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韓業财我與萬維同道小夥伴們交流問題的時候,提起過一副對聯,那就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一副對聯,此聯是清末政治家,虎門銷煙的民族英雄林則徐,在任兩廣總督時,其總督府衙裡所題書的堂聯。
其本意是大海因為有寬廣的度量,才容納了成百上千條河流;高山因為沒有勾心鬥角的凡世雜欲,才如此地挺拔。
韓業财認為,很多文人,墨客,老闆等人的辦公室裡,或者是家裡,也都會挂着海納百川的字畫,以顯示其自身的度量和無欲無争。
然而,我們很多人也都是知道這個“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的字面意思,但是怎麼做到“海之大”和“山之剛”呢?這才是問題的核心。
或許有人會說,你像大海一樣“有容”,就可以做到“大”了;像高山一樣“無欲”,就可以做到“剛”了。
正如,那句“将軍額頭可跑馬,宰相肚裡能撐船”一樣,可我們怎麼做到“可跑馬”和“能撐船”呢?這才是問題的核心。韓業财接下來就給大家分享下:
也就是說,如何做到“納”百川,像海一樣“有容”呢?又如何做到“立”千仞,像山一樣“無欲”呢?
其實,背後的答案是海之所以能夠“納”百川,而成其大,是因為海的地勢比任何的百川都要“低”。
能夠做到地勢“低”,自然就可以“納”百川了。因為,海是順應了水的本性,水是往低處流的,正是因為自己的地勢“低”,所以說,百川之水就自然流過來了。
山之所以能夠“立”千仞,而成其剛,是因為山的地勢比任何的地面都要“高”。隻有做到了地勢“高”,相對于地面上的萬事萬物來說,自然就立起來了。
因為山比任何的事物都“高”,人的本性,都是往高處走的。山比任何人都高,所以人都是仰望山。
正是因為山的“立千仞”之高,能力,能量都比人們要高,所以,山是無求于人的。當一個人的高度,地勢都很高了後,也沒有什麼有求于衆生的時候,他自然也就沒有什麼欲望,也就自然而然變得剛強了。
這幅對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的核心,在于一個“納”字和一個“立”字。
隻要是姿态,位置,心态,脾氣等比任何人都要低,那麼,就自然可以納百川,有容而成其大。
隻要是能力,技能,知識,智慧等比任何人都要高,那麼,就自然可以立千仞,無欲而成其剛。
姿态和心态等等,要想比人低,靠得是每天之中,每時每刻的修煉,那是一種胸懷和格局。能力和智慧等等,要想比别人高,靠得是每天之中,不斷地去量變和質變的執行,不斷地磨砺。
古今中外,大凡有成就的名人,背後都是經曆了無數的磨砺之後,才能在自己的行業裡,成為立千仞之高山,和納百川之大海。
海的地勢“低”和山的地勢“高”,是現象,現象背後的本質是長時間的積累和磨砺。
隻要時間足夠的久,隻要在時間的長河裡每天進步一點點,日積月累,循序漸進,持續進化,我們就可以成為像海一樣廣大,像山一樣高遠的人。
納百川,成其大,其背後是海之格局的大而廣。立千仞,成其剛,其背後是山之氣勢的高低。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向高山與大海學習的秘籍,原來就藏在每天的不讓土壤,和不擇細流的點滴小事之中。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賽道上,每天執行和精進。因為“日拱一卒無有盡”,“功不唐捐終入海”。
我們要學習中國象棋裡的“卒子”,一次隻能走一步,它不像“車”、“馬”等一次可以走很多步。
但是,這個“日拱一卒”,随着時間長了,再小的進步也會産生價值,這就是我們每天工作和努力的意義所在。隻要勤奮努力、堅持不懈,每天像個卒子一樣前進一點點、進步一點點,終會有所成就。
而“功不唐捐終入海”裡的“唐”字,是“白白的,徒然的”的意思,唐捐,就是虛耗、廢棄的意思。
“功不唐捐”是佛家語,我們努力地為某件事所下的功夫,不會白白地浪費。世界上的所有功德與努力,都是不會白白付出的,必然是有回報的。
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一切皆可為“師”,都是我們學習的對象,都是“無字天書”。讀“有字之書”學習的“技能”,讀“無字天書”悟到的是“道法”。
于茫茫人海,大千世界,萬維宇宙之中,吾願尋同道中人,成就“海之大”和“山之剛”,不知君願同行否?韓業财在這裡等着大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