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下午三點,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方家咀鄉向垅塆小學,校長段頻偉和近30名四五年級的學生,正在等待一堂期待已久的“遠山博學課”。
在剛裝修不久的雙師教室裡,段頻偉打開這所鄉村小學唯一可供實時對話的電腦顯示屏,再過半小時,他們将接通1180公裡外的視頻連線,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眼科主任醫師陶勇在“雲端”見面。
“鼓勵他們找到自己的路”
當天,屏幕另一端的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陶勇在新東方北樓設備最好的直播間為“遠山博學課”第三講做最後準備。作為醫生,盡管經常與患者、同行開展疾病講解和學術交流,但如何通過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幫助遠方的孩子?他有點緊張和擔心。
開講的時間到了,陶勇輕輕揚起嘴角,面帶微笑地走進畫面裡。他從自己和同班同學在求學時期克服困難講起,引入兩位小患者樂觀面對眼疾的故事,再通過詹天佑的事迹,鼓勵孩子們銳意争先、成才報國。
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新街鄉的學生聽陶勇分享兒時故事。受訪者供圖
“‘遠山博學課’的受衆大都是鄉村孩子,相對城市孩子而言,他們能享受的教育資源比較局限。”備課時,陶勇将側重點放在激起學生們對外面世界的向往和樹立遠大理想上,“我選取的兩位小患者的成長背景和聽課孩子們是相似的,希望能引起他們共鳴,啟發他們遇到困難不可怕,調整心态、面對和解決困難、确立人生方向才是最重要的。”
今年8月,在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的牽頭下,“遠山博學課”正式啟動。成長于鄉村的俞敏洪,曾就“鄉村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問題分享過自己的體會。他認為,适合鄉村孩子的教育,一是基于鄉村優勢的教育,即基于鄉村、基于大自然、基于鄉村親情與傳統文化的教育;二是面向未來的教育,通過遠程方式,讓鄉村孩子接觸到和城市孩子一樣廣博、前沿的知識;最終培養出既親近自然,和中國傳統文化無縫鍊接,又和現代化、未來世界親密對接的孩子。
新東方公益基金會秘書長李晶瑤介紹,“遠山博學課”由新東方公益基金會、北京情系遠山公益基金會聯合推出,期望幫助鄉村學生開闊視野、樹立理想,同時更加理解和熱愛家鄉。
本着讓更多人看到、幫助更多人的初心,課程的大門向所有人敞開,以團體為單位且硬件設備支持實時連線的報名者,通過審核即可成為項目校,能在微信群提前獲取信息,也能在騰訊會議平台與主講人互動;其餘報名者可通過抖音、視頻号、百度等渠道觀看同步直播,網速不達标的學校可享受錄播資源。
“博學課其實是在鼓勵鄉村孩子勇敢地往前走,去找到自己的路,感受微光的力量。”項目負責人董巍說道。
在9月8日由俞敏洪擔任主講人的首堂課上,65所學校、近千個班級的學生參與其中;此後,博學課每雙周一次、于周四下午3點40分拉開帷幕。截至目前第四講,授課範圍已覆蓋97所中小學(小學為主)、學生超20萬人次;從地區來看,河南、河北、甘肅、湖南、四川五省的參與學校占比最多。
董巍曾在一個校長群裡收到過重慶一位郊縣學校——拔山小學校長分享的照片:上千名學生坐在操場上,面向主席台的顯示屏,觀看“遠山博學課”。群裡其他校長見了,開玩笑說“你怎麼吃獨食啊”,紛紛求推薦。“和一個教室裡幾十名聽課學生的規模相比,一千多人對我來說還是挺震撼,我沒有想到會影響這麼多人。”董巍感慨。
重慶忠縣拔山小學操場,上千名學生一同觀看俞敏洪帶來的“遠山博學課”第一課。受訪者供圖
李晶瑤表示,比起讓學生學到多少東西,博學課更多是希望傳遞一種正向價值觀,“鄉村孩子同樣蘊含強大的能量,隻是缺少發光的機會,我們的主題就設定為:發現微光,感受力量。”
