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70年代農村彈棉花過程

70年代農村彈棉花過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1 20:13:24

農村的街上十分的熱鬧,時常就能聽到各類手藝人吆喝聲。這時候就會聚齊一群人,有的是有所需求,更多的是看個稀罕。各種佬手藝都有自己獨特的絕活,即使在一旁觀看都覺得過瘾。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有彈棉花行當,但凡哪家裡多彈幾床棉被,大部分都是因為有姑娘要出嫁原因。

彈棉花有着悠久的曆史,大概起源于元朝。在元代王祯《農書-農器-纩絮門》有專門的記載,至今在農村裡偶爾還能見到。人們稱彈棉花的手工藝人為“棉花匠”或“彈棉郎”,從業者大都以祖傳為主,不忙的時候在自家做工,等到秋冬時分走街串巷幫着人們彈棉花。

70年代農村彈棉花過程(農村街頭彈棉花的老手藝)1

過去農村裡彈棉花是很火熱的行當,但凡有棉花匠經過,人們争相讓其為自家彈上幾床棉花。自家的棉布蓋的時間長了,裡面都成了一團團的套子,這樣蓋起來難受也不保暖。經過他們的手後,舊棉花變成了新棉花,重新做成被褥就像新的一樣。

70年代農村彈棉花過程(農村街頭彈棉花的老手藝)2

棉花匠的工具比較簡單,彎弓,木錘,磨盤,鏟頭,還有一條牽紗篾組成了全部的家當,這麼多年以來基本沒有太大的變化。棉花匠的彎弓制作起來最為講究,南方以竹片做成,北方通常是自然彎曲樹木或者專門的木料做成。弓弦用的都是牛筋,結實耐用也富有彈性。

70年代農村彈棉花過程(農村街頭彈棉花的老手藝)3

幹活的時候,後腰上固定上一個木棍高處頭上兩三尺。這是用來懸挂木弓,更為穩妥也省力。彈棉花的時候就弓弦埋入棉花,用木錘敲擊弓弦,伴随着“蹦蹦蹦”的聲音棉花紛飛,原來的新棉花,瓷實的一些老舊套子,逐漸就變成了松軟的棉絮。

70年代農村彈棉花過程(農村街頭彈棉花的老手藝)4

棉花彈松之後,用白色的紗布包裹起來,還需要一層層的均勻鋪平。這項比較考驗技術,要鋪平并且後薄一緻,否則做成的被褥蓋起來就會不舒服。壓棉花所用的叫做磨盤,木頭制作的圓盤,這樣工序非常耗費時間,一兩個小時功夫才能做好。

70年代農村彈棉花過程(農村街頭彈棉花的老手藝)5

在農村裡流傳着一首關于彈棉花的歌謠,“半斤棉花彈成了八兩八”。開始的時候不是很懂,問了一些老人才知道其中的緣故。原來過去舊制中半斤就等于八兩,棉花被彈過之後便的松軟,體積上比原來大了許多,看上去似乎比之前更重了。

70年代農村彈棉花過程(農村街頭彈棉花的老手藝)6

如今随着機械的興起,彈棉花雖然還存在,但大部分都已經被機器所取代。并且市面上各種羽絨被、蠶絲被逐漸興起,更進一步壓縮了傳統手藝的空間。說實話,數來數去還是棉花被子最實惠,蓋在身上也最舒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