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從08年畢業就開始上班,當然這是好聽的稱呼,還有另一種叫法叫打工, 四處漂泊,偶爾回家一次也是在春節,呆不了幾天就走,甚至全年不回家,今年因為整年都忙,想找地方休息換心情,左思右想回家了,我也知道回家後會有諸多尴尬。
下班車後,離家還有400米,這條街道平時人多,加上大部分打工的都回家過春節,沿街兩邊住戶人員基本到齊,正值中午進出房門忙碌,還增加了部分遊耍的,我改變了方法,耷拉着頭隻顧走,沒走出幾步,一個熟悉的聲音給我打招呼:小叔回來了,我不得不擡頭,一個60多歲的老頭子,是我本家,按家譜我是他長輩,從小他就叫我小叔,幼兒時不懂事大膽答應,知事後覺得别人比我大好幾十歲,即然别人這麼尊重我,我也得給人家留面子,其次被人叫“叔”總顯理自已太老,于是私下裡把我的想法告訴他讓他以後直接叫我名字,那知這老小子封建“尊老”思想太重,整死不同意,理由是:字輩有序,該有的體統得有,沒法,我隻好把我的第二條理由告訴他,這老小子說:尊稱和年齡無關,我無言以對,隻好悻悻說:對的,侄兒,你盡管叫老子叔,之後我看見他就躲,但今天躲不了,我隻好說,剛回來,迅速加一句改天再聊終結這次對話。
這一關算是過去了,正要繼續低頭急走,迎面走來一位婦女,四目相對,我躲不了,還是我較熟的長輩,我得先打招呼,但我一時記不起她排老幾了,因為家族開枝散葉幾十代,同輩人員太多,以前在家都把我鬧糊塗,現在更記不得了,我靈機一動把前面數字省掉直接叫:嫂子好,她點頭回複我并問我回來了,我迅速答應,我們倆問侯話不多,就這簡簡單單幾句,并不影響各自的步伐。
終天走了幾十米,我慶幸,前面有一個相當熟悉的身影,是我發小,但不敢确認,我們兩自從初中畢業就分道揚镳,他去打工,我讀高中,在高中時遇見過一、二次,之後再也沒有見過,走近了他注視我,我又瞅他,我失聲叫道:你是波兒,他忙解釋不是是他二哥,但他叫出了我的名字,後面就是有空到家玩的客套話了結。
這茬剛過又來了一茬,對面是我侄兒,離我血統最近的,他爺爺我和爸是同父同母,他爸是我堂哥,排老三,我喊三哥,在我兒時二哥沒少照顧我,而我和這侄兒年齡差距不大,關系也相當好,以前常常一起山上割豬草,他前年結的婚,老遠就給我打招呼,我走近一看,他左手牽一個女孩兒,去年生的,右手抱一個男嬰,今年才生,小孩兒看見我就笑,顯然認得我,他讓兩個小孩叫我爺爺,女孩兒說得不甚清楚,男嬰還在咿咿呀呀,我說了幾句客套話,侄兒這時看見我才一個人,臉上露出了微笑,我知道他笑我,用微笑”譏諷“我快找對象,快結婚,我都有兩小孩了,全宗族的人都在看你,按年齡就隻差你沒結婚了,我也用微笑告訴他: 老子曉得了,老人的事,你狗X的少管,迅速走開。
差點撞到一個婦女,我擡頭正要說對不起,馬上省了,這是我家斜對面的多嘴婆,條件好,養尊處優,沒事天天扒門縫道人家家長裡短,四處傳播流言飛語,我一直不喜歡她但又不敢得罪,因為她有”話語權“,還沒等我開口,她劈頭蓋臉就是一句:找到婆娘沒有,我一聽就來氣,忍住,憋了半天,給她說實情免得留後患,然後馬上往家走,之後的路程我換 了方式,大大方方走,你看我,我看你,你不給我打招呼,我也不打,你給我打招呼,我隻點頭,管他老的少的,如些堅難到家門口,抖動手打開卷連門的小門,将懸着的心放了下來,
此時我想起唐人賀知章的詩句: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太有體會了,我在屋裡大喊:賀兄,你在哪兒,我倆唠會兒嗑,求你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