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漢字知識梳理

漢字知識梳理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14 00:24:37

漢字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今仍然存在且被普遍使用,其發展曆程是值得我們探尋的。猶記得上學時期學習古代漢語的時候,常常捧着《說文解字》去讀,研究漢字的發展和内涵,更是會常常驚歎于漢字豐富的内涵。因此,對漢字的熱愛也由此開始。

偶然聽了李守奎老師在喜馬拉雅《清華李守奎說解字》的節目,對漢字的了解又近了一步。得知這欄節目變成了這本《說解漢字一百五十講》,更是欣喜。

漢字知識梳理(一百五十講帶你深入了解漢字)1

《說解漢字一百五十講》講語音節目變成了更加直觀的文字,用更形象、豐富的内容展現出了漢字的含義。在這個提筆忘字的時代,更是勾起了人們對漢字的興趣。

文字,分為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我們的漢字是表意文字的代表,更甚,在當下,漢字是當今世界唯一被保留下來而且仍舊在使用的表意文字。仔細看漢字,會發現其内涵的豐富。就算我們不讀,僅僅看到就可以了解漢字的意思,這個是很神奇的一種存在。

跟随李守奎教授和王永昌教授的步伐,對漢字的了解又更深刻一步。

一、人死後去了哪兒

人的壽命是有限的,但是人的生命盡頭是什麼?

古代人覺得,人死後并沒有消失,而是變成了鬼。《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裡提到,“化為異物兮,又何足患!”無獨有偶,司馬貞在《索隐》中也提出,“謂死而形化為鬼,是為異物。”足以見得,在古人看來,生命的盡頭是化為異物。

但是在漢字中,最初表示異物的形狀是這樣的“異”,看繁體的“異”的變化,有胳膊有腿,雙手舉着,腦袋和人不一樣,上面的臉,就好像是裝神扮鬼的人類。這也足以證明,後來人類也在不斷接受這種文化内涵的熏陶。但是後來,“異”慢慢演變成了“異”,代表着人死後逐漸化為異物。

随着時間的推移,“異”也慢慢變成了“鬼”。人死後換了模樣,不再是生機勃勃的樣子,而且是變成了花花臉,就好像是側立着的人形上有一顆鬼頭。許慎在《說文》裡曾解釋,鬼,人所歸為鬼。從人,象鬼頭。鬼陰氣賊害,從厶。凡鬼之屬皆從鬼。

古人認為,人的歸宿就是鬼,鬼即是死後的人。

這也是我們許多文化,許多文學作品有很多鬼的形象的原因。

二、頭發是古人的最重要的身體組織

對于古人來說,頭發尤為重要,何以見得?從文字中就可以看到。

現代我們常常說時髦,而髦就是頭發。讓我們來看看“髦”究竟是什麼發型呢?如圖所示。

漢字知識梳理(一百五十講帶你深入了解漢字)2

我們可以看到,這是長長的頭發,非常整齊地垂下來。古代男子女子皆是一頭濃密的黑發,更是會用來表示英俊的男子。

在《詩經》中這樣描述:

“攸介攸介,烝我髦士。”

這裡“髦”就是指英俊。

漢字知識梳理(一百五十講帶你深入了解漢字)3

就連我們常用的“若”都含有頭發之義。在甲骨文中的“若”表示的是,一個跪着的人,舉起雙手梳理自己的頭發,貞蔔的事情是帝能不能保佑随順我的心願。

當然,這本書還講了很多很多的漢字,編者不僅僅給我們講透了漢字的構造,更是配上了甲骨文,讓這些漢字變得更加活潑更加形象可親。透過甲骨文、象形字,讓我們從最根本上了解漢字的發展、演變,了解這些漢字的内涵,更是了解一些漢字背後的文化。

漢字承載的不隻是構架的美妙,更是深厚的中華文化,展現的是我們悠久曆史的積澱。

編者也是非常有心,每一講都給予了讀者理論延伸與思考,不僅僅是把一個字或者一類字講清楚,更是在不斷拓展和延伸,讓讀者讀後發自内心去思考,這些漢字背後現象以及更多的知識對比和遷移。

會讀書不如會思考,隻會讀書是無用的,隻有讀思結合才能夠将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

一百五十講畢,但是文字的解讀卻從未完結,相信通過這樣一本書,會有更多人去了解我們豐富的漢字瑰寶庫,挖掘漢字的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