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傳倫
2018年2月10日
林則徐最著名的對聯一定是:“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感動國人一百多年,也是我最早讀到的林文正公的對聯,意思也全懂,隻有這位為國興利除弊,虎門銷煙的民族英雄賦此詩章,才令人心服。
大約十多年前,又讀了一對十一言對聯:“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書上說此聯作者也是林則徐,我沒有考證,林則徐書過此聯則無可懷疑,我自然是大為欣賞,上聯全明白,作者省心省力,十一個字竟然、竟然可以完全取自王羲之的《蘭亭序》,妙在有本事對應下聯,下聯是否巧對史上某位大師的名句,恕我淺學不得而知,知之為知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王羲之《蘭亭序》)
“是能讀”後的八字“三墳五典八索九丘”,我非但不知取自何處,隻知大概其之意是指古書,具體而微的機要,不甚了了。先後問過好多比我學問大的人,不知而強知者、故弄玄虛者、王顧左右而言它者,不一而足,都怨我領悟的理解力太差,始終不明究裡。從此不敢再言此聯,連累了書寫此聯之興頓減。
兩日來又讀閑書又上網,獲知不少,冰心老人喜對聯,習集了不少的古今名聯,也很是喜歡這對十一言聯,出乎我之意料是,文學大家的冰心竟也不知“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實指是哪些古籍。冰心敏學,一定查過《辭源》、《辭海》等工具書,亦不得要領,奈因《辭海》釋“墳”字,字意闡述詳達,提到“三墳五典”,卻未能明确指出哪三部書是“三墳”,哪五部書是“五典”。隻是有記“三墳五典”泛指古書而已。
“墳”本是指高出地面的土堆,鄭玄注:“土之高者曰墳。”當代人大多隻知是指墳墓。“墳”在許多古文中專指水邊高地,有高起、隆起之意,《孔傳》“色黑而墳起。”明人記靈璧石上隆起之石紋,曰:“白脈墳起。”“墳”有大之意,比如“墳倉”,指古代設在京城中的大谷倉。“墳”字以喻文,必是大著作。《後漢書.趙壹傳》:“敷玩墳典。”《後漢書.李固傳》:“遂究覽墳籍,結交英賢。”
縱是古今英賢,亦鮮有淹通如張岱之博雅者,我的明末老當家陶庵張岱,于其所著《夜航船》,“文學部”中考證“三墳五典”、“九丘八索”,曉暢明白,言之鑿鑿,昨晚夜讀此章,盡悉妙詣,快慰之極!真莊生所謂大惑終身不可解者,今日得解。茲請全文照抄,不耽腕疲,不吝廣而告之如下:
“三墳五典:三皇之書曰《三墳》,五帝之書曰《五典》。《抱樸子》雲:《五典》為笙簧,《三墳》為金玉。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書謂之《五典》。墳,大也。三墳者,山墳、氣墳、形墳也。山墳,言君臣、民物、陰陽、兵象。氣墳,言歸藏、發動、長育、生殺。形攻,言天地、日月、山川、雲氣,即伏羲、神農、黃帝之書。”
“九丘八索:九州之志曰《九丘》,八卦之說曰《八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