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俄烏沖突以及對俄羅斯的多項制裁,歐洲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全面進入到缺石油、缺天然氣的局面。正當大夥在想嚴重缺少天然氣的歐洲,要如何度過今年寒冷的冬天時,歐洲卻在這個夏天先出現了嚴重缺電的情況。
根據媒體報道,歐洲兩大電力出口國挪威和法國,相繼發出限制電力出口的警告,歐洲正在面臨斷電的威脅。
誰能想到都21世紀了,歐洲竟然開始缺電了。歐洲的“能源大廈”可以說是錯漏百出。那這究竟是咋回事呢?
實際上,歐洲現在的能源危機是在20多年前就埋下了伏筆。自從進入到21世紀以來,歐洲的能源結構就開始發生巨變。截止到2020年,有15個歐洲國家宣布了自己的退煤計劃,煤炭在歐洲能源結構的占比一直在快速降低,現在僅為14%。
而天然氣和石油的占比卻在不斷地增加,現在已經達到了60%左右。而歐洲自身的天然氣和石油本地儲量很低, 一次能源總自給率不足40%。這就意味着歐洲國家需要依賴進口。
其中歐洲國家對于天然氣最為依賴,歐盟的一次能源結構中,天然氣大概占比25%,其中有70%都需要依靠進口。而僅僅是俄羅斯一個國家的天然氣占到歐盟進口量的43%,其實也不隻是天然氣。在歐盟煤炭和原油的進口中,俄羅斯占比也分别達到了46%和27%。
歐盟進口的天然氣是被廣泛用來發電和産熱的,一旦出了什麼問題,直接影響到民生。可偏偏就是這個天然氣的供應其實相當不穩定。這是因為輸送天然氣的管道會受到地緣政治的影響,這帶來許多不确定性。所以,歐洲的能源結構是十分脆弱的,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就有可能斷供,或者價格暴漲暴跌。
所以,俄烏戰争的爆發直接就導緻了歐盟國家能源出現危機,進而導緻了發電出現了問題。但即便如此,照理說這些需要依靠天然氣發電的國家,其實可以退回到煤炭和電力進口。
首先,煤炭其實也要依賴進口。歐盟進口煤炭中,俄羅斯的煤炭占比近5成,而近日,歐盟卻宣布針對俄羅斯煤炭的禁運正式生效,這自己而導緻歐洲國家煤炭緊缺,用煤成本大幅上漲。
不僅如此,偏偏今年出現了罕見的高溫天氣,括德國、法國和西班牙等在内的歐洲多國陸續遭遇嚴重旱情,同時還推升了電力消費需求,各國發電和用電需求激增。
德國就在試圖使用煤炭來緩解,并頒布了一項允許煤電重返電力市場的法令。可是由于幹旱,德國萊茵河水蒸發量加大,水位已經下降到了非常底的水平,許多地方的水位甚至是近數十年來的最低水平。
因此,萊茵河的航道受阻,船隻被迫減少在中。這直接影響了附近工廠的煤炭供應。德國能源公司Uniper SE就曾公開表示:
由于難以獲得足夠的煤炭,萊茵河沿岸的兩座燃煤電站,很有可能限制在未來幾周産量。
另一家德國的能源公司Steag GmbH則表示:
由于高溫天氣,導緻發電量減少了大約10到15兆瓦。
這就使得德國的電力合同價格上漲。類似的情況其實覆蓋了很多歐洲國家。這也就導緻“進口電力”變得迫在眉睫。
而歐洲主要有兩大電力出口國,分别是挪威和法國。
其中,挪威是歐洲最大的電力出口國。這個國家的電力結構主要以水電為主,占比達到了90%,其餘的基本都是風力發電,約占10%。挪威擁有1800多個水庫,該國通常會把自己20%的電力出口給其他的歐洲國家。
而今年歐洲高溫幹旱,導緻挪威水庫的總體蓄水率已經降至66.5%(過去二十年的中位數是74.9%),幹旱嚴重的地區水庫庫容甚至降到了50%以下。由于水位下降,導緻挪威發電量銳減,導緻了挪威國内用電緊張。挪威西南部的日前市場電價漲到了每兆瓦時423歐元,這創造了新紀錄。
于是,挪威石油和能源部部長Terje Aasland正式警告稱:
如果挪威的水庫庫容進一步減少,為了确保國内電力供應安全,政府可能會提議限制電力出口。
而另一個電力出口大國法國主要依靠的是:核電。法國的核電占據自身發電總量的67%。同樣也是因為高溫幹旱,導緻河流中的河水溫度大幅度上高。而核電站是需要水來冷卻的,而對于冷卻水的排放要求是不得超過一定溫度,這是為了不影響河中的動植物。而由于最近河水的溫度飙升,如果再肆意排放冷卻水,肯定會導緻河流過河,破壞生态。
因此,作為全球最大的核電站運營商,法國電力巨頭EDF對外表示:
Nogent 1号法國核反應堆于8月9日暫停運營。
而事實上,受到影響的核反應堆并不隻有Nogent 1号,法國有多個核電站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這導緻法國的電力公司不得不減少核電的産量,這就會減少法國對外的店裡出口,從而影響到歐洲一些國家的供電安全。
所以,現在歐洲的其實已經不僅僅是如何度過今年冬天,實際上由于歐洲熱浪來襲,這個夏天也正在變得無比艱難。而造成現在這一切的根本原因在于歐洲能源結構實在太過脆弱。
#歐洲##能源##天然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