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年關将至,殺年豬,這是各地都有的風俗,來犒勞一年的辛苦,還記得小時候,大人們忙着殺豬,我們就在後面跟着撿豬毛,因為當時豬毛是可以賣錢的,也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刻,當然這些都是題外話,還是繼續我們今天的主題,“豬肉的各個部位适合怎麼吃”。
1.豬頭肉
豬頭肉:是鹵貨中最常見的,特别是豬舌、豬耳是最好的下酒菜,所以豬頭肉最适合用于鹵制,不過有些地方把豬頭肉用于腌制,比如雲南的“豬頭榨”,湖南的“臘豬臉”。
2.梅花肉
梅花肉:又稱肩胛肉,是口感最好的一塊肉,肉質紋路是沿軀體走向延展,因此筋肉之間附着有細細的脂肪,常見取來做叉燒肉或是煎烤都風味十足。
3.豬頸肉
豬頸肉:又稱血糟肉,這塊肉肥瘦不分,肉質較差,一般适合做餡,或者醬爆。
4.前排肉
前排肉:又稱上腦肉,是背部靠近脖子的一塊肉,瘦内夾肥,肉質較嫩,适于作米粉肉、炖肉用。
5.前腿肉
前腿肉:又稱豬手,脂肪是後腿的兩倍,豬前腿肉一般多用于“蒜泥白肉、辣椒炒肉、回鍋肉、做包子餃子餡”這些烹饪時間較短的菜品,這樣前腿肉可以保持較好的肉質和香味,出菜香濃多汁。
6.裡脊肉
裡脊肉:又稱扁擔肉,是豬肉中最嫩的一塊肉,肉質比較細膩,筋少,最适合做成魚香肉絲,糖醋裡脊等。
7.五花肉
五花肉:又稱三線肉,其肥瘦相間,肉質鮮嫩,沒有筋膜,最适合做成:紅燒肉、東坡肉,還适合做成烤肉、脆皮肉,還适合做成腌肉。
8.座墩肉
座墩肉:又稱二刀肉,位于後腿上方、臀尖肉的下方臀部,全為瘦肉,但肉質較老,纖維較長,一般多作為白切肉或回鍋肉用。
9.臀尖肉
臀尖肉:分為前臀尖和後臀尖,位于臀部的上面,都是瘦肉,肉質鮮嫩,一般可代替裡脊肉,适合炸、熘、炒。
10.後腿肉
後腿肉:又稱後秋,脂肪較少,肉質雖然沒有前腿嫩,但是紋理清晰,非常适合做成小炒肉和腌制火腿。
11.豬蹄
豬蹄:是豬肉裡:膠原蛋白最多的一個部位,經煮制後軟糯,放涼後彈牙,所以最适合做湯、烤制、鹵制,其中做湯可以更大程度的保留豬蹄的膠原蛋白。
12.豬雜
豬雜:也就是豬内髒、豬紅...等。
豬紅:适合做成毛血旺、酸辣豬血...等。
豬腸:分腸頭、粉腸、肥腸,其中腸頭是山東名菜“九轉大腸”的原材料,肥腸則是“紅燒肥腸”的原材料。
豬肚:口感比較脆,适合鹵制、煲湯、爆炒,最出名的就是“豬肚包雞”了。
豬肝:适合炒制、鹵制。
豬腰:豬腰比較嫩,烹饪時間不宜過長,食用時需處理幹淨,所以适合爆炒、火鍋。
豬肺:這個争議比較大,有些地方吃,有些地方不吃,其實處理幹淨後煮出來還是不錯的,适合煮制,打蘸水。
結尾:以上就是豬肉各個部位适合吃法的全部内容,我們下期再見!
注:以上内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各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