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說法稱“十人九痔”,雖然有些誇張,但的确不管對于男性還是女性而言,痔瘡都是高頻率的健康“罪犯”。
但是,患有痔瘡的群體雖然龐大,但大部分人對痔瘡都不甚了解,不管是在痔瘡的檢查、病症以及治療上都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
(圖片來自新聞截圖)
近日,有新聞報道稱,一名51歲的男性痔瘡患者在進行痔瘡檢查時,卻發生了被檢查醫師侵害的事件。該事件發生的背後,除了暴露出少部分醫師的職業道德缺失外,同時也讓我們警醒,對于痔瘡檢查這類較為私密的檢查項目,有關知識的科普對患者而言也極為重要。
痔瘡其實是由于直腸下端的肛墊因為各種因素導緻的病理性肥大,其本質是肛門處的靜脈曲張。而根據發生部位的不同,痔瘡也分為外痔、内痔、混合痔三種。目前來看。痔瘡的具體發病機制還不完全确定,但久坐、便秘、懷孕等多種原因都可能會導緻痔瘡,具體包括:
1、解剖學原因
一些研究認為,由于大多數人站立、久坐時間較長,在重力和髒器等壓迫的影響下,會導緻直腸靜脈的向上回流不暢,引發擴張屈曲,從而形成痔瘡。
2 肛門靜脈壓力過大
一些慢性疾病如肝硬化、心髒功能代償不全等,也會導緻肛門靜脈壓力增高、充血,阻礙直腸靜脈血液的正常回流,引發痔瘡。
3、遺傳關系
一些觀點認為,有的人天生靜脈壁較為薄弱,血管抗壓性不強,從而極易出現肛門經脈擴張導緻痔瘡。
4、職業關系
如果是需要久坐、久站等的職業,其靜脈回流狀況便會較差,長期刺激下便容易出現腹内髒器充血、靜脈壁張力下降,從而出現直腸靜脈淤血擴張,引發痔瘡。
5、腹内壓力過大
腹内壓力長期過大也會影響靜脈血液回流,增加痔瘡風險。如久蹲、飲食過飽、懷孕、前列腺肥大、子宮腫瘤等。
6、局部刺激和飲食不節
腹瀉、便秘等肛門的局部刺激,以及酗酒、飲食辛辣等都會刺激到直腸和肛門,導緻痔靜脈叢充血,靜脈回流受阻,從而引發痔瘡。
7、肛門感染
如肛門因外力受傷,或是痔靜脈叢出現感染發炎等,也會導緻靜脈曲張,增加痔瘡風險。
>>異物感
外痔的診斷标志就是肛門邊緣出現凸起,産生異物感。這種凸起會導緻患者排便後不易擦淨。
>>瘙癢
痔瘡的常見症狀之一,患者會時常感覺肛門周邊瘙癢,甚至出現濕疹。但此時若用手抓撓隻會加重病症,導緻肛門感染。
>>便後出血
特别是對于内痔病人而言,由于排便時過于用力緻使痔靜脈劈裂,從而出現肛門或便上出血,這與腸癌導緻的便内摻血要區分開。此時患者會感覺肛門疼痛,從而排便困難。
>>痔核脫出
痔瘡患者若未及時治療發展到中後期,會出現痔靜脈團脫出肛門的情況,嚴重時即使咳嗽、排便都會出現痔核脫出。這種情況要及時去醫院治療複位,必要時要接受手術治療。
雖然痔瘡不是什麼大病,但如果平時不注意,不僅生活上會有許多不方便,長期發展還容易引發各種肛腸疾病、肛門壞死,甚至長期感染炎症後還會增加癌變風險。
因此,如果發現自己出現以上四種症狀中的一種,都要注意觀察,并及時去醫院檢查是否患有痔瘡,以及接受相關治療。
如果懷疑自己患有痔瘡,首先要端正心态,不要因為不好意思而耽誤診治。其次,要對痔瘡檢查的有關項目和方式作一些了解,目前臨床上對于男性痔瘡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檢查項目都是一緻的,包括:
第一種:望診
也叫視診,是痔瘡患者的首要選擇項目。患者前往肛腸科後,醫生需要患者扒開屁股,診視一下病患部位。
第二種:指檢
不論男女,患者常需采用左側卧位,以方便醫生檢查。醫生會戴上手套,将經過潤滑的食指進入患者的直腸診斷病情。對于女性患者或是有需要的患者可申請婦科醫生協同檢查。
第三種:肛門鏡檢
對于視診和指檢無法判斷痔瘡的患者,醫生會采用肛門鏡檢進行進一步确診。
第四種:乙狀結腸鏡檢
适用于食用肛門鏡檢後仍無法判斷的患者,通過乙狀結腸鏡檢查,對于醫生和患者都很方便。
評論互動:你得過痔瘡嗎?是什麼“酸爽”感受?參考文獻:
1、馬玉娟:《痔瘡的病因、危害及坐浴治療探讨》,2012年,《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黃玉紅、宋健:《痔瘡易造成哪些危害,怎樣預防和護理》,20019年,《當代醫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