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聽到過一種傳言,說麥當勞的高管大多是讀過“麥當勞大學”的,剛開始時,筆者也覺得很新鮮,于是作了一些探解和“研究”,發現“麥當勞大學”并不存在。“麥當勞”是正式于1961年成立麥克唐納快餐公司的麥克唐納兄弟的姓,所以,麥當勞既不是姓,也不是漢堡包的譯名。這裡又牽涉到譯名的任意性問題了:嫌外國姓名字太多、太長,于是随便将它們縮減成三個字,到後來幹脆隻利用其中的一個發音,再加兩個中文字,從此,外國人也都有了中國名字。這種做法在商業界非常普遍,怎麼有利于推銷,就怎麼做, 比如将“比薩餅屋”譯成“必勝客”,并不是不會譯,而是故意的。
漢堡包,後來很多人連“包”字也懶得說了。“不好意思,麻煩你幫我帶一個漢堡回來。”漢堡,以前隻能指德國的漢堡市。因此就有不少人在問:“漢堡包到底是德國人發明的,還是美國人發明的?”看來還需再費一點口舌。漢堡包原名來自德國北部的港口大城漢堡Hamburg,19世紀中葉,漢堡人喜歡把牛排搗碎做成肉餅,這種吃法被當時的大量德國移民傳到了美洲。到了20世紀晚期,美國人對牛排肉餅的做法進行了改良,加上生菜、洋蔥、胡椒等輔料,作為圓形面包的夾心,然後把它送進了快餐店,這就是今天招人喜愛的hamburger的起源。英語hamburger既指漢堡包,也指漢堡人。在德語中,hamburger的用法更廣,凡是地名後面加上er的,可作為形容詞用,可形容所有的名詞。
企業管理學家保羅·帕加·紐西說過:“麥克唐納快餐是飲食行業的一次革命,它改變了全世界的飲食習慣。”麥克唐納兄弟在不斷擴大營業的同時,造就了很多“麥克唐納富翁”。有一位董事會成員曾經說:“在麥克唐納取得成就不必研究經濟學,不需要擁有博士頭銜,但必須肯幹。”肯幹不等于瞎幹、蠻幹,生産漢堡包有嚴格的烘烤溫度和時間要求,調味沙司和芥末也有精确的計量規定。但是對于高管如總會計師、律師、營業經理以及參與決策的職員,則必須到位于伊利諾伊州奧克河畔的漢堡包大學學習。這個大學耗資2000萬美元,建在占地32公頃的林區,教室裡除了電腦就是生産漢堡包用的操作器具和各種食材,有數十名教授在授課,至今已有數萬名學生獲得“漢堡包學士”學位。
漢堡包名氣之響,恐怕還有一個原因:公司有一條箴言:作為一個企業,必須盡社會義務。所以今天幾乎每一家漢堡包快餐店都或多或少地參與社會慈善事業。有的向災區捐獻,有的資助教育事業,有的促進解決住房問題。
最後還有一種恐怕是從中國學到的、具有正能量的範兒:每一家分公司的董事長都要遵守“幹部參加勞動”的規定,他們每年必須有一定的時間卷起袖子下門店做漢堡包或者站櫃台。(陳钰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