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如何提升備課能力?教師如何做好提前備課?更重要的是圍繞本堂課的知識點及教學難點進行重點設計,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教師如何提升備課能力?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如何做好提前備課?更重要的是圍繞本堂課的知識點及教學難點進行重點設計。
在備課中,首先,我們必須把握住重點和難點,當教學内容确定以後,應該認真考慮:通過教學應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哪些知識,那些主要的、關鍵性的知識就是教學的重點;學生在學習時會遇到哪些困難,那些學生難以理解、容易出錯的知識就是教學的難點。
其次,考慮怎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當重點和難點确定以後教師還要考慮:教學時怎樣與學生熟悉的生活相聯系,怎樣與學生已有的舊知相聯系,最終制定出詳細的、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以此幫助學生化難為易,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教學目标制定的準确性
所謂目标準确,是指制定的教學目标既要符合課程标準的要求,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既不是低标準的又不是高不可攀的。
具體步驟如下:
(1)解讀課标,把握教學整體方向
首先是熟讀課程标準,這樣才有可能形成對課程标準的高度敏感性和自覺性。備課中、教學中就會下意識地受其支配。
(2)研讀教材,确定目标和内容
如果把課程标準比作圓心,那麼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把握就是半徑,無論圓有多大,都離不開圓心這個核心元素。教師通過解讀教材來理解課程标準,同時用課程标準來駕馭教材。
備課時,首先應讀教材。
一讀文本,了解主要寫了什麼、表達了什麼思想、有什麼特點等等,要明白教材的意圖、明确教材的重難點,還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價值判斷;
二讀簡介,是對文本産生的背景的介紹,需要學生簡單了解的;
三讀提示,單元導讀或者課前提示語,要麼是闡明知識點,要麼是引導思考的方式、要麼是介紹重要方法,這都是學習的重要參考;
四讀習題,也可說是思考題,此部分是編者意圖的核心體現。
備課時,還要讀《教師教學用書》,也就是教參,“站在編者的肩膀上”看教材。《教參》是教學的直接理論依據,是教師備課的最重要的參考資料。
教材、教參要看全、看透,從宏觀入手,才能細緻落實。
(3)了解學生,确定教學起點和策略
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已有了不同程度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所以,我們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進行備課。在備課時認真思考以下一些問題:
學生是否已經具備了哪些學習新知識所需的知識和技能。
通過預習,學生是否已經了解了什麼内容,有多少人了解?達到什麼程度?
哪些知識是重點、難點,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點撥和引導?
哪些内容會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思維,成為課堂的興奮點?
在解讀課标、研讀教材、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我們就可以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标。教學目标的準确性制約着備課的質量。
教學重點、難點、關鍵把握的準确性
幾乎每節課都有它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指學科或教材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識和技能。一個學科知識點在整個學科知識中的地位,及通過相關知識的教學能給學生發展帶來的貢獻決定了它是否為教學重點。
難點一般包含兩層意思:其一,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其二,學生容易出錯或混淆的内容。如:教學内容比較抽象,不易被學生理解,有的内容縱橫交錯,比較複雜,有的内容本質屬性比較隐蔽,有的體現了新觀點和新方法,有的在新舊知識的銜接上表現較大的差别等。
這種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内容通常稱之為教材的難點,教學難點要根據教材的廣度和深度、學生的知識基礎與心理特征來确定。簡來說之,即教學目标與學生的水平有較大落差,就形成了教學難點。克服難點就是結合學生實際想辦法把落差的坡度變緩。
關鍵是指教學或教材中起決定作用的内容。教學難點有時和重點是一緻的,有些内容對掌握某一部分知識或解決某一類問題起着決定性的作用,這些内容就是教學的關鍵。它是教學活動中解決主要問題的着手點。教學的關鍵也能夠說成是教學重點中的重點。
準确地把握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的教學策略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
學情分析的準确性
學情分析是伴随現代教學設計理論産生的,是教學設計系統中“影響學習系統最終設計”的重要因素之一。
學情分析通常稱之為“教學對象分析”或“學生分析”。是為研究學生的實際需要、能力水平和認知傾向,為學習者設計教學,優化教學過程,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标,提高教學效率。
學情涉及的内容非常寬廣,學生各方面情況都有可能影響學生的學習,包括:
