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陣雨過後,我突然看到有蜻蜓在飛舞,這讓我想起了童年的時候,每當夕陽西下,就會有無數的蜻蜓到處飛舞,這時小夥伴們都會帶上補蜻蜓的工具,為了抓那最美的紅蜻蜓。而不停地奔跑着,看着好不熱鬧。
說實話,我已經好多年沒見到過蜻蜓了,現在蜻蜓真的已經很少了,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兒時學的無關蜻蜓的古詩嗎?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宋·楊萬裡《小池》
穿花蛱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唐·杜甫《曲江二首》
翡翠鳴衣桁,蜻蜓立釣絲。 ——唐·杜甫《重過何氏五首》
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唐·劉禹錫《和樂天春詞》
這些脍炙人口的詩句把人們帶入到如詩如畫的大自然景色之中,給人們一種自然和諧安詳的美好畫面。足見人們對蜻蜓的喜愛之情。
那蜻蜓到底是益蟲還是害蟲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蚊子的天生克星——蜻蜓
蜻蜓成蟲喜愛捕食蚊子,而蚊子可以說是人類最為厭惡的害蟲之一。在夏天适宜的環境裡,雌蚊将卵産在水中,1—2天後就孵化成幼蟲,叫孑孓。孑孓用吸管呼吸,攝食有機物和微生物。然而,蜻蜓通過點水的方式将卵産入水中,發育成稚蟲,在水中捕食其它水生生物,尤其喜愛蚊子幼蟲孑孓。因此,蜻蜓可謂是蚊子的天生克星。
蜻蜓屬于不完全變态昆蟲,稚蟲稱之為“水虿”生活在水中,在水中用直腸氣管鰓呼吸,用極發達的臉蓋捕食,一般要經11次以上蛻皮,需時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經最後蛻皮羽化為成蟲。稚蟲在水中可以捕食蚊子的幼蟲,也就是孑孓,或其他其它微小型生物,有時同類也相殘食。無論成蟲還是幼蟲均為肉食性,多食害蟲。成蟲除能大量捕食蚊、蠅,有的還能捕食蝶、蛾、蜂等害蟲,實為益蟲。
那麼現在為什麼蜻蜓會越來越少了呢?
蜻蜓越來越少主要是現農民為了給莊稼、果樹防蟲治蟲,每年都要噴灑大量的農藥,一些較小的昆蟲中毒後被蜻蜓捕食,從而導緻蜻蜓中毒死亡。另外旱季節性增多,水域面積減少,一些水虿因失去水源而在尚未變成蜻蜓時就被幹死了。最主要的是工業發展迅速,導緻改變了蜻蜓的生活環境而走向滅絕的境地。
所以蜻蜓絕對益蟲,最後呼籲大家,愛護環境,保護自然生态,還蜻蜓一個家。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了,有興趣的和我一起讨論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