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上,賞石文化從來就是一種高雅文化,不僅有一大批像唐代白居易、宋代米芾、蘇東坡等一流的文人雅士,而且也吸引了像宋徽宗、乾隆皇帝等帝王權貴的大量收藏,并一度進入到了主流文化中,影響了當時的文化藝術和社會生活,雖然人數不多,但他們文化素養卻極高。
筆者認為目前中國賞石文化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雅”不足,而“俗”卻大行其道。這種“俗”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從人員層次上來看,文化素質不高,王朝聞式的文化人太少,而一般的甚至是沒什麼文化的人都能參與。不需要什麼門檻的賞石界,隻要願意就能進入。衆多人員的參與,促進了當代賞石熱潮的急劇高漲,這當然是好事。與此同時,賞石文化水準明顯地下降了。現在的賞石界正如馬嘉南先生所言:“是有石而缺文化”。
二是賞石文化隻是一種群衆性參與的俗文化,而沒有進入到主流文化中,更沒有被主流媒體關注。現在的石文化在大多數地方說穿了就是買賣石頭,給人的感覺就像賣菜的一樣,而沒有進入到一種高雅的層面中。賞石界的有些事情僅僅是在圈内熱鬧一下而已,局外人不了解,更沒有引起一些大衆強勢媒體的關注。
三是缺乏理論研究,甚至一些基本的理論問題還在争論中。觀賞石的價值和價格嚴重對立,賞石專家随處可見,評委到處都是。這個問題放在五六年前還可以,到現在有些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隻能說明我們的理論研究水平不夠,或者說玩石人的理論水平不夠。“雅”文化與“俗”文化的區别之一就是“雅”文化都具有系統性和章法,具有傳承性。
四是仍以賞觀賞石的具象美為主流,甚至以此為賞石的圭臬,追求形式美、抽象美等高境界的人不多。具體表現以像什麼、像不像為評鑒觀賞石高下優劣的标準,往往追求視覺沖擊力強石頭,總之一句話,在求養目不養心的觀賞石。就像陳東升先生所說的那種“觀賞石像啥我愛啥”的初級階段,仍然處在一種低層次的欣賞水平上。
藝術是對現實生活情感和思想的高表達,而不是直報的描繪。面對一處自然景觀,你拍了下來,如果不能帶給我們美感,那麼它隻照相而不是攝影;對于畫家來說那隻是寫生而不是繪畫;同樣,如果一塊石頭它再像馬呀、狗呀,如果我們隻追求像不像,而不能帶給我們美的享受,但那也隻是一種表層的、低級的藝術感覺。
賞石的真谛在于陶冶情操,最後進入一種哲學的賞石境界,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這樣,賞石文化才能達到一種“雅”的境界,才會有生命力和魅力。(原文:雅俗共賞是中國當代賞石文化發展的方向,本文略有删減。)
責編:未歸
歡迎關注賞石達人網,了解更多的賞石文化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