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人類幼崽吃飯被魚刺卡住

人類幼崽吃飯被魚刺卡住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1 16:54:58

大家好,又到了“濤哥瞎白話”時間,今天和大家唠唠一個很有趣的話題,動物吃魚,會不會和人一樣被魚刺卡住?它們又沒有醫生,如果被卡住,是怎麼解決的?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先給大家科普一下 ,魚刺這玩意到底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有些魚有刺,有些魚刺就特别少?

魚刺,又叫肌間骨,聽上去像是魚的骨頭,但實際上,它是一種鈣化了的韌帶,非要打比方,類似人的指甲和骨頭的關系,雖然指甲也不軟,但沒人會把它當骨頭的。

而一部分魚類之所以演化出了肌間骨,是因為本身的肌肉力量不足,需要用一個東西來作為肌肉群和肌肉群之間的連接,從而加強自己的運動機能。

從這個角度說,越多刺的魚相對越弱,在自然界生态鍊中處于的位置相對更偏底端(不絕對)。而從海水和淡水分類來講,明顯淡水魚的魚刺更多,因為海洋魚類在演化道路上走得更遠,不論是從力量還是進攻或禦敵方式上,都不必依賴小小的魚刺提供肌肉群的爆發力。

這一點,吃貨們應該非常清楚,海魚沒有刺,但肌肉更柴更糙,因為力量大。河魚刺多,但明顯肉質更松嫩,因為肌肉力量小。

但就是因為這麼一個小小的肌間骨,讓多少人有了不愉快的回憶。吃得好好的,啪叽,一根刺卡住了,吞醋,咽米飯,實在不行去醫院,應該是不少人都有過的經曆吧。

那麼是否所有的動物都對魚刺無可奈何呢?

先來談談哺乳類。

人類亦在此列,不妨先從我們自己談将開去。

人類之所以“天下苦魚刺已久”,原因就一句話——初始裝備不匹配,後期因為種種原因沒法升級。

從猴子開始,我們人類一直拿魚刺沒有很好的辦法,因為本質上古猿類是吃素的,原來住樹上,能摘到啥吃啥,餓不着就行,所以我們的初始裝備,用以進食和消化的器官都是匹配野果,植物和一些小型無刺類動物的。

在相當漫長的一段歲月中,魚類壓根就沒出現在古猿的食譜上,即使到今天,同為靈長類的猴子和猩猩,也絕少絕少捕食魚的。

但衆所周知,人類後來的演化方向“跑偏了”,區别于其他一切生物,開始點起了智力科技樹,擴充腦容量,這時,原先的花花草草就沒法提供足夠的能量,需要攝入大量的蛋白質用以維持大腦的高消耗,可以合理判斷,古猿從“植食”慢慢演化為“雜食”就是在這個階段。

蛋白質就是肉嘛,人開始吃肉了。要麼去打獵,要麼去打魚,比起幾十隻猴子拿着木棍石片吭哧吭哧去獵殺陸地生物,隻需要一根尖一點的樹枝就能叉起來的魚,更容易滿足日常的蛋白質需求,所以按理說我們人類吃魚,要比吃其他動物更多,更早。

那為什麼仍然沒有演化出配套的,強勁的進食魚的器官和消化道呢?

因為非常不湊巧,130萬年前,猴子們不僅學會了用工具,還學會了用火。

熟食能非常有效地降低咀嚼難度,原本又韌又柴的動物肌肉,用火一烤,變嫩了,嚼起來不費什麼勁兒,我們的消化道自然沒有理由演化得更為強韌,被魚刺割傷刺傷也是難免的。

畢竟這是一副當初用來适應樹葉果子的消化器官。

事實上,不僅是我們人類,很多哺乳類動物,都挺害怕魚刺的。

比如,貓狗。

小時候大家都讀過《小貓釣魚》,所以潛意識中總會認為,貓是一種善于捕食魚類的動物。

這個說法是有問題的,貓吃魚不假,但貓并不天生以魚作為主食。換言之,貓吃魚的習性,是給人慣出來的。

最早嘗試馴化貓的古埃及人,由于依尼羅河而居,經常給貓喂一些河裡捕撈上來的魚,久而久之,貓也就養成了吃魚捉魚的習慣,但本質上,貓的食道和消化器官也和人類一樣,并沒有為魚刺做特殊的演化機制,即使在今天,貓咪吃魚被卡住也不是什麼新聞。

人類幼崽吃飯被魚刺卡住(人會被魚刺卡住)1

人類幼崽吃飯被魚刺卡住(人會被魚刺卡住)2

所以,但凡不以魚作為主要進食對象,是很難針對魚刺的演化出合适的消化道的,被魚刺卡住不足為奇。不過話又說回來,這類動物在人類不幹涉的情況下,絕少會主動獵食魚類,大可不必杞人憂天擔心它們。

