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産品架構,忽如一夜春風來不是沒有可能。
上上一篇,聊了信息架構。這一篇,我們聊聊産品架構。
等下,這倆兒,不是一個意思嗎?在網上,有時候是一個意思。在這篇,不是一個意思。
個人的理解,除了共通的架構部分,信息架構,偏重内容的展現形式,比如是列表還是宮格;而産品架構,則偏重是什麼功能。
舉個例子,微信和微信讀書,都有一個叫“我”的一級頁面。從信息架構的角度來看,二者極其相似;從産品架構的角度來看,因為所承載的功能有很大不同,所以二者區别很大。
概括來講,産品架構,就是對産品主要功能的一種提前規劃和架構。本文的話,主要以 App 為例,探讨如何更好的設計産品架構。内容未必全面,同時也隻能涵蓋部分類型的産品,所以僅供參考,也希望能夠抛磚引玉,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一、從核心功能出發在電影或網絡視頻中,有時我們能看到類似以下場景:
一對單身男女的初次約會。
這位男生全程都大談特談,自己收入有多高,家裡有幾套房幾部車,大姨夫在機關上班,二舅家裡是開礦的……然後,這對男女的關系走向,可能在當場就畫上了句号。
現實生活中,男女之間,正常的交往,通常都是先從天氣等話題開始聊起。之後要經曆多次約會,自然而然地在不同話題之間切換,話題也是由淺入深。這樣雙方才會感覺舒服自然。
其實不光男女之間,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大抵如此。也就是說,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會充滿試探,并且像打乒乓球一樣你來我往。
曾經年幼的我也懷疑過,人類這樣做,是不是套路有餘、真誠不足。現在我會認為,這可能無關套路和真誠,而是自然規律。有人甚至為此寫了一本書,而且是從科學的角度,那就是羅納德・B・阿德勒的《溝通的藝術》,在此我也正式推薦給大家。
我比較好奇的是,人類的交往模式,為什麼是這個樣子?
個人有一些猜測,有兩點比較核心。
- 相互理解和心靈相近過于稀有,所以孤獨對于多數人而言,是一種常态,也導緻人沒有那麼開放;
- 人類還要面臨競争、工作生活等各種壓力,每個人都在孤獨而艱難的“謀生”。
基于以上兩點,人類的自戀也好,自私也好,都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絕大多數人都還在為自己和家人掙饅頭吃,他們是沒有多餘的饅頭分給其他人的。這樣的大多數人,确實是也隻能是以“自我為中心”。
“自我為中心”這一特性,導緻人類在與他人交往時,每次都會像擠牙膏一樣,隻擠出一小部分。這一小部分,就是對他人的興趣、信任、關心等利他的東西。
我們人類,面對自己的同類尚且如此。面對一款 App 的時候,那份牙膏會擠的更多一點嗎?未必,恐怕隻會更少。
做産品和做人一樣,初次與“對方”見面時,如果就把自己的優勢和大招都“和盤托出”,結果往往令人遺憾。
筆者作為一名設計師,也接過一些外包項目。個别外包項目,可能出于各種原因,會把規劃好的所有功能,在最初的 1.0 版本就統統加上。結果往往不太樂觀。
在很多互聯網公司裡面,情況當然不會這麼嚴重,但類似的問題也存在。很多公司,都不會在 1.0 版本的時候,上太多功能。大的功能,也都是在大的版本更新時再上。
然而,比較常見的是,随着功能越來越多,這款産品也會變得越來越複雜,在市場上的表現,也越來越弱。
我們都知道,小孩子都是越大越強壯。為什麼有些産品,會越大越弱呢?
個人的看法,是“養育”的方式不對。怎樣更好的“養育”自己的産品呢?萬裡長征第一步,先從核心功能開始。
1. 核心功能,隻有 1 個
PC 時代,有不少網站的首頁都是彙集了各個一級頻道的内容。每個一級頻道的内容都抓一些過來,右上角再給一個“更多>>”的鍊接,就是一個模塊了。
多個這樣的模塊,就構成了一個傳統又典型的“首頁”。移動互聯網時代,這種類型的首頁很少見了。即便有些 App 的首個一級頻道也叫“首頁”,承載的也是一個單一的功能。比如小紅書,首頁就是展示筆記,這其實很好。
有哪些不夠好的呢?
