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高溫幹熱正常嗎

高溫幹熱正常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5 05:58:49

高溫幹熱正常嗎?受副熱帶高壓影響,7月以來,我國多個省份出現35攝氏度以上的高溫天氣,局部地區氣溫甚至達到了40攝氏度于是,一波與高溫天氣相關的謠言也趁機“作亂”——夏季高溫要當心臭氧細菌、天熱缺氧大明湖群魚躍出水面、濟南市交通信号燈被曬化……,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高溫幹熱正常嗎?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高溫幹熱正常嗎(熱歸熱這些鍋)1

高溫幹熱正常嗎

受副熱帶高壓影響,7月以來,我國多個省份出現35攝氏度以上的高溫天氣,局部地區氣溫甚至達到了40攝氏度。于是,一波與高溫天氣相關的謠言也趁機“作亂”——夏季高溫要當心臭氧細菌、天熱缺氧大明湖群魚躍出水面、濟南市交通信号燈被曬化……

熱歸熱,但我們不能把所有“鍋”都讓高溫天氣背。今天,科技日報記者就對7月出現的謠言逐一進行盤點,幫您撥開迷霧、找尋真相。

夏季高溫要當心臭氧細菌? 真相:沒有臭氧細菌這種物質

今年,網絡上出現了一個新詞——臭氧細菌。相關傳言稱,今年夏天全國各地天氣異常悶熱、光照強烈,導緻臭氧細菌數量增多。若被臭氧細菌“感染”,會引發心髒病、呼吸道疾病等多種疾病。為防止被臭氧細菌“感染”,高溫天氣公衆盡量不要出門,早上九點至下午五點之間不要打開門窗通風。

對此,國家環境保護城市環境顆粒物污染防治重點實驗室主任、南開大學教授馮銀廠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并不存在所謂臭氧細菌這種物質,因此“被臭氧細菌‘感染’會引發心髒病、呼吸道疾病等多種疾病”的說法也是無稽之談。

臭氧是大氣中的重要微量組成成分,是氧氣的一種同素異形體。“大部分臭氧集中在距離地面10至30千米的平流層中,僅有10%左右的臭氧存在于距離地面較近的對流層中。”馮銀廠介紹道。

平流層中的臭氧能夠吸收大部分太陽紫外線輻射,像一道天然屏障保護着地球生物圈,使動植物免受危害,因此臭氧也被稱為“地球的保護傘”。但是,對流層中的臭氧卻是一種污染物,也是重要的溫室氣體。根據我國發布的《環境空氣質量标準》,臭氧濃度最大8小時均值超過每立方米160微克,就形成了臭氧污染,如果超過每立方米215微克就構成了中度污染。臭氧污染可以刺激、損害人體心血管和黏膜組織,因此雖然我們不用擔心莫須有的臭氧細菌,但卻不得不防範臭氧污染。

“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是生成臭氧的主要前體物,這兩類污染物在高溫、強日照的情況下會發生一系列大氣光化學反應,造成臭氧污染。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的來源很廣,其中汽車尾氣是重要的來源之一。”馮銀廠建議,對于患有哮喘的人或者是老人、兒童,可以在光照強烈的中午時段減少外出,遠離大馬路、高架橋等車流密集的區域。

天熱缺氧大明湖群魚躍出水面? 真相:魚群或因受到外界驚擾才表現異常

傳說中的“鯉魚躍龍門”有着吉祥之意,不過在生活中卻不多見,因此近日一個“大明湖雨後群魚躍出水面跳上遊船”的視頻成為網絡熱點。

在視頻中,兩人乘坐一條小船蕩漾在荷花深處,周圍大量魚兒争先恐後地躍出水面。對此奇景,網友衆說紛纭,有人說魚兒躍出水面是因為高溫缺氧。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對此,天津農學院水産學院研究員陳成勳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魚群跳躍并不是由高溫缺氧造成的。魚缺氧時,會浮在水面呼吸,狀态比較低迷,不可能跳出水面。

“一般情況下,魚群受到外界驚擾,會産生應激反應,可能出現躍出水面的情況。”陳成勳分析道,從視頻上來看,躍出水面的是鲢魚,它屬于上層魚類,主要在水的上層生活,跳躍也可能是擺脫獵食者的一種反應,屬于它的天性。