接下去,說說那些愛吃魚的動物。

比方,鳥類。

許多大體型的鳥類不僅愛吃魚,并且主要食物來源就是魚,因此它們的消化道在我們看來,顯得尤其有針對性。

大家都見過企鵝吧?很萌很可愛吧?但其實它張開嘴是這樣的——

人類幼崽吃飯被魚刺卡住(人會被魚刺卡住)3

看不清?湊近一點再看看——

人類幼崽吃飯被魚刺卡住(人會被魚刺卡住)4

看到這一排排倒刺了沒有?這些倒刺能夠保證一旦叼住滑溜溜的魚,就再也不讓它們溜走。

然後從上圖觀察,企鵝并沒有像我們人類一樣用以咀嚼的牙齒,得手之後一般選擇整吞活魚,這就能避免細小而尖銳的魚刺嵌入或劃傷消化道,一旦進入胃部,由于胃酸的存在,主要成分為鈣的魚刺也就顯得不那麼可怕了,一般來說,十幾分鐘到1個小時之内,便會被軟化。

其他以魚為主食的鳥類基本也是這個套路,一口吞掉,然後一切交給胃酸處理。

不論是深淵巨口鸬鹚——

人類幼崽吃飯被魚刺卡住(人會被魚刺卡住)5

還是觀音仙寵白鹳——

人類幼崽吃飯被魚刺卡住(人會被魚刺卡住)6

還是酒囊飯袋鹈鹕——

人類幼崽吃飯被魚刺卡住(人會被魚刺卡住)7

都是一口悶,魚刺什麼的,估計這輩子都沒機會傷到它們。

當然有人也許看過動物世界裡的大棕熊站在溪流中央抓大馬哈魚,吃完之後一地狼藉。

其實熊吃魚本質上也是這個吃法,隻不過大馬哈魚的尺寸相比于熊的口腔來說,還是過大了些,某些時候,熊會将其咬成兩半,一半一半生吞。

還有一些動物,采用的策略就考究許多了,它們選擇細嚼慢咽,例如水獺和一部分野外的小型貓科動物。

這些動物的舌頭上會有極其綿密的倒刺,這些倒刺起到的作用并不僅僅局限在之前提到過的企業那樣,固定獵物,而是幫助其将魚肉刮下來,很多魚刺在這一過程中被刮掉了。

并且這類動物的臼齒較為發達,在一頓刮剔之後,還會反複咀嚼,直到連肉帶刺都嚼得碎碎的再咽下去。

注意看水獺的牙齒分布,前端的犬齒鋒利無比,後端的臼齒用來研磨食物也很給力,堪稱吃魚比較完美的配置了。

人類幼崽吃飯被魚刺卡住(人會被魚刺卡住)8

說到吃魚,怎麼能不提同類。

大部分魚類進食是不長時間停留在口腔的,換言之,它們也是“整吞黨”,但某些魚類在面對食物的刺時(不僅僅是魚刺,還有堅硬的鳍骨等),還是留有壓箱底的妙招。

舉個例子,狼鳗,就是下面這位醜陋的哥們——

人類幼崽吃飯被魚刺卡住(人會被魚刺卡住)9

他的唇部和口腔皮膚已經演化得異常堅韌,仿佛一張精制過的皮甲,别說是魚刺了,就是海膽刺都沒有辦法傷其分毫,嗑着跟瓜子似的,就這,能怕小小的魚刺?

人類幼崽吃飯被魚刺卡住(人會被魚刺卡住)10

當然,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魚刺并不是對所有動物都毫無殺傷力,比如下面這條——

人類幼崽吃飯被魚刺卡住(人會被魚刺卡住)11

它叫做鋤吻銀鲛,雖然是海魚沒有小肉刺,但是它的背鳍支撐骨異常尖銳——

人類幼崽吃飯被魚刺卡住(人會被魚刺卡住)12

許多海豹和海狗在進食時,不當心就容易受傷,甚至喪命。

海狗其實也是“整吞黨”,但是它沒有像人一樣的四肢,在捕獲那些不能一口全悶下去的大條魚時,為了撕裂成小塊,隻能咬住,然後劇烈晃動頭部,用這種搖晃的慣性分割獵物。在這個過程中,有經驗的海狗會咬住腹部,避開背鳍部分防止被誤傷。

人類幼崽吃飯被魚刺卡住(人會被魚刺卡住)13

大家請注意,背鳍刺始終向外

但如果這隻海狗經驗不足,或者獵物在垂死之際奮力掙紮的話,尖銳的背鳍刺就很危險了。2020年的12月,人們在澳大利亞東南部的康蘭角,在沙灘上發現了一隻死亡了的新澳海狗走近一看,它的臉上紮了根大魚刺。

再比如下面這條鳐魚,嘴巴周圍密布着大大小小的魚刺,居然有60多根,看着就疼——

人類幼崽吃飯被魚刺卡住(人會被魚刺卡住)14

人類幼崽吃飯被魚刺卡住(人會被魚刺卡住)15

紅色部分就是掃描出來的魚刺

最後,物競天擇,适者生存。魚刺固然是獵食者非常讨厭的玩意,但迄今為止,并沒有嚴格的科學調查顯示,魚刺可以稱之為保護技能,即魚兒演化出魚刺的本意并非為了增加天敵獵食的危險性。

一來,生的魚刺并沒有如煮熟的魚刺那麼硬,相對更偏柔韌;

二來,沒有哪一種生物會選擇以“死後報複”的策略來增加己方種群的繁衍概率;

三來,對于獵食者,有沒有魚刺,都不妨礙它們吃魚,畢竟,吃魚,有可能會受傷或喪命,但不吃魚,是一定會餓死的。

好了,我是愛釣能聊的濤哥,今天就瞎白話到這,喜歡就關注我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