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投資存在的問題?近期,一種“早起打卡分錢”的活動,在微信朋友圈迅速走紅用戶投入數十元至上萬元不等的金額後,在規定時段内登錄指定的微信公衆号打卡報到,一段時間後,打卡人可以按照投入金額的比重,瓜分未堅持打卡人的保證金;或通過分享個人二維碼,吸引新用戶加入,提取他們投入金額的一部分作為傭金,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超前投資存在的問題?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近期,一種“早起打卡分錢”的活動,在微信朋友圈迅速走紅。用戶投入數十元至上萬元不等的金額後,在規定時段内登錄指定的微信公衆号打卡報到,一段時間後,打卡人可以按照投入金額的比重,瓜分未堅持打卡人的保證金;或通過分享個人二維碼,吸引新用戶加入,提取他們投入金額的一部分作為傭金。
看似是監督用戶早起、“一邊養生一邊賺錢”的活動,實際上卻暗藏陷阱。最大的陷阱是有的平台無故跑路,導緻用戶投入的錢款直接受損;也有平台以篡改後台服務數據、減少打卡用戶分紅、瓜分用戶保證金的形式,實施詐騙。對此,法律專家提醒稱,在這種模式下,用戶投入的資金缺少第三方托管或監管,存在被“卷款跑路”的風險,因此,用戶應慎重投資,以免受損嚴重。
事件
打卡兩周遭遇平台“卷款跑路”
短短兩周,郭明(化名)損失了2000元。數目不大,但經曆蹊跷。今年9月11日,他在自己關注的一個公衆号上看到一篇文章,裡面提到“每天堅持早起打卡就能掙錢,投入越多掙得越多。”抱着試試看的心态,郭明點進了文章後的公衆号,投了300元。5天之後,除本金外,收益了40元。客服人員告訴他,這40元來自那些“沒能堅持打卡的人”,按照(堅持者)投入金額的權重進行“瓜分”。
之後,郭明将獲得的收益合在一起,再次投入了2000元。就在郭明每天堅持打卡,等着分錢時,9月25日,這個平台“使用不了了”。“先是顯示‘系統維護中’,後來顯示這個公衆号‘涉嫌欺詐’,賬号已被停止使用”,與此同時,每次悉心回複問題的客服“也聯系不上了”。回過神來,郭明意識到這個平台可能是“卷款跑路”了,而自己的錢也打了水漂。
郭明的經曆并非個案。據重慶市公安局沙坪壩區分局通報,近期該局破獲了一起與“早起挑戰分錢”有關的特大網絡詐騙案。犯罪嫌疑人在收到微信用戶的挑戰金打款後,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通過篡改後台服務數據、減少打卡用戶分紅、瓜分用戶保證金的形式實施詐騙。目前,當地警方抓獲涉案犯罪嫌疑人57名,查扣電腦20餘台、手機60餘部、銀行卡30餘張,凍結賬戶20餘個,凍結涉案資金500餘萬元。
探訪
“打卡分錢”類公衆号隐匿社交平台
盡管“早起打卡分錢”類的APP、微信公衆号頻被曝出卷款跑路的消息,但仍有公衆号“改頭換面”,隐匿在微信、QQ等社交平台間。
12月17日,北青報随機檢索相關關鍵詞,發現多個可以參與“早起打卡分錢”的公衆号,還有的公衆号則隐藏在“早起挑戰打卡賺早飯”這類的軟文中,需要掃描二維碼後才會顯示。随後,進入公衆号主頁,點擊“打卡挑戰”,可以投入30至10000元不等的金額,參與打卡。
其中一家公衆号頁面顯示,當天共有1916人參與打卡,大家投入的總金額為326萬餘元。客服人員介紹,用戶在平台上有兩種收益方式:一是投入金額,堅持每天在早上6點至9點間打卡,6天後可按照投入金額的比重,瓜分未堅持打卡者的本金,“30元是最低檔的投入金額,平台上投10萬、20萬元的用戶大有人在,投得越多,賺得越多。”。二是分享自己的二維碼,吸引新用戶加入,“通過你的分享碼進來的用戶,投了錢,你可以提成1%。”
問及用戶投入的錢款,是否有第三方監管,客服人員避而不談,隻稱“平台是公司運營的,所有信息在網上都是可以查詢到的,各位用戶投入的挑戰金都是進入對公賬戶裡面的,并不是到某個人手裡面”。
