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印刷史上的空前革命?有一些曆史學家還認為,千年以來改變世界曆史的重大事件,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應該列在首位如果說從猿人進化到有獨立思想的人是人類文明的開端,那麼文字的形成和印刷術的發明是人類進化的又一标志,它将人類文明提高到可以不受時間限制、無限期保留的嶄新階段活字印刷術從發明一直延續到今天的信息時代,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人類印刷史上的空前革命?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有一些曆史學家還認為,千年以來改變世界曆史的重大事件,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應該列在首位。如果說從猿人進化到有獨立思想的人是人類文明的開端,那麼文字的形成和印刷術的發明是人類進化的又一标志,它将人類文明提高到可以不受時間限制、無限期保留的嶄新階段。活字印刷術從發明一直延續到今天的信息時代。
從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
距今約1400年,我國隋末唐初時期就已使用梨木或棗木闆作原料,先将其刨成合适的厚度和普通線裝書面大小,然後在木闆上用刀刻出凸起的陽文反字,把墨水塗在刻好的版面上,将紙鋪到上面,用刷子輕輕地一抹,揭下後紙上就會出現白底黑字。這就是人類發展史上最早的印刷術是雕版印刷術。
現今流傳下來的古書大多為雕版印刷品,但随着雕版印刷術的發展,它的弊端也越來越明顯。用這種方法刻印時,需要印一頁刻一版,印完之後這塊印版就作廢了;如果印一部卷頭龐大的書,需要雕刻幾萬乃至幾十萬塊版,花費的時間很長,不管是在人力、物力或者時間上都造成了浪費。北宋慶曆年間(1041~1048年),民間發明家畢昇終于首創泥活字,成功地進行了活字印刷。
沈括在他所著的《夢溪筆談》一書中記載。活字印刷術的程序是:用粘土刻字,每字一印,制成大小劃一的薄字印,然後用火燒烤使它陶化,即成堅硬的泥活字。刻字時,同一字刻幾個印,常用字則多刻,最多者達20餘印,以備排版中遇到相同的字時應用。字印按音韻分門别類,貯放在木格裡。排版時,先依照稿本揀出所需要的字,整齊地排在一塊四周有框,中間放有松香、蠟、紙灰等混合藥劑的鐵闆上;當活字排滿一版就用火烘烤,等藥劑稍微熔化,再用一塊平闆從上面壓平,使闆上的字面平整。待藥劑冷卻凝固後,活字就平整地固定在闆上,成為版型。人們可以像雕版印刷那樣,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紙,進行印刷。印刷完畢後,再把字闆烘熱,把藥劑烤化,用手輕輕一抖,活字就從鐵闆上脫落下來,供人們下次再用。
活字印刷不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還有其他一些優點。如發現錯字可随時更換,不必像雕版那樣要從頭開始,也不會産生雕版的蟲蛀、變形及保管困難的問題。隻要有了一套活字,便什麼書都可印,大大節省了寫刻雕版的費用,又縮短了出書時間。這種既經濟又簡便的印刷方法,是畢昇在世界印刷史上樹立的一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豐碑。
我國雕版印刷術發明後不久,就逐漸傳播到朝鮮、日本和越南等東方鄰國。這些國家受中國的漢文化的影響是極其深刻的,他們不僅使用漢字,尊崇儒家思想,就連社會習俗、典章制度和文學藝術等,也都無不從漢文化中吸收其營養。日本、朝鮮等東方鄰國,不僅學習和吸收中國的印刷技術,而且在版式、字體及裝訂方式等方面,都仿照中國的習慣。在東南亞各國,較早接受中國印刷術的是菲律賓、越南,之後才傳向泰國、馬來西亞等其它南亞國家。
大約于公元13世紀後期傳到波斯(伊朗),公元1294年,波斯的統治者開始用中國的方法印刷發行紙币。公元14世紀的一位波斯曆史學家,在他的著作中詳細地介紹了中國的雕版印刷技術,為中國印刷術的傳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谷登堡和鉛活字
15世紀開始,歐洲人逐漸掌握了印刷術。起初,他們是使用雕版印刷法,印制了一些紙牌、聖像和教學用書等。到了15世紀中葉,活字印刷術得以推廣。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人物是德國人谷登堡。約翰·谷登堡使用熔化的金屬鑄造個别的鉛字,為每個字母與每個符号制作了一個鋼片,壓在軟銅塊上形成一個銅模,如此即可鑄造大量的鉛字。約翰·谷登堡發明一種手鑄工具,将銅模放置其中,隻要傾入熔化的合金,字母與符号即可産生,這種合金包含鉛、銻、錫與少許比例的铋金屬。約翰·谷登堡又發明了脂肪性的印刷油墨。後來他又發明了木制印刷機。
在歐洲,另一位被認為對印刷作出貢獻的是威廉·卡克斯敦。威廉·卡克斯敦1422年出生于英國肯特州。1472年在科倫意外地學到了印刷術。兩年後,他在布魯日開始從事印刷業。1476年,他将印刷術帶到英國。他的最大貢獻是将大量外國文學作品介紹給社會大衆,并使這些文學作品流傳至今而不緻流散埋沒。此外,由于他大量出版圖書,使英文拼音法,即句讀法和文法得到了完全定型。
在中世紀的歐洲,閱讀和寫作的權利被限制在一小部分人即貴族、教士和作家之間。曆史發展到15世紀,歐洲各國出現了受過教育的中産階級。他們對知識的渴望激勵着發明家們尋求着大量印刷文字的可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