而且,這種魚脾氣比較急躁,更容易因外界環境的刺激而受到驚擾。出現視頻中集體跳躍的情況,可能是因為電動船發出了巨大聲響,使得魚群受到驚吓導緻的。

“相關管理人員要合理控制魚群的密度,适度捕撈;同時,要定期監測水質,防止因水質惡化造成魚類大批量死亡。”陳成勳補充道。

濟南市交通信号燈被曬化? 真相:其熔點遠高于暴曬所能達到的溫度

每到酷暑,各種物品被烈日曬化的新聞就會頻頻出現在網絡上。今年一張山東濟南交通信号燈被曬化的圖片就在朋友圈被瘋傳,這和去年上了熱搜的“科威特汽車被70攝氏度的高溫熱化了”的傳聞異曲同工。

“汽車是不可能被輕易烤化的,交通信号燈也如是。”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張生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國内交通信号燈的常見材質主要有4類,分别是PC(聚碳酸酯)質料、壓鑄鋁質料、型材鋁質料和钣金質料。這些材料一般都耐高溫,鋁的熔點是660攝氏度、PC的熔點為170攝氏度、钣金所用的鋼熔點在1100至1600攝氏度之間。

張生表示,即使高溫天在太陽下暴曬,所能達到的溫度對交通信号燈來說,也是小菜一碟,所以它根本不可能會被曬化。

濟南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在其官方微博也很快對這則消息進行了辟謠,圖中交通信号燈“熔化”是前段時間有車輛在此處發生自燃導緻的。

雖然夏季不會出現汽車、交通信号燈被曬化的情況,但卻容易發生汽車自燃。随着車齡的增加,汽車内的線路會老化,線路外部的絕緣層會脫落,出現短路或接觸不良等故障,尤其是在夏季高溫下,更容易造成線路自燃,從而引發車輛自燃。

當車内溫度過高時,車内的打火機、香水、充電寶等也都是易燃、易爆物。因此,夏季車内盡量不要放置這些物品。

夏天隔夜西瓜不能吃? 真相:注意關鍵衛生環節就可以吃

炎炎夏日,不少人因為“苦夏”吃不下飯,冰鎮西瓜就成了“續命”的口糧。然而,近日一則“一家三口吃隔夜西瓜患胃腸炎”的新聞沖上熱搜,因此有人稱“夏天隔夜西瓜不能吃,吃一口隔夜西瓜等于吃下8400個細菌”。這讓不少人開始焦慮,原來當個“吃瓜”群衆也危機四伏。

“吃一口隔夜西瓜等于吃下8400個細菌”的說法,源自某檔電視節目。在該節目中,工作人員對西瓜含菌量進行了分組測試:第一組,将切開一半的西瓜放入冰箱;第二組,将西瓜切開,用勺挖着吃幾口後蓋上保鮮膜放入冰箱;第三組,用經過清洗的、切完肉的刀切開西瓜。

24小時後,工作人員對這幾組西瓜進行了細菌測試,每25克西瓜含菌量分别為160個、1600個以及8400個。

天津泰達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王一旻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30到35攝氏度是細菌繁殖的最佳溫度,而在冷藏條件下,絕大多數細菌的分裂繁殖都會受到影響。同時,在30到35攝氏度下放置時間越久,細菌繁殖得就越多,而且是呈指數級增長。此外,切西瓜時用的刀具、案闆,如果沒有進行消毒,也有可能使西瓜沾染上微生物,并在放置過程中大量繁殖。

“我們不要隻看細菌的個數,更要看其中有沒有緻病菌,如常見的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等,這些細菌才有可能讓人患上腸胃炎。”王一旻說。

王一旻建議,隔夜西瓜不是不能吃,但是要注意幾個關鍵的衛生環節。首先,要用清洗幹淨的、專用水果刀和案闆切瓜,平時對刀具和案闆也要定期進行消毒。其次,切開的西瓜不論是否用保鮮膜進行密封,常溫下存放時間最好都不要超過4個小時;冷藏的西瓜也最好在24小時内食用,并且與生雞蛋、生肉等分開存放。

來源:人民健康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