這八個字,正好戳中段頻偉的心,“我被深深吸引住了,積極提交了申請信息。” 他笑道,每堂課後,學生們會興奮地讨論主講人分享的小故事和小常識,沒有參與直播的低年級孩子流露出羨慕的情緒,周邊其他學校的校長聞訊找他打聽,“平時一走到相關班級門口,都會有同學問我下次課是什麼時候。”
學生的點滴成長都讓段頻偉欣喜。那天,當陶勇的講課臨近尾聲進入互動提問環節時,向垅塆小學的學生們朝屏幕興奮地揮舞着雙手,一位女生如願被主持人選中,問道“近視了可以恢複嗎”,陶勇做了詳細解答。在段頻偉看來,自己的學生能和陶勇進行交流,已是很勇敢的表現。他注意到,前兩次博學課中,孩子們都比較拘束,于是他私下鼓勵大家,要争取連線機會;同時,他和項目組溝通,在開課前獲取主講人資料,讓學生們在了解的基礎上思考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與社會名人對談的機會非常少,我希望我們的孩子能更多參與和嘗試。這堂課能産生多大影響因人而異,但他們敢于去嘗試、去接觸超越自己眼界的東西,去打開和展現自己,就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段頻偉說道。
向垅塆小學學生的觀後感。受訪者供圖
“要像星星一樣努力發光”
“我想嘗試演講活動和唱歌比賽”“我想嘗試打籃球或羽毛球等運動”“我想嘗試學生會的角色,讓學校變得更好”……不久前,段頻偉收到了學生們在“向垅塆小學學生目标書”上寫的答案,這也是“遠山博學課”主講人凱叔給聽課學生們留的“作業”——我給自己定目标。
凱叔是第二課的主講人。作為“凱叔講故事”創始人,即便被稱作“兒童故事大王”,要隔空給六七歲到十四五歲年齡跨度的孩子講故事,怎麼樣讓大家都能有所收獲,對他而言也是個挑戰。
9月22日,在主題為《有目标,總會快一點》的分享中,凱叔特意設計了自己的講法。他把語速變慢,用詞也更為淺顯,以此拉低話語年齡感。“我是一個學渣”的開場介紹一下吸引了學生的興趣,“我今天給你們一個講故事的秘訣”更是引發了孩子們的好奇。“你如果告訴孩子,人總要有目标、分幾步走、會遇到哪些困難、應該找人幫忙……這叫說教,他們一定聽不進去的。”
凱叔認為,既然是上課,就要給學生帶來改變。改變可能在于獲得某種知識,也可能在于點燃孩子的某種願望,“教育的本質其實就是點燃,點燃興趣、點燃志向、點燃理想。”在50分鐘的時間裡試圖“點燃”上萬個孩子,“這件事本身就充滿魅力,很有成就感。”
凱叔與主持人和聽課學生互動。圖源:課程直播截圖
在他看來,當時當刻的目标,就是讓這些孩子樹立目标。他以“目标-困難-谷底-導師-辦法-成功”為模型,講述了自己從沒考上高中到拿下碩士文憑,從幼兒園開始嘗試講故事,到後來做配音演員、成為央視主持人、創立“凱叔講故事”品牌的人生故事。屏幕裡的孩子們時而驚訝地張大嘴巴,時而笑,時而鼓掌。
“目标定錯了怎麼辦?相信我,‘有沒有’比‘有什麼’重要得多。圍繞一個目标持續努力,你獲得的回報永遠有價值。”凱叔希望,這堂課能讓學生們産生建立坐标軸的意識。陶勇也是如此。他談到,想讓一個人揚帆遠航,不是教會他造一艘大船,而是讓他對大海燃起熱愛與向往。
在選擇博學課主講人時,“給孩子帶來多元知識”成為主要衡量标準之一。11月10日,著名歌劇演員田浩江進行了《家鄉就是最美的歌》主題分享,他回望自己的家鄉故事,用唱歌的方式與孩子們互動。
為什麼要注重主講人的身份多樣性?李晶瑤解釋,由于環境限制,鄉村孩子接觸不到城市孩子般豐富的資源,容易導緻眼界和信心方面存在短闆。“遠山博學課”希望通過邀請多元背景的專家做客,為鄉村孩子們打開不同的世界,引導他們認識多種多樣的職業,開闊眼界,樹立信心,發現人生的更多可能。
按照項目組的計劃,未來一年内,将邀請各界知名人士,通過互聯網直播,向鄉村中小學生講述科學、文藝、體育、心理等領域的知識,幫助學生提升全方位素養,看見人生更多可能。
“給鄉村孩子最重要的幫助,我覺得是幫他們打開眼界,知道各行各業代表着什麼、職業價值是什麼。”陶勇希望,博學課能幫助孩子們“早一些确立人生方向,用知識改變命運。”
