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清秀少年貌出衆 被選入宮為宦官
永樂十八年(公元75年)秋季,桂陽郡宋陽田野裡黃澄澄的稻穗異常飽滿,微風一過,吹起一地麥浪。旁邊的一戶農家裡,本應是豐收的大好日子,但全家人卻神情哀傷,中年婦人眼角更是隐隐有淚痕。
原來是這家的兒子被選中,不日後就将入宮。
漢明帝剛剛薨逝,如今是其第五子劉炟繼位,年僅十九歲。天子是個唯美主義者,所以新朝剛立就派人在全國各地搜尋清秀少年充實宮中。
宮裡的人一路尋找,找到桂陽郡,聽郡守大人說宋陽這裡有一個少年,名曰蔡倫,長相俊秀,更是熟讀《論語》、《周記》等,非常有才華。
迫不及待一見,當即大喜,拍闆要帶蔡倫入宮。這可愁壞了蔡倫的爹娘,因為都知道男子入宮服侍皇帝和後宮嫔妃,就要去勢(即受宮刑(又稱腐刑,就是割去生殖器))。去勢的人不僅要承受肉體上的痛苦,最重要的是這樣的人因為不能生育,不能傳宗接代,所以被認為辱沒祖宗,是一輩子要被人瞧不起的。
上首的中年男子握了握拳頭,堅定地說道:“别怕,爹去找人說說情,絕不把你送進宮去。”
那時候入宮的少年時兩種:一種是從民間征選,不是實在沒有出路的話,誰也不願去應征;另一種來源是受宮刑的罪人。古時宮刑是對重罪犯的刑罰之一,屬 “五刑” 之一。縱然隻在這農村當個鄉野山夫,也比入宮強。
跪在堂下的白衣少年聽聞此言擡起頭,看着阿爹頭上已經半白的頭發,眼裡悲痛被無奈取代,“阿爹,不要去找人了,我願意入宮。”
旁邊阿娘一聽,“哇”地一聲哭了出來。
其實,蔡倫何嘗想去,皇宮再大再繁華,他都不想去,他愛的卻是這廣闊的天地,自由自在的生活啊!
可他不能這樣想,他知道自己家隻是普通人家,根本找不到關系,何必讓父親去受别人的奚落。
聽聞此言,蔡父也明白了兒子的意思,隻能歎息一聲,卻什麼也做不了。
那一夜,蔡家的人都沒睡好,蔡倫在床上輾轉反側,聽着父親歎了一夜的氣,母親啜泣了一晚。
早上,蔡倫接過母親收拾好的包袱,跪下來磕了三個頭,說道:“孩兒不孝,從此與爹娘永别,爹娘的養育之恩無法報答,晚年也無法為你們養老送終,隻願爹娘平平安安,長命百歲,孩兒答應爹娘,一定努力地活着。”
蔡倫知道,皇宮雖然繁華,但到底是一個吃人的世界,不管怎麼樣,一定要活着,活着才有希望。
所以當蔡倫接受宮刑後躺在床上迷迷糊糊時,他心裡都隻有這兩個字:活着。這是他對父母的承諾,也是自己的責任。
蔡倫從來不知道宮刑時那麼疼,當冰涼的刀刃貼着他皮膚的時候,他忍不住打了一個寒顫,接着就是鋪天蓋地的疼痛席卷而來,縱然他已經做好了準備,還是忍不住痛呼出聲。
接着他就昏了過去,後來的日子也是迷迷糊糊的,他感覺不時有人來摸他的額頭,翻看他的眼睑。甚至有一次,他聽到一個人問道:“他是不是死了?要不擡出去埋了吧?”
