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顧名思義,是指湖南地區的人,湖南人刀剛火辣的性格特征十分鮮明,湖南人能說會道,語言豐富得像個雜貨鋪,向來有“湖南地出金,十裡不同音”的說法。自宋以降,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重心南移,湖南也曆經幾次大的移民,他們與先秦湘楚先民們一起,曆經楚文化的激蕩以及中原文化等的洗練,創造出了湖湘文化。中國五嶽之一的南嶽衡山,位于湖南省中部偏東的衡陽市南嶽區。宋代中國四大書院,湖南就獨占其二(長沙嶽麓書院、衡陽石鼓書院)。湖南最重要的大型河流湘江,從上遊到下遊的順序分别流經永州、衡陽、株洲、湘潭、長沙、嶽陽6個地區,它們組成了湖南最發達的地區。自此,湖湘教育逐漸居于中國前列,風氣愈盛,至近代湖南人創造了“中興将相,什九湖湘”、“半部中國近代史由湘人寫就”、“湖南人材半國中”、“無湘不成軍”等的盛況。湖南騾子精神:吃得苦,霸得蠻,舍得死,不服降。
湖南人特點
湖南人刀剛火辣的性格特征十分鮮明,歸納起來,其特點至少有以下11個方面:
一、質樸,務實而不務虛;
二、倔強,又謂“霸蠻”,頭撞南牆而不回;
三、傲岸,不拘細行瑣德;
四、吃苦耐勞,如同騾子負重行遠;
五、堅韌執著,屢敗屢戰,不勝不歸,打脫牙齒和血吞
六、剛健,勇于任事,銳意進取,敢為天下先;
七、自信,天降大任,舍我其誰,當仁不讓;
八、好學,雖武将亦能折節讀書,求知欲旺盛;
九、任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疾惡如仇,鋤強扶弱;
十、特立獨行,具有獨立自由的思想和堅強不磨的志節,喜歡别出心裁,标新立異;
十一、不怕死,不要命,老子不信邪,要死卵朝天,不死變神仙,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在最無退路時舍身忘死。
湖南人的說
湖南人能說會道,語言豐富得像個雜貨鋪。什麼事物,到了湖南人嘴裡,都會變得聲色俱全,即使是罵人的俚語,也夾雜着頗多的味道。比如說一個人“傻氣”,硬要說成是“寶氣”,外地人聽了,還以為是在誇他,可見湖南人語言上的技巧。乃至“寶裡寶氣”,顯然把語氣的氛圍加強了不少,比起“傻頭傻腦”或“笨手笨腳”要有滋有味得多了。
湖南人說話,還喜歡在字上加個形容詞,說來更是饒有趣味。比如說,紅,要說成“通紅”;白,要說成“嫩白”;黑,要說成“漆黑”;藍,要說成“汪藍”;香,要說成“噴香”,臭,要說成“膀臭”。總之,是要把詞語表達得更充分些,才覺得有意思。
如果兩個湖南人在異地他鄉不期而遇,頭句話一定會問:“在哪裡發财?”然後拍着膀子就稱兄道弟起來,這在湖南人嘴裡是“滿哥”。的确,湖南人說話,講究形象生動,不把味過足決不罷休。一個外地人曾經這樣描叙湖南人吵架的情景:看湖南人吵架,就像是在辯論,就像是在鬥理,更像是兩口子躲在房裡說悄悄話。湖南人的語言藝術,宛如江南三月的綿綿細雨,話多卻不傷人。
湖南人的吃
光說不會吃不是湖南人,在湖南,幾個老朋友相聚,頭件事是找個街頭的小攤,撮一頓去,稱之為“漫酒”。于是一邊吃,一邊聊,氣氛自然就融洽了。最主要的還是過哪個瘾。什麼瘾?辣椒瘾。
事實上,湖南人吃辣椒,就與性格上有些相近。熱情、幹脆、麻利,絕不拖泥帶水。而且,吃辣椒還有一番講究,要頭大腳尖,勁足味重,辣得嘴裡能冒出火來。
據說,在湖南人的菜譜裡,什麼都可以缺,惟獨辣椒少不了,何況已經辣出了水平,辣出了藝術。煎、炸、蒸、煮、炒,樣樣俱全。湘妹子亦稱之“辣妹子”,倒不是說她們潑辣,其實湘妹子溫婉嬌柔,隻是她們嘴上不饒人,所謂“辣椒口豆腐心”。湘妹子名聲在外,多少也沾了湖南人會吃辣椒的光。
湖南人的玩
湖南人稱玩為“耍”,有一個重要特點,那就是要玩出點花樣來,要玩得與衆不同。比如漂流,湖南有天下第一漂的猛洞河。門票上印的兩句話,就頗值得玩味,“來猛洞河,與水對話”。分明蘊藏着湖南人骨子裡那種豪情壯志。追求生死時速的快感,飛越無垠的興奮感,絕處逢生的成就感,這就是湖南人玩出的刺激。
當然,湖南人也有文靜的一面,喜歡泡茶館。不光為的是喝茶,而是玩。吟詩作對,品茗對弈。湖南的茶館普遍建在樹木蓊郁的鬧市邊緣,鳥啭彈唱,花香撲鼻。湖南人懂得轉型,從動感玩到靜态,要玩就徹底玩個夠。
難怪有人說,湖南人無論去哪個地方,都能吃得開。顯而易見,這是因為湖南人善于找到展示自我的舞台,也善于對自己的活法表達欣賞。
湖南精神
勤勉質樸、務實笃行;内聖外王、經世緻用;心憂天下、敢為人先;變通包容、開拓創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