随後,客服人員主動表示,用戶不用擔心“(平台會卷款)跑路”的問題,“我們沒有跑了的必要,粉絲經營起來,接幾個廣告的收益會遠遠超出拿着這點錢去過擔驚受怕的日子。其次,真做了這樣的事,誰能跑得掉。最後除了把客戶資金一分不少地還給客戶,還得再去坐幾年牢,何必呢。”
困境
騙局受害者追讨受損金額不容易
12月17日,北青報記者聯系到多名疑似“早起打卡分錢”騙局的受害者,他們大多通過朋友分享,或自媒體廣告接觸到這類微信公衆号或APP,之後投入金額在上面“打卡”,後遭遇平台“卷款跑路”,也有一部分人發現:自己使用的公衆号或APP偶爾會出現故障,因為不能堅持打卡,導緻本金被強行扣光。其中一個有46人的受害者群,最多的受騙金額高達5萬元,最少的也有幾百元。
發現平台“卷款跑路”後,郭明反查自己線下轉款的接收方,鎖定了福州某網絡科技公司。9月26日,他将受騙的情況向福州市12345便民服務平台反映。
10月16日,福州市馬尾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回複稱,該局執法人員到該公司注冊的地址後無法與該公司取得聯系,已将該企業移入經營異常名錄,并将相關線索移交公安局。馬尾區經濟與信息化局進一步回複稱,涉事的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涉嫌非法集資,建議郭先生報案處理。
10月17日,馬尾區公安局回複郭明:“無法退還保證金一事應由市場監督管理局介入調查,如屬于民事商業糾紛由消協調解,涉嫌違法經營由行政監管部門予以行政處罰,如最終調查發現涉及犯罪,公安機關将依法予以打擊。”
直到12月17日,郭明的2000元保證金仍未追回。其他也有一些人的維權經曆類似。
觀點
缺少第三方監管 存被詐騙風險
知名IT與知識産權律師、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研究員趙占領表示,目前來看,“早起打卡分錢”的模式比較新,“如果嚴格按照它公布的‘遊戲規則’:用戶投入資金,然後打卡賺取傭金的模式,我個人認為,這種模式與組織賭博行為比較相似。”
他解釋:“因為每個參與者需要支付一定費用,參與其中的目的也是為了分到錢。但是,能否分到錢以及分到多少錢,都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參與者的行為帶有賭博的特點,公衆号的運營方則屬于組織者。當然,這種模式不同于傳統的賭博,能否認定為賭博,最終需要公安部門調查後認定。此外,它也帶有非法集資的部分特點。”
趙占領表示,但從實際情況看,這些“早起打卡”的項目連“按規則運營”都沒做到,重慶警方調查的結果是“以篡改後台服務數據、減少打卡用戶分紅、瓜分用戶保證金的形式實施詐騙”,而郭明等人遭遇到的是“平台跑路”。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信息不透明,運營商與消費者之間信息不對稱,運營商如果僞造未打卡人數及金額,或者欺騙其他參與者,消費者很難及時知情。
趙占領說:“因為信息不透明、不對稱,就給了平台方‘暗箱操作’進行詐騙的機會。這種模式下,用戶投入的資金也沒有第三方托管或者監管,消費者不可能在平台卷款跑路前有所預警。”
回應
多個“早起打卡”公号被封号
12月17日晚,北青報從微信團隊獲悉,經核實,“全民早起生活”、“昆山全民早起”、“早起健身打卡活動”等三個公衆号因涉嫌欺詐行為,已被封号處理。其餘公衆号若經确認存在違規情況,微信公衆平台将依照相應規範進行處理。
騰訊方面表示,對于利用微信公衆平台實施涉嫌欺詐、可疑服務或不誠信行為的情況,或發布任何涉嫌欺詐信息的賬号,一直依照《微信公衆平台運營規範》進行打擊。同時,微信後台也依據一定标準對文章進行審核評估。
此外,平台提醒,用戶若遇到此類欺詐行為,建議第一時間通過法律途徑,向戶籍地或涉嫌詐騙商戶所在地公安機關報案,騰訊将積極協助配合依法處理。
記者 張雅 實習生 施世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