”,“真”與“美”才有了依托。

在中國傳統文學藝術中,對“美”與“真”“善”的追求同樣重要。《周易》說“物相雜曰文”,又說“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所謂“言之文”就是文章之美。劉勰在堅持儒家本體論的基礎上,吸收老莊思想,将道家推崇的自然之道與儒家所推崇的人倫之道相統一,努力構建真、善、美相統一的文學批評體系。在《文心雕龍·宗經》中,劉勰特别談到了文章的“六義”:“情深而不詭”,“風清而不雜”,“事信而不誕”,“義直而不回”,“體約而不蕪”,“文麗而不淫”。這種真、善、美相統一的原則,對中國文學與藝術産生了巨大影響。曆代學者在評論前代書畫家的時候,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将真、善、美作為恒定的、不可改易的評判标準,一種人所共知的規則。那些在行為、思想有污點的人,即使精于書畫,也會遭到人們的貶低揚棄。反之,那些道德高尚,符合善、美原則的人,會受到人們的熱情追捧。人們對魏晉士族名士書法的推崇,除了其書法藝術水平的高超,還包括對其“真”,也就是老莊思想熏陶下遠離塵俗、追求個性的向往。至于儒家所推崇的善與美,早已化為曆代書法家的基本行為準則,并在其潇灑流暢、充滿生機的作品中體現出來。

即使在那些風格豪放、粗犷的北朝碑刻書法中,我們依然可以看到真、善、美的具體體現。龍門石窟造像題記及遍布于北方各石窟的造像題記,在粗疏笨拙的書法背後,是民風豪放、尚武、質樸的北朝士民不加掩飾、徑直而為的“真”。北朝佛像儀容端莊,美到極緻,真、善、美就在這種特殊的情景中融為一體。

書法藝術的真、善、美與思想、哲學及文學藝術中的“真”“善”“美”不可分割。離開對中國古代哲學與文學對“真”“善”“美”的思辨,就無法理解中國傳統書法乃至繪畫藝術中的“真”“善”“美”問題。書法藝術之“真”包含了兩個基本含義,即情感之真與自然之真。情感之“真”指漢字書寫是傳達作者内心真情實感的工具,其過程簡單自然,不假雕飾。東晉士族的尺牍書迹,其内容都是生活之日常,随事而發,随手而書,情感之真賦予了這些作品以動人的氣息。在商周金文、戰國簡牍、漢代隸書和草書作品之中,我們同樣能夠感受到“美”與“真”的存在,無論是報告軍情、記錄文檔還是書寫家信,都發自真情,不假雕飾,真率自然,觸處成春,數千年之後依然有一種動人的力量。

情感之真是書法藝術自然之真的重要基礎。在情感真摯的書寫中,任何多餘的筆下動作都會妨礙情感的傳達,都會使筆下的點畫産生令人不适的奇怪變化。如果沒有了心中之“真”,則書寫之“真”也會變得遙遙無期。自然率意、真情流露的書寫不但不會降低點畫的質量,反而能夠極大地增加其美感,使其具有一種動人的力量。所謂“書無意于佳乃佳”,就是“真”的真實流露。刻意做作雖然能夠增加部分形式美,卻會傷害情感的流露與發揚。

在本質上,所有藝術的真、善、美都是合一的,隻是表現方式各有不同。書法藝術的“真”“善”“美”不僅表現在外在的點畫形質上,更表現在内在神韻與風采上。書法藝術講求中和與均衡,反對一切趨于極端、隻給人帶來感官刺激與身心不安的張揚跋扈、尖利枯瘦與拖泥帶水。對書寫者的要求則是深厚的文化修養與性情的清和穩重、不激不厲、真誠無私,而反對誇張、極端、尖刻與自私。因此,書法的學習與研究也成了一個心靈的陶冶與修煉的漫長曆程。

書法外在的點畫形質是書寫者内心情感與個性天賦的直接反映,也是其文化修養的直接反映。揚雄說:“書者,心畫也。”他最早認識到了漢字書寫與心靈之間的密切關系。這種與心靈如影随形的關系,對書寫者的情操陶冶和文化修養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書法之“真”的意義,在于通過長期的學習與陶冶,汰洗掉心靈中那些可能存在的不良部分(無論是質直、剛佷、矜斂、脫易、躁勇、還是狐疑持重),而保留純真的赤子之心。這種赤子之心的修煉與護持,最終會轉化為筆下的典雅、中和、自然、爛漫,轉化為清麗、含蓄、溫雅而和煦的書卷氣,轉化為内在品格修養與外在儀表風度氣質的高度統一,文質彬彬,相映生輝,也必然使書寫者及其作品遠離兵氣、匪氣、村氣、匠氣、土氣、市井氣與市儈氣,祛除油滑與惡俗,從而臻于美與善的境界。

所以,書法藝術的研習,心靈的陶冶與學養的提高遠比技法的學習重要。心靈的蒙養,要随時拂去塵埃,澄澈空明。因此,好的書法是長期而從容地陶冶出來的,絕不是單純隻是苦練技法得來的。技法隻是形而下的基礎,短時間内就能明白并加以解決,心靈的陶冶修煉則需要長期乃至畢生的時間。書法品格的提高與心靈的蒙養陶冶同步,即與真、美、善的情操陶冶同步。雖然書法作品本身沒有道德高低之分,作者卻有善惡雅俗的分别。人的善惡雅俗直接映射到作品之上,成為我們判斷作品價值的重要依據,據其作品而想見其為人。

因此,書法是文化,“藝術”隻是它的主要屬性之一,對書法藝術真、善、美的追求永無止境。

《光明日報》( 2022年06月26日11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