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學生的興趣點、學生的思維情況、學生的認知狀态和發展規律;
學生生理心理狀況、學生個性及其發展狀态和發展前景;
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内容、學習方式、學習時間、學習效果;
學生的生活環境,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學生感受、學生成功感等都是進行學情分析的切入點。
此外,教師備課時,還可以采用這些方法進行學情分析。
(1)自然觀察法
研究者在自然條件下對個體的言談、舉止行動和表情等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觀察,以了解其心理活動的方法。
它的種類很多:
從觀察形式來分,可分直接觀察和間接觀察;
從觀察時間來分,可分長期觀察和定期觀察;
從觀察内容來分,可分全面觀察和重點觀察。
觀察法較方便易行,所得結果較真實。
(2)書面材料法
書面材料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現有資料,一類是診斷性資料。
現有資料包括:學生填寫的各種檔案資料,如學生的學習成果、作品等,能客觀反映學生個體和集體的資料,如成績單、操行評語等。
診斷性資料指教育者根據某一教育目的,适時地提出某些專題性作業,如命題作文、讀書筆記等。通過書面材料間接了解學生,要特别注意材料的真實性與可信度。
(3)談話法
談話法是通過教師和學生相互交談的活動來進行了解學生情況的方法。這種方法具有直接交流的特點,方便掌握第一手資料,在操作時應注意拓展範圍以便能夠全面和客觀。
(4)調查研究法
調查法是深入了解學生的重要方法。調查前要根據調查的内容和問題列出調查提綱,考慮好調查的具體步驟和方法,确定調查的重點對象。
調查時要熱情、周到,邊聽邊記下某些重要的内容,調查後要對了解到的内容做适當地整理,這可以為學生做比較分析提供寶貴材料。
(5)測驗法
測驗法适合于收集學生的知識水平、能力情況等學習信息。根據教學需要,設計相應的練習題或試卷,規定在特定的時間内作答,教師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收集相關信息,為評價學生的學習水平提供依據。
隻有這樣,我們在備課、上課時才能有的放矢。
教學内容選擇的合理性
選擇合理的教學内容是備好課的前提,教學内容的選擇要依據知識的特點、教材的編寫意圖、完成教學任務所需的時間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因素來決定。
教學内容選擇的合理性源于備課工作的充分:首先要根據教材的編排來選擇。通常我們把一個練習的知識劃分成幾個小段落,每個小段落為一課時的教學内容。例如,現行的數學課程标準實驗教科書就是這樣編排的,教師在備課時隻要看一看教材的新授内容以及對應的習題編寫,就可以确定一課時的教學内容了。
其次,根據知識的難易程度來選擇教學内容。一般來說,比較簡單的、學生易于接受理解的内容可多選一些;對于學生難以理解、難以掌握的知識,由于在教學中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所以内容要适當少選一些。
再次,要根據教學需要來選擇。對于一些思考方法一緻、聯系比較緊密的知識,在教學時可以打破教材的編排順序,對教學内容進行重新組織來安排教學内容。
總之,在選擇一課時的教學内容時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以一節課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所授知識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為準,既不要多選也不能少選,多選了不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少選了會造成課堂教學松散、浪費課堂教學時間的狀況。
值得一提的是,在選擇一課時的教學内容時,切不可盲目迷信教學參考書,教學參考書上的課時安排一般是比較緊的,它是在理想的教學情況下确定的課時安排,有的内容安排得過松,有的内容安排得過緊,一般都要對教參上的課時安排進行适當調整。
至于怎麼調整要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而定,教學順利時可以壓縮一兩課時,教學不順利時可以放寬一兩課時。
問題設計的恰當性
課堂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信息交流的多邊活動,師與生、生與生間的相互交流活動主要是靠教師的提問、學生的答問、生生之間的信息傳遞來實現的。學生在教師的提問之下進行思維和交流信息并相互啟發,同時教師從學生的回答和信息交流中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調整課堂教學的進程。
良好的課堂提問可以使課堂教學機制正常運轉,可以激發學生積極地思維、主動的合作和交流,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就變成備課的重要工作,尤其在今天強調課堂教學實效性的今天。教師設計的問題,首先要精,課堂提問不在于數量多,而在于質量高優劣。
教師的課堂提問要能啟發學生積極地思考,要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能激發學生合作交流的興趣,要能層層深入擊中知識的本質,要能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要避免諸如你們懂不懂啊,會不會啊,有沒有問題啊等沒有思考價值的問題。
其次是時機要恰當,要把問題設置在知識的重點之處、知識的轉折和發展之處、學生遇到學習困難之時,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積極的思維,節省教學的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來源:星教師
來源: 教師博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