根據我的觀察,來分享一個例子。比如說,1.0 版本就會做 2 個甚至更多主要功能。而且這幾個主要功能之間,看上去相互平行,權重基本一緻,分不清主次。
用戶會覺得,這款産品,能幹好幾樣事情,但很難說的出,最主要的一件事是啥。整體來講,有點像多點突破,這必然非常艱難。
因為“擠牙膏”這種現象的存在,所以最好是憑借一個功能,往往就是核心功能,來實現單點突破,從而赢得用戶,并留住用戶。
所以,個人建議,首個一級頻道,應該開門見山,永遠放核心功能。其它一級頻道,在早期,都要圍繞核心功能,提供一些服務性功能(比如“消息”、“設置”等),做好後勤工作。
2. 核心功能即護城河
前段時間,脈脈上有個問題,是“為什麼很多社交軟件中加好友後幾句話就‘加個微信吧’?”。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因為随着微信好友數量越來越多,朋友圈内容越來越多,朋友圈會被越來越多的人看到,大家加好友其實也是比較謹慎的,但大家還是願意去加一些素未謀面的人。為什麼呢?
個人覺得,最大的原因,也不是去看别人的朋友圈。而是說到随時随地、馬上能聯系上的即時通訊工具,很多人第一個就想到微信,一部分人隻會想到微信。
即時通訊,作為微信的核心功能,其體驗是很優秀的。當初給微信帶來爆發性用戶增長的,并不是這個核心功能,而是語音對講、附近的人、搖一搖這些功能。
然而時至今日,這個核心功能,卻是微信留住用戶的核心(或至少是之一),成了微信的護城河,或至少是護城河的中堅力量。
互聯網行業,如今的現狀是:一方面大部分需求已經被覆蓋和滿足;另一方面,強者恒強、弱者恒弱,馬太效應非常明顯。
在這種形勢下,隻有把核心功能做到足夠好,好到成為自己的護城河,才有可能後來居上,或與衆諸侯“三足鼎立”,或至少“富甲一方”。類似的例子,還有網易雲音樂、抖音等。
二、加什麼樣的新功能?這段主要探讨大的新功能,或者說是重大功能。比如朋友圈、公衆号之于微信,社區、電商之于 Keep。核心功能已經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或者核心功能已經做的非常好了。
這時候,出于盈利、市場需求、興趣等各種因素,企業通常都會考慮加新功能。加什麼樣的新功能?
先來看下微信,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微信提供的功能實在是多。所以個人覺得,水無常形,人各有志,企業自由發揮即可。不過倒是有一些原則性問題,個人有一些建議,以供參考。
1. 開弓沒有回頭箭,不做減分的功能
一旦加了新功能,通常就會有用戶用。一旦有用戶用,就很難撤回了。如果這個新功能做的不夠好,或者不太合适,減分了,最後往往得不償失。所以,對于新功能,除非有十足的把握,否則的話,甯可不做,不可做錯,甯缺毋濫。
2. 用戶喜歡的是簡單,反感的是複雜,與功能的多少沒有必然聯系
通過大家的日常聊天,或者 App Store 的評論區,會發現,大家喜歡用“簡單”這個詞兒來表達對一款産品的認可或喜歡,同時會用“複雜”、“臃腫”等詞語來表達對一款産品的不滿。
相信全世界的 Mac 用戶都是喜歡 Mac 的,因為 Mac 的簡單優雅,以及好用。Mac 雖然簡單,但功能并不少,就拿觸控闆來說,我常用的功能很少,但其實這裡支持的手勢、承載的功能非常之多,是完全能夠玩出花來的。
難能可貴的是,如此多的功能,可以和一塊再簡單不過的觸控闆完美融合,這真是一種奇妙的感覺。微信也是一個典型例子,功能很多,但看起來用起來都很簡單。
所以,個人覺得,企業其實不用擔心自己的産品功能太多。要擔心的話,也是擔心産品是不是足夠簡單。
3. 用戶要的功能,有些不能給,有些要變個花樣給
拿筆記産品為例,上知乎上搜一下,會發現會有一些用戶希望筆記本能支持多層級(無限層級)目錄。微信的朋友圈,也有很多用戶說,我經常刷朋友圈,每次都得點兩下,為什麼不能放到外面,這樣點一下不是更好。
做産品,尤其是産品做的還不錯的時候,難免會碰到類似的問題。應該怎麼處理呢?個人有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1)二八原則
如果隻有 20% 的用戶需要這個功能,加了又會影響剩餘 80% 用戶的體驗,肯定是得不償失。就要考慮不給,或者變個花樣給。
2)對“簡單”造成嚴重破壞的不給,對“簡單”造成小破壞的變個花樣給
筆記産品,其文件夾可以有無限層級,那和電腦就很像了。這個功能,一旦用起來,可能會出現如下情況。
首先,用戶有可能在一個文件夾裡,既看到筆記、也看到文件夾;
其次,用戶的文件夾,有的是單層,有的是多層,最後他也記不住誰是單層,誰是多層,并不太利于整理;
最後,如果文件夾有多層,在手機上用起來,會像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剝下去,返回的時候,還得一層一層重新蓋上去,并不方便。
最後的結果,就是顯得有點亂有點複雜,也很難再保持“簡單”的形象,損失有點慘重。所以,即便有少量用戶要這個功能,也不能給。
其他的反饋,比如在朋友圈裡加一個屏蔽朋友的功能,因為極少被用到,有了會打擾大部分用戶,所以就沒必要出現在朋友圈,出現在比較深的個人資料設置頁,足矣。
3)列出重要的影響因素,并對其優先級進行排序
把朋友圈作為一級頻道單獨放出來,個人猜測,可能屬于 80% 的需求,但微信并沒有這樣做。
因為微信做這個決策的時候,要平衡的因素至少有三個,優先級從高到低,排列如下:
- 微信隻放 4 個 Tab,沒地方了;
- 朋友圈是個插件功能,可拆卸,作為一級頻道也不合适;
- 少點一下,體驗更好。
如此一來,要把朋友圈放到哪裡,結果就很明顯了。所以,大家在做功能決策的時候,最好是把重要的因素都拎出來,然後按優先級排序。如此一來,就比較容易做出正确的決策。
三、什麼時候加?