他隻覺得嗓子幹疼的,嘴裡不停地念叨着“水”、“水”,不一會兒,果然有清涼的液體順着喉管而下,歇了好一會兒,睜開眼就看到一個少年正笑着看着他,也是清秀的好相貌,隻是相比自己多了一些粗犷之感。
看到蔡倫醒來,少年忍不住一拳捶在他的肩膀上,笑道:“你終于醒了啊!還以為你活不下來呢!”這一拳差點讓蔡倫喘不上起來,吓得少年趕緊扶着他躺下,旁邊的人也嘻嘻哈哈說着還好有有這個少年,要不早就被上面的人扔出去了。
這時,蔡倫才知道,他已經昏迷了十多天了,在這十多天裡,因為傷口感染,同一批來的人已有十多人因為傷口感染死掉了。
既來之則安之,從這一刻起,蔡倫就決定在這皇宮裡認真做事,好好做人。
那時候,誰也不知道眼前這個清秀的少年日後會在世界的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第二章 頭腦靈活受重用 卷入漩渦埋禍根
入宮半個月後,宮裡來人教導如何在宮内當差,主要就是三不:不聽、不問、不傳。這些蔡倫自然知道,三人成虎,皇室内廷,最忌諱的就是話多,少說話,多做事一定不會錯。
蔡倫開始是在皇宮旁舍嫔妃所居的掖庭當差,蔡倫長相清秀,而且非常聰明,所以很快就赢得了妃子們的喜愛。嫔妃們有事總喜歡讓他去做,不僅因為他勤快,還因為他能保密,讓她們感覺放心。
這自然也吸引了掖庭的主管宦官掖庭令的注意,掖庭令也是從小宦官一步步走上來的,自然知道在皇宮中有一個心腹的重要性,而本分聰明的蔡倫簡直是這個心腹的不二人選。
所以他刻意給蔡倫創造機會,鍛煉他,蔡倫本就聰明,自然明白掖庭令的用意,于是做事更加用心。第二年,蔡倫就從一幹宦官中脫穎而出,提升為出入皇宮、傳遞诏令的小黃門宦官。
小黃門宦官是中級宦官,因為站在黃門下等待皇上宣召,傳達皇帝的意見,故稱小黃門。蔡倫成為小黃門後,因為時時接觸皇帝,他的聰明和才智有了更大的用處。不久,因為處事松弛有度而深得喜愛,不久又被提升為主管公文傳達的黃門侍郎。
一年内,連跳兩級,不得不說,入宮是他的幸運也是不幸。不幸的是他遭受宮刑,一輩子被人看不起,幸運的是他的聰明才智在這偌大的皇宮中才能發揮出真正的作用。
何況,時時陪駕于天子身前,看到天子一言九鼎,揮斥方遒的模樣,也讓蔡倫的心胸和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開始走進了有别于桂陽郡青青田野、祥和安樂的另一個世界。
黃門侍郎的官不大,但是皇帝近侍之臣,可傳達诏令,所以可以和後宮貴妃及前朝王公大臣接觸,作用自然也不可小觑。
這也引起了另一個人的注意——漢章帝的皇後窦氏。
窦皇後可不是一般的女人,她出身于名門望族扶風窦氏,家族顯赫,曾祖窦融是東漢開國元勳,“雲台二十八将”之一。父親窦勳,追爵安成息侯。最牛的是她的母親,窦皇後的母親是東海恭王劉彊的女兒沘陽公主。
劉彊是誰?可以回頭看一下漢光武帝劉秀,當時劉秀被更始帝放逐到河北,單槍匹馬沒人啊,于是劉秀就娶了河北的大地主真定王劉揚的外甥女郭聖通。劉秀和郭聖通的兒子就是這個劉彊。
不過因為劉秀愛的是陰麗華,所以廢掉了郭聖通皇後的位置,劉彊也主動辭去了太子,跑到山東做了個諸侯王。劉秀為了補償他,将他的封地擴大,成了東漢最大封地的諸侯。
傳言窦皇後非常聰慧,六歲便能作文章,而且天生麗質。建初二年(公元77年)八月,窦氏及其妹妹被選入長秋宮。由于她貌美、舉止言談非凡,得到了馬太後的賞識。
馬太後是伏波将軍馬援的小女兒,很得漢明帝劉莊的喜愛,劉炟也并非馬太後的兒子,是從賈貴人那裡過繼來的,馬氏對劉炟非常好,劉炟也明白自己作為父親的第五子能當皇帝,很大原因是因為馬氏,所以對馬氏很是尊敬,如今看着馬太後非常喜愛窦氏,他也滿心歡喜,何況窦氏本來就很優秀。
不久,馬太後病逝,後宮最大權力的人便是窦皇後。不過此時漢章帝還有兩位喜愛的妃子,分别是宋貴人和梁貴人。更重要是宋貴人進宮就生下了皇子劉慶,不久,梁貴人也生下皇子劉肇,而窦皇後一直未曾生育。
蔡倫就在此時入了窦皇後的眼,她開始拉攏蔡倫,她深知,雖然蔡倫的官不大,但是畢竟天天在皇帝身邊,說的話還是是有一定作用的。
建初四年,劉慶被立為太子,窦皇後怕日後會影響自己的權力,于是當天她急匆匆召見蔡倫。
蔡倫一到,她便問道:“本宮平常待你如何?”
