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參加養老保險繳費錢數越來越多,人們也越來越多的更關注參加養老保險會不會虧本?一些人把參加養老保險當成是一種積蓄或者是商業養老保險,想知道,萬一參保人去世沒有把養老金領回本的話,可不可以差額部分退回來呢?
商業養老保險是怎麼回事?說實話,商業養老保險實際上是一種個人積蓄機制,一般也成為個人養老金。其機制就是通過個人給自己積累養老金,通過保險公司的打理,能夠形成有效的現金流。
保險公司也會根據人均預期壽命的規劃,從個人繳納的保險費中提取一部分錢,用來平衡提前去世人員繳納的保險費差額。因此,看起來商業養老保險是不會虧本的。
但是如果個人強行退保,隻能退還養老保單的現金價值,這時候就會虧本了。實際上,保險公司的養老保險是一種商業行為,保險公司會從個人繳納的保費中提取保險代理人的傭金、公司的管理費用和合理的利潤,保險公司是不會吃虧的。
社會保險,實際上是受到我國《社會保險法》、《勞動法》等法律保障的一項社會保障機制。國家規定了單位職工必須參加社會保險,靈活就業人員等群體可以自己選擇參加是否參加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
社會保險的基金,是現收現支的專項專用基金,一般也會有一定的結餘。比如說,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20年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為44376億元,總支出為51301億元,累計結餘為48317億元。
社保基金的總收入,像養老保險基金收入主要包括四部分:參保人本人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用人單位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國家給予養老保險基金的補貼、養老保險基金的結餘産生的利息,以及少量的其他收入。
實際上,用人單位為職工繳納養老保險,職工本人承擔繳費基數的8%,用人單位承擔16%。職工本人繳納的部分全部記入個人賬戶,形成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餘額。每年相應的餘額會按照國家規定計算利息,在退休時形成個人賬戶養老金按月領取。參保人去世以後,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餘額可以繼承。另外,參保人遺屬還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和一次性撫恤金等待遇。綜合來說,企業職工參保肯定是不會虧本的,一般來說他們領取的待遇要比自己的付出高得多。
靈活就業人員可就不是這樣了。靈活就業人員自己承擔全部的社會保險費,其中隻有繳費基數的8%記入個人賬戶,剩餘12%進入統籌賬戶。能夠保本的隻有個人賬戶部分。至于統籌賬戶部分,就要比較領取的喪葬補助金和一次性撫恤金,孰高孰低了。
喪葬補助金,是去世上年度兩個月的所在省份的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
一次性撫恤金,主要跟繳費時間和領取養老金的時間相挂鈎。繳費年限五年以下的,領取三個月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繳費年限5年以上10年以下,領取6個月;繳費年限10年以上15年以下,領取9個月。15年以上,每繳費超過一年增加一個月。超過30年的按30年計算,即最高24個月。
如果參保年限5年以内去世的,還要比較個人繳納的部分。領取的喪葬撫恤待遇不能超過個人繳納的部分,靈活就業人員僅僅相當于記入個人賬戶的部分。所以,靈活就業人員參保确實有可能吃虧。
但說實話,最低的虧本情況隻有繳費5年以内、個人繳費基數的4%(也就是說個人繳費錢數的20%)。但說實話,根據我們的人均預期壽命,極大概率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