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亞裡士多德唯物主義

亞裡士多德唯物主義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3 15:37:00

亞裡士多德唯物主義?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亞裡士多德亞裡士多德,出生于色雷斯的一個城邦十幾歲到雅典進入柏拉圖學園,在那裡學習了近二十年後來,他應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之邀,擔任王子亞曆山大的老師亞曆山大繼位後,他回到雅典建立自己的學園,開始著書立說亞曆山大大帝一路東征西讨,征服了希臘境内的所有城邦,并攻滅了波斯帝國,建立起了疆域遼闊的亞曆山大帝國可惜,亞曆山大大帝英年早逝,亞裡士多德也遭到雅典人的攻擊,不得不離開雅典,死在流亡路上,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亞裡士多德唯物主義?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亞裡士多德唯物主義(唯物與唯心之間搖擺)1

亞裡士多德唯物主義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亞裡士多德。

亞裡士多德,出生于色雷斯的一個城邦。十幾歲到雅典進入柏拉圖學園,在那裡學習了近二十年。後來,他應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之邀,擔任王子亞曆山大的老師。亞曆山大繼位後,他回到雅典建立自己的學園,開始著書立說。亞曆山大大帝一路東征西讨,征服了希臘境内的所有城邦,并攻滅了波斯帝國,建立起了疆域遼闊的亞曆山大帝國。可惜,亞曆山大大帝英年早逝,亞裡士多德也遭到雅典人的攻擊,不得不離開雅典,死在流亡路上。

亞裡士多德是一個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他對物理學、政治學、哲學、倫理學、邏輯學等學科幾乎都有涉獵。他繼承了柏拉圖“理念論”的思想,并加以批判,說了那句著名的話:“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讓我們簡單回顧一下柏拉圖的哲學。簡單來說,就是一句話,事物的理念(概念)是永恒不變、客觀存在的,隻能通過抽象思維來把握;而具體事物本身是經常變化的,具體事物是對事物理念的“分有”和“摹仿”,是不完美的,因此我們感受具體事物的感覺經驗也是不可靠的。

亞裡士多德

亞裡士多德

二、實體是什麼

亞裡士多德對實體的解釋是,既不述說一個主體,也不依存于一個主體。

是不是有點暈?

先說第一個,不述說一個主體。我們平時說話,有主語,系動詞和表語。表語是用來修飾和說明主語的。比如上文提到的那一句“這個人長得很漂亮”,“漂亮”這個詞就是表語,來修飾主語“這個人”,換句話說,“漂亮”隻是“這個人”的一個屬性,所以“漂亮”不是實體,“這個人”才是實體。實體不能是屬性概念,隻能是個别的、具體的事物。

再說第二個,不依存于一個主體。這一點也好理解。“漂亮”必須依存于一個具體的東西,如她很漂亮,衣服很漂亮。所以“漂亮”不是實體。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實體,其實就是獨立存在的個别事物,而不是抽象性的屬性概念。這一點和他的老師柏拉圖不一樣。所以,從這方面看,亞裡士多德确實帶有一點唯物主義的傾向。

但是,亞裡士多德又說,個别事物隻是第一實體,屬性概念第二實體。他認為,屬性概念雖然不如個别事物那麼實在,但它也可以不依存于一個主體。比如,我們可以說“漂亮是一個形容詞”,因為形容詞是漂亮的屬性概念,到這裡,“漂亮”又成了所謂的“實體”了。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形容詞”作為“漂亮”的屬性概念是實體,那“詞彙”作為“形容詞”的屬性概念也是實體,以此類推,世界上所有能被語言形容的東西,都是實體了。那麼,它們都具有客觀實在性嗎?答案是否定的。

所以說,亞裡士多德的哲學,吸收了德谟克利特(唯物主義)和柏拉圖(客觀唯心主義)的思想,并不是一個能自圓其說的體系。他的思想,在唯物和唯心之間搖擺。

三、四因說、潛能與現實

實體的原因是什麼,亞裡士多德提出了四個原因,即四因說。

質料因,即構成物體的物質材料。如桌子的質料因是木頭。

形式因,即物實體的本質特征。如桌子的形式因,就是它的特征是桌子,不是椅子,也不是床。

動力因,即形成這個實體的動力。如木匠造就了這張桌子。

目的因,即為什麼造成這個實體。如造桌子的目的是為了坐着吃飯。

亞裡士多德認為,在人造物中這四種原因可以區分,而自然物可以歸結成兩個原因,質料因和形式因,目的因和動力因都可以歸并到形式因裡面去。比如橡樹,橡樹種子是質料因,将長成的橡樹是形式因,它不能長成柳樹,也不能長成松樹。同時橡樹也是驅使橡樹種子生長的動力和它趨向的目的。

照此看來,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是質料因和形式因的統一了。亞裡士多德說,低一級的事物是高一級的事物的質料,高一級的事物是低一級的事物的形式。如泥土是磚頭的質料,磚頭是泥土的形式。當蓋房子時,磚頭又成了房子的質料,房子成了磚頭的形式。他把世界上最低級的東西叫做“純質料”,最高級的叫“純形式”。純形式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發展的終極目的和終極動力,因此,亞裡士多德把“純形式”稱之為“第一推動者”或者是“神”。

可以看到,此前亞裡士多德說個别事物是第一實體,屬性概念是第二實體。而到了這裡,質料(物質性的)卻不如形式(概念性的)高級。因此後世唯物主義哲學家吸收了他前一個理論,唯心主義哲學家吸收了他後一條理論。

那麼實體是怎麼生成的呢?

亞裡士多德回答,實體的生成過程是從潛能到現實的過程。

比如,一個橡樹種子,它有長成橡樹的潛能,但它畢竟還沒有長成橡樹,因此隻是潛在的橡樹,等它長成橡樹了,就成為了現實的橡樹。亞裡士多德把從潛能到現實的過程叫做運動。

結合上面提到的質料因和形式因,橡樹種子是質料,屬于潛能;橡樹是形式,屬于現實。因此,世界上最低的“純質料”成了“絕對潛能”,最高的“純形式”成了“絕對現實”。這樣又走向了唯心主義的領域。

當然,從潛能到現實的觀念也有着很重要的意義。首先。亞裡士多德沒有把運動看成簡單的位移,而是看成萬事萬物的發展。站在發展的角度上來看,所有事物都有從潛能到現實的過程。

下一期我們繼續聊亞裡士多德,聊一聊他的倫理學和邏輯學。

本文根據趙林《西方哲學史講演錄》整理而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