看到蔡倫點頭,窦氏又說道:“如今本宮有一件煩心事,不知如何解決?不知道蔡侍郎有沒有辦法?”
蔡倫雖不知道什麼事,也明白這段日子窦皇後對自己關愛有加,如今叫自己來自然得表态,随即表示願意替窦氏分憂。
窦氏這才告訴他自己的計劃,原來她想讓蔡倫誣陷宋貴人,以廢掉劉慶的太子之位。
蔡倫驚了一身冷汗,雖然自己有心找一個靠山,但涉及政治權利,他還是不敢輕易應承。窦氏自然也看到蔡倫的遲疑,說道:“這件事辦成,你自是本宮的心腹,本宮也不會虧待你,但,如果你不辦,自然我也有辦法,隻是你這樣幫助他們,難不成你是他們的人?”
這句話恩威并施,意思非常明顯,辦了有好處,不辦結果可能自己也活不了。
奪嫡之争由來已久,隻是沒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會卷入其中。權衡利弊,蔡倫很快就答應了。
宋貴人有次生病,口淡,嘴裡沒味道,就想吃兔肉,吩咐娘家人到處尋找口味鮮美的兔子。窦皇後看準時機,就誣陷宋貴人想用兔子施妖術,做妖法,詛咒章帝,好讓兒子太子劉慶早日登基。
那時,皇帝最恨就是妖術、妖法,漢章帝聽信讒言,将宋貴人打入冷宮,廢掉劉慶的太子之位,貶為清河王。
這一天,漢章帝派蔡倫去查證此案,以對宋貴人母子進一步處理。蔡倫深知自己答應窦氏的事,所以查證時誣陷宋貴人“挾邪媚道”,逼得宋貴人自盡,而宋貴人的父親,就是劉慶的外公、安帝的外曾祖父也被罷官回鄉。
蔡倫沒有想到,天道輪回,他的這一舉動也注定了他以後不能善終。
第三章 更朝換代渾不怕 如魚得水有奇招
宋貴人一死,梁貴人甚至窦皇後的手段,也知道自己并不是她的對手,所以将自己的兒子送給窦氏撫養。不久,劉肇被立為太子。梁貴人覺得自己的兒子是太子,以後一定不會虧待生母一家的。沒想到這句話又傳到了窦皇後的耳朵裡,為了永絕後患,牢牢控制太子劉肇,窦氏又想出一條毒計——誣陷梁貴人。
這次的實行者仍是蔡倫。
蔡倫因為宋貴人的事而深得窦皇後的信任,而就在權利漩渦中打滾的他深知權利的重要性,他已不是當初那個隻要好好做事的蔡倫了,他想要更多的權利,他要出人頭地,讓所有的人看看他這個鄉野少年時如何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的。
劉肇被立為太子,但太子年幼,他自是知道掌權者是窦皇後,良禽擇木而栖,這個道理他也懂。
況且,做壞事一回生二回熟,他已沒有開始的抗拒,很快實行起窦皇後的計劃。
幾天後的一天,漢章帝的書桌上多了一封匿名信,信中羅列了梁貴人父親梁竦謀反的“證據”。
漢章帝當即大怒,派人捉拿梁竦,并投放監獄,因為窦皇後的暗箱操作,梁竦謀反被認為證據确鑿,梁貴人的父親梁竦慘死獄中,全家被流放到今天的越南一帶,梁貴人也憂傷而死。
這一下,後宮都甚至窦皇後的手段,無人敢争寵,窦皇後寵愛日隆。
不過窦皇後這一招雖然完全掌控了太子,但也為後來窦家滿門罷黜埋下了隐患。
章和二年(公元88年),時年三十一歲的漢章帝駕崩,年僅十歲的劉肇登基,是為漢和帝,尊窦氏為窦太後。
皇帝年幼,窦太後實行垂簾聽政。太後掌握了大權之後,在朝廷裡就“一手遮天”了。
她把哥哥窦憲由虎贲中郎将提升為侍中,掌管朝廷機密,負責發布诰命;讓弟弟窦笃任虎贲中郎将,統領皇帝的侍衛;弟弟窦景、窦環均任中常将,負責傳達诏令和統理文書。這樣,窦氏兄弟便都在皇帝周圍的顯要地位,從而掌握了國家政治的中樞。
對于蔡倫這樣的幫手,窦太後自然不會虧待他,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蔡倫被提拔為中侍郎,随時陪在小皇帝身邊,說是陪伴皇帝,不如說是在皇帝身邊當卧底,一旦小皇帝有什麼舉動,蔡倫第一時間就向窦太後報告,蔡倫這時候可以參與國家大事的讨論,相當于現在中央高級幹部,薪水也很高。