讓項目組難忘的是,第一堂博學課後,有個孩子寫下了這樣一句話:要勇敢,要善良,要像星星一樣努力發光。不到20個字,卻讓老師們無比動容,“覺得做這件事是有意義的。”
學生自制的觀後感小卡片。受訪者供圖
探尋助力教育公平的更多可能
輻射越來越廣的“遠山博學課”,其實是新東方“雙師課堂”的一種變體。
2017年,新東方就開始利用直播技術重點對口支持鹽邊、木裡、康定、泸定等國家級貧困地區的教學,探索雙師支教模式;2018年,聯合情系遠山公益基金會,進一步擴大支教範圍。截至今年6月,新東方支持的小學雙師英語課堂累計覆蓋全國1102所鄉村學校,帶動近3000位鄉村教師;新東方支持的高中雙師課堂累計覆蓋22個省份的144所學校,超5000名鄉村教師參與。
關注鄉村教育、助力教育公平,始終是新東方公益事業發展曆程的主線。
早年間,新東方緻力于建裝校舍、捐贈桌椅、資助學生、培訓老師,旨在幫助鄉村學校改善辦學條件,提升教學水平。
2008年時,民盟中央和新東方共同發起“燭光行動——新東方教師社會責任行”活動。每年,新東方的優秀老師被派往全國教育欠發達地區為鄉村教師提供培訓,涉及科目從英語擴展到全科,并逐步增加家庭教育和素質教育等鄉村緊缺課程。15年來,500多位新東方志願者赴28個省、市、自治區,幫助4萬餘名鄉村教師提升,間接影響了上百萬鄉村中小學生。
為了讓鄉村兒童享受優質的課外書籍,2016年,新東方公益基金會整合線上線下資源,支持中西部地區中小學建立公益圖書角,為甘肅、四川、西藏、雲南、貴州、陝西等地的中小學校捐贈英語、曆史、文學、勵志類圖書8萬餘套。并與新星出版社、讀庫等第三方簽署協議,共同為鄉村地區捐獻上萬套、價值超百萬的各類書籍。
教育公益也不隻是停留在中小學生層面。2007年起,新東方先後出資1億元,每年與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共同尋訪“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活動計劃開展20年。截至目前,共有150名“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标兵”、8913名“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獲得獎學金,他們在愛國奉獻、道德弘揚、科技創新、自主創業、志願公益、身殘志堅、基層建功等方面表現突出,是自立自強的典型。
2008年1月19日,“中國大學生自強獎學金”頒獎典禮後,俞敏洪和學生交談。受訪者供圖
2015年11月3日,在“以科技創新助推中國教育均衡發展”的使命下,新東方公益基金會正式成立,圍繞資助中西部地區教育發展、促進教育資源共享、赈災濟困的業務範圍,基金會運行已過7載。
而今,新東方在堅持開展老牌公益項目的同時,積極創新公益模式,借助科技力量擴大幫扶範圍,鍊接優質資源拓展支教内涵,助力農村學生全面成長。除了雙師課堂和“遠山博學課”,“我的大朋友——新東方鄉村兒童一對一助學計劃”“鄉村學校名譽校長”“貴州田字格小學支教行動”等公益項目也從“軟件”層面支持着兒童和鄉村教育。
在2019年啟動的“我的大朋友——新東方鄉村兒童一對一助學計劃”項目中,新東方教師志願者們基于鄉村孩子缺少父母陪伴或監護人能力欠缺等現狀,通過遠程交流、假期支教、實地探訪的形式,在學業、視野、生活等方面給予關心和引導。2021年5月,新東方對172名服務對象進行調查,統計結果顯示,七成學生表示性格有積極改變、願意溝通,四成學生稱學習較之前有明顯進步。該計劃曾獲“中國公益慈善項目大賽百強”“環球網2020年度社會責任公益教育項目”的榮譽。
成長于鄉村,服務于鄉村,俞敏洪邀請與自己同樣出身于普通農村家庭的陶勇主講“遠山博學課”時,用這句話安撫了對方的小擔憂。
“也許我們做不了太偉大的事情,但我們如果能夠盡己之力,讓有些事因為我們的努力而更加美好,有些人因為我們的幫助而變得對生活充滿希望,我們也會從中體味到一種成就感和幸福感。”俞敏洪說。
新京報記者 羅豔
編輯 缪晨霞 校對
校對 吳興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