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白日依山盡白日指的是

白日依山盡白日指的是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3 22:58:54

白日依山盡白日指的是(白日依山盡實為)1

《登鹳雀樓》

——王之渙(唐)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裡目,

更上一層樓。

最近王之渙的《登鹳雀樓》這首詩因某當紅“現代詩人”的“色解”再次“火”了起來,當然我所謂的這個“火”絕大部分的意思是“讓人火大”而不是這首詩本身的熱度變高。我之前還看到有其他人“歪解”的,但出發點是正向的,也是針對傳統解釋中有疑義的地方。而不像這位“現代詩人”這般純屬惡搞,這和張雲雷用相聲段子“色搞”京劇名家又有多大區别呢?

這首詩簡單易懂,被收錄在《古詩詞趣讀與寫作》的“山川美景”篇裡。唯一有争議的地方無非就是第一句“白日依山盡”。傳統解釋認為是太陽下山,即夕陽西下。質疑者認為下山的太陽應為“紅日”而非“白日”,太陽落山已經到了盡頭,天色已晚光線暗淡,縱然“更上一層樓”又如何能“窮千裡目”呢?本來僅此一點不值得我多費筆墨,在課堂上幾分鐘的時間我就與孩子們講清楚了。現在看來不得不解釋一下,以正視聽。

王之渙描寫的這個場景是不是黃昏時分呢?我可以很明确地說,不是!那麼大概是什麼時辰呢?下午兩點到四點間。為什麼這麼判斷呢?

許多詩詞被誤讀的原因就出在忽略了對古人寫詩技法上的分析。“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第一、二句是對偶句。如果你解讀對了第二句,那第一句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黃河入海流”,不是“黃河進入海裡還在流”,而是“黃河流入海”,也就是“賓語前置”了。詩人為什麼這麼寫呢?因為二、四句必須要押韻,在古音裡“流”和“樓”是押韻的,如同現在的廣東話。既然第二句是“黃河流入海”,那麼第一句就是“白日盡依山”,即:白日完全靠在山後!

鹳雀樓,又名鹳鵲樓,因時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建在河岸邊的鹳雀樓再高也高不過山。所以王之渙在下午登鹳雀樓的時候,太陽已從正午的頭頂上往西落了,隻要太陽從山頂開始往下落,在鹳雀樓之上的王之渙受視線阻擋就看不太到太陽了,更何況是“盡依山”(太陽完全躲在山背後)呢?此時的太陽當然還屬“白日”,雖看不見但光線依然充足,不妨礙登樓觀遠景,所以才能“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否則太陽下山了,天變黑了,你更上一層樓又有何用?從登樓觀景的邏輯上講,先是看高處的山和山上的太陽,等到看不見了,視線轉而向下看黃河。山西的鹳雀樓再高,也不可能看到黃河在山東的入海口,這裡當然是用了誇張手法,一如第三句中的“千裡目”。整首詩就是從側面映襯了鹳雀樓的“高”!這才是整首詩的“中心思想”:

登上鹳雀樓後,能見到白日從山頂落下直至完全躲入山後,能看見黃河流入大海。若是想望見千裡之外,隻需再登上一層樓即可!

說得再透徹些,這鹳雀樓就好比是唐朝時期的最高觀光大樓(如同現在的“上海中心大廈”),各大文人墨客相繼前往觀光、題詩。而所有與鹳雀樓有關的詩十之八九都有形容“樓高”的詞句!各位“色解”或“歪解”的,能不能就此消停會兒?至于本來的“傳統解釋”,在我眼裡不過是“五十步笑一百步”罷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