蔡倫由此走上了人生的第一個巅峰。
對于窦太後殺死自己的生母漢和帝一直心懷恨意,但隐忍不發。因為他深知自己還不是窦氏的對手。
随着時間的推移,漢和帝慢慢長大,羽翼也豐滿起來了,他覺得是時候給窦家人一個教訓了。
漢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窦憲陰謀叛逆,走漏了消息。漢和帝決定誅殺窦憲。此後,漢和帝聯合宦官鄭衆将窦氏家族做官的人全部免官,窦太後也由此被軟禁,不得參與政事。
漢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窦太後憂郁而死,葬于“敬陵”。
窦家一朝沒落,但跟随窦氏的蔡倫卻沒有影響,反而步步高升,如魚得水。
蔡倫本就聰明,從一開始就察覺出窦氏今日的局面,所以在很早以前他就攀附上了另一個人——漢和帝的皇後鄧皇後鄧綏。
鄧綏出身名門,其祖父正是以向光武帝劉秀進獻了“圖天下策”的東漢開國重臣、雲台二十八将之首的太傅高密侯鄧禹。
鄧綏六歲能讀《史書》,十二歲通《詩經》、《論語》。她哥哥們每讀經傳,往往注意提出問題。她的志趣在研究詩書典籍,而不問居家事務。她父親鄧訓認為她與衆不同,無論大小事,往往和她詳細計議。
永元七年(公元95年),鄧綏與諸家女子一同選入宮中。她身長七尺二寸,姿色十分美麗,出類拔萃,很快博得漢和帝的喜愛,被封為皇後。
蔡倫跟随她,受到她的庇護,這也成為他日後發明紙張的緣由。
第四章 官升被封龍亭侯 造紙有術天下聞
鄧皇後是個才女,喜歡吟詩作賦,舞文弄墨,同時她是一個簡樸,不喜歡奢華的人。由于她經常寫詩,需要大量的紙張,那時候寫字要寫在帛紙上面,帛紙的成本相對較高,她需要一些質地比較好的紙張來寫字畫畫。
而且為了普及知識,鄧太後組織了一批博學鴻儒重新校訂經書,然後抄寫成副本,頒布到各地。這就需要大量的紙張。可當時的造紙水平太低,所造的麻質纖維紙質地粗糙,且數量少,成本高,不普及,難以滿足需求。
聰明的蔡倫為了巴結新主子,于是他自告奮勇兼任主管禦用器物制作的尚方令。
他深知鄧皇後喜歡聰明實幹的人,所以他積極尋找改進紙張的方法。
有一天,鄧皇後派人送給他一包新鮮的荔枝。原來地方上每年都要向宮中進獻新鮮果品,鄧太後因為蔡倫平日辛苦勤勉,對他格外恩賜。蔡倫拿着荔枝注視良久,忽然問來人: “送果品的人是否還在宮中 ?” 來人搖搖頭。
于是蔡倫派人日夜兼程追回了進貢的人。這是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看到皇宮中的使者,心裡不知是禍是福,但到了這個時候也身不由己,隻好跟着進宮。出乎老人意料的是這時朝廷官吏待他為佳賓, 問了他很多他家鄉的情況, 最後還問到了包果品的 “絮紙” ,這是一種自然成型的絲質薄紙。面對如此和藹的官吏,老人當然把制作絮紙的情況全盤道出,還把他的女兒帶到宮中,讓她給蔡倫看如何炮制出 “絮紙” 。
蔡倫由此受到啟發,他選用破布、 廢舊麻類,破魚網,樹皮等為原料,對它們淘洗、 切碎、 漚泡,并增加了用石灰進行堿液烹煮的過程,使植物纖維分解速度加快,分解更均勻更細緻,從而提高了紙的生産效率和紙張的質量。
公元 105年,蔡倫把自己造出的紙呈獻給漢和帝,漢和帝很贊許他的才能,下令推廣他的造紙法,史稱“蔡候紙”。
