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古典園林除了園林建築和植物花卉之外,便是疊山和理水,如是,園林的四大要素悉數俱全。
所謂的疊山是以太湖石、黃石等為材料,堆疊假山;理水則是挖建水池,并将園外的活水引進池子。
一般而言,水池是無名的,籠統地稱之為水池、荷花池等。
但有的園林中,由于某些特殊的曆史、環境等原因,也會給水池冠以典雅美好之名。
白蓮池位于吳中第一名勝虎丘千人石之東北側,虎丘除了建築外,基本屬于自然景觀,發生在遠古的地殼裂變運動,鬼斧神工地形成了危石泉池、崖岩險峻的特殊景緻。
白蓮池的四周為參差的石矶、駁岸,豐富的地下泉水湧起成池,池水清冽,映石生輝。水池西側有暗溪與劍池、第三泉相貫,池水遂終年碧水盈盈。史書記載,因池中栽有白色的蓮花而得名。
遠在晉朝,高僧竺道生因宣揚“異端”學說,被逐出京城,固執己見的他來到佛教重地蘇州虎丘繼續講經說法,聚石為徒,說得天花亂墜,百鳥停鳴,白蓮也反季而開,這白蓮花必是此池中的白蓮。
唐代,一代詩人白居易在蘇州為刺史,常利用旬假遊覽虎丘,并對純白無瑕的白蓮情有獨鐘。為官勤勉、廉潔的白居易于公元826年,因疾以58歲高齡離任回洛陽時,特意不厭其煩地帶了一些白蓮,回到洛陽後移種在履道坊園内。
蘇州網師園中部的水池名為彩霞池,以南宋園主史正志女兒的名字而命名。據說,史正志的女兒長得很醜,出嫁有難度,許是為了安慰女兒,便将水池取名彩霞池。
彩霞池池面不大,僅半畝大小,但設置得非常巧妙,略成方形的水池,四周環以凹凸、高低有緻的岩石,而且駁岸有台階,低下迂回,石矶浮于水面,人踩其上,身若浮水,恍如飄動。
彩霞池整體布局與白蓮池十分神似,更為匠心獨運的是,彩霞池的東南處特意構築一微型小橋——引靜橋,過橋便是一港汊、灣頭,輔以閘門,給人以水源不絕之感,産生“為有源頭活水來”的效果。
獅子林的主假山北面,弓形橋下,是一條狹長的小池,名為玉鑒池,由于此處受高聳假山和北面高大建築的圍合,水池面積又很小,因此常年水面若凝無波,池水平靜無漣漪,猶如碧玉磨成的鏡面,故名玉鑒池。
元明蘇州文人王彜有詩雲:水清不生萍,況複生魚子。僧面此中看,分明佛光裡。
玩月池
2000多年前,吳越之争。夫椒之戰,吳王夫差獲勝,得到越王勾踐獻上的美女西施。為了取悅西施,夫差在蘇州靈岩山上建造了館娃宮,這是春秋時期一座比較完備的早期園林。
為常見美女一笑,在館娃宮裡建造了很多可供西施遊樂的設施,譬如玩花池是專門給西施臨池賞荷而鑿挖的,當時池内植有四色蓮花,荷花盛開之時,清香四溢,夫差陪西施蕩舟采蓮,避暑取樂。還有玩月池,讓月亮映于池中,傳說西施常在明月之夜與夫差在此賞月共歡。至今靈岩山上仍能找到玩花池、玩月池等的遺迹。
建造于北宋的滄浪亭,園外清溪環繞,以水為牆。但園内卻無水池,園林無水,此乃造園大忌。為了彌補此不足,設計者在園内西南石壁峭崖之下,另鑿小型水池,崖邊俯望,如臨深淵。小池取名流玉(池水如流動的碧玉)。
書法大家俞樾墨迹“流玉”刻于石池側,為求文字的對稱之美,在流字的右邊再加了一個水字,在玉字的左邊又加了一點,意趣盎然,充分體現了中華書法藝術之精緻美妙,使景點另生文化韻緻。
道勤小築,又名勤園,位于蘇州太湖東山鎮楊灣寺前村。池塘名字為勤悟池,池北是兩層樓的主體建築“得儉樓”,隔着一池碧水與對面的假山及山頂紀元亭相對。
池東有勤園亭,亭中匾額由長年擔任靈岩寺方丈的明學法師所題,池西的水榭名為湖風碧香廳,透過水榭的落地長窗可飽覽全園美景。
後樂園的水池名為老龍潭。後樂園位于蘇州東北面的陽澄湖畔,占地面積約33畝,是一座十分精美的私家園林。
其南面緊挨着一座寺院,名為皇羅禅寺,據傳當年乾隆皇帝南巡時,路過此寺,因此名為皇路寺,蘇州方言中“路”與“羅”互為諧音,後改為皇羅寺。
在建後樂園挖池時,無意中挖掘到一尊石刻龍頭,卻未見龍身,推測應該是皇羅禅寺的遺物,或因戰火兵燹所毀。之後,特請能工巧匠雕琢龍身,合為整體,恭置原處,并将池子命名為老龍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