聊完加什麼功能,我們再聊聊什麼時候加。
大部分公司,上比較大的新功能,都是踩着大更新的點,比如 3.0、4.0 這樣的版本。這樣子好像沒毛病,因為大家都是這樣做的,結果卻千差萬别。這是為啥呢?
我們都知道,通常而言,春播秋收,是自然規律。别人家更新 3.0 版本的時候,應該是春天。咱家更新 3.0 版本的時候,可能是秋天,甚至是冬天,收獲肯定也不一樣。
所以,個人觀點,還是要在春天的時候上大的新功能。那麼,這個春天,有什麼特點呢?
産品憑借核心功能或重大功能,起碼已經“富甲一方”
對于那些有很多競品的産品,春天的特征,不一定非得是依賴優秀的體驗或服務而後來居上,也不一定非的是和各大諸侯“三足鼎立”,最起碼,得“富甲一方”——有一批穩定的用戶,并且在用戶中反響不錯。
比較忌諱的是,已有的核心功能或重大功能,反響平平,甚至說反響不太好。這個時候,加新的重大功能,是比較危險的。
因為舊有的核心功能或重大功能都沒做好,用戶對這款産品,通常是沒有信心的。再貿然的加新的大功能,通常隻會加重用戶的不滿和失望情緒。對于新來的用戶,也很難留得住。
這個時候,可能是秋天或冬天,應該怎麼辦呢?
個人建議,還是需要先聚焦在核心功能或重大功能上,去找原因,為什麼做的不夠好。是體驗不夠好、内容不夠好、服務不夠好、方向不太對,還是别的原因。對症下藥即可。
核心功能做對做好了,春天自然就來了。
核心功能之後,就是其他重大功能。重大功能的思路和做法,和核心功能一樣。做到他加分為止,或者最起碼,不能減分。如此一來,這款産品就有可能成為祖國的昆明,四季如春。
最後的最後,核心功能可能不賺錢。但山不轉水轉,很大概率我們是能找到一個或多個能夠賺錢的重大功能。即便最後沒找到,那如果做到了行業前三,相信遲早會有人向你抛來橄榄枝的,Foxmail、Instagram、WhatsApp,都是很好的例子。
四、加在哪裡?這個問題,其實就是信息架構的範疇,也是非常關鍵,直接影響到人與界面的交互體驗(IX)。而 IX 作為軟件産品用戶體驗的基石,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因為,很大程度上,用戶是根據信息架構,來感覺來判斷,這款産品,是簡單還是複雜。
關于信息架構,可以參考上上一篇:《以不變應萬變:聊聊信息架構》。
五、結語春播秋收,是自然規律。四季裡的春天,需要靜心等待。
産品更新叠代的過程,同樣存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這裡的春天,同樣需要靜心等待。所不同的是,這裡的春天,不僅可以人為創造出來,甚至可以人為決定它的持續時間。核心功能、重大功能,做好做到極緻,就會“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大的經濟環境,也是有周期的。就像 2018 和 2019,對互聯網行業而言,就是冬天。但如果你家産品的核心功能和重大功能做的足夠好,不管大環境是什麼季節,相信你家永遠在春天。
最後,借痛仰樂隊《公路之歌》的一段歌詞,來結束本文。
一直往南方開
一直往南方開
一直往南方開
以上。
作者:Leeo,SnowDesignStudio(ID:snow-design)
本文由 @SnowDesign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