由于原料價格低廉,料源充足,所以紙便漸漸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官府的文書使用了紙張,便于傳閱和向民衆告示,使官府行使職能的方式大大簡化了;審理案件使用了紙張,使得記錄全面、 準确,便于保存;紙張的運用還促成官府對文件收發,帳目收支等方面管理手段的改變。這一切使得官府的辦事效率提高,管理手段加強,職能被強化。在民間,紙深入到經濟生活中,租佃、 買賣、 雇傭、 借貸等活動,廣泛運用了紙張。
因為改進了造紙術,蔡倫大博得了主上的歡心,從而登上了自己政治生涯的巅峰。他不但以一個宦官的身份被封為龍亭侯,擁有了自己的食邑,而且還當上了長樂太仆,成為鄧綏的首席侍衛官。
唯一的遺憾是他并沒有子嗣,不過這很快就得到了解決。
不久後的一天,龍亭縣縣令王萬科到訪,他表示要将次子興兒過繼給蔡倫作兒子。
“興兒拜見爹爹。”興兒見到蔡倫後欣然下跪,磕起了頭。
蔡倫看着堂下的少年,又想到自己入宮的那年,眉清目秀、白衣勝雪。沒想到一下三十年就過去了。本以為這輩子就要孤苦伶仃了,沒想到還能有孩兒。
當即顫抖着扶起少年,激動地說着:“好,好,以後你就叫蔡興,你是我蔡倫的兒子。”
蔡興非常孝順乖巧,很讨蔡倫的喜歡。但是,誰也沒想到一場風波即将到來。
元興元年(105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漢和帝病死于京都洛陽的章德前殿,時年二十七歲。
漢和帝年紀輕輕駕崩,他隻有兩個兒子,大皇子雖然年齡較大,本應該立為皇太子的,但因為身患隐疾而無法順利繼承大位,隻能将皇位傳為還抱在懷中的劉隆。那時劉隆出生僅僅百天,便由鄧太後抱在懷中接位,但這位天子在一歲時就夭折。
劉隆一死,鄧太後與她的哥哥車騎将軍鄧骘密謀,決定迎立清河孝王劉慶的十三歲的兒子劉祜,是為漢安帝。
劉祜是誰?他跟蔡倫可有很深的淵源。他是被蔡倫誣陷“挾邪媚道”的宋貴人的親孫子,在劉祜眼中,如果不是窦後及蔡倫的迫害,不僅祖母宋貴人不會死,父親劉慶太子之位也不會被廢,窦氏雖死,但蔡倫還在,殺害祖母之仇,他也牢記在心。
不過,他并沒立即采取措施,他也是一個非常懂得隐藏的皇帝,他深知自己沒有實權,而蔡倫是鄧太後眼前的紅人,他不着急,他可以等。
東漢永甯二年(公元121年),鄧綏駕崩。
喪事完畢後,蔡倫就接到安帝诏令,要他自己到廷尉(相當于現在的高檢)去受審。蔡倫深知自己無法逃過一劫,但他不想毫無體面地受審。
那一天,他為兒子蔡興整理好東西,将他們秘密送出城,并囑咐他們永遠也不要再回來,不要再提及他的名字。
随即,他回到家中,沐浴更衣,喝下一杯毒酒。
那一刻,他仿佛又回到了桂陽郡的青青田野,他和阿爹阿娘一起在田裡快樂地種田,日子簡單快樂。
如今在宮中,他得到了無上的權力,可總是戰戰兢兢,總覺得不快樂,有多久沒有再大聲地笑過了,大概從入宮之後吧!
“解脫了,解脫了……”
當年害的宋貴人、梁貴人慘死,他一直心懷愧疚,年紀越大愧疚越重,為當年的殺孽耿耿于懷。如今,終于不用再背負了。
四十六歲的蔡倫就這樣永久地閉上了眼睛。
蔡倫死後,安帝廢除了他的封号,取消了他的封地龍亭侯國,一個偉大的發明家就這樣消失在曆史的滾滾長河中,再無蹤迹。
雖然他最後沒有善終,但他對世界的貢獻是不容忽視的。
公元8世紀阿拉伯商人将它帶到中亞,而後在整個阿拉伯世界流傳。直到公元12世紀,造紙術才被歐洲人發現,從而結束了歐洲羊皮紙的時代。可以說,沒有蔡倫改進造紙術,人類文明的腳步将要放慢許多。
美國作家麥克·哈特在《影響人類曆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書中,将他排在第七位,僅次于孔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