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錢江晚報
疫情當下,暖心故事層出不窮。在北侖,一位叫陳再保的小面館老闆,做夢都沒想到,阿裡巴巴天天正能量工作人員給他打來了電話。
“集卡車司機滞留,沒有熱水,沒法洗澡。面館裡,就燒起了不息的火。這熱水滾燙,卻還比不上老闆的熱心腸。
一家四口受困,本來隻想解決一頓飯,結果卻收獲溫暖港灣。樓上的五平米隔間不大,可這裡裝的愛卻很大很大。它裝着老闆一家的好心眼兒,裝着疫情中守望相助的你我他。
别管來自何處,别管去向何方,今天在這小面館,我們一起渡難關。我們沒法預料病毒的走向,但我們笃信人心的力量。有這份愛心在,我們,不慌張。”
這是阿裡巴巴天天正能量聯合錢江晚報·小時新聞給陳再保的頒獎詞,同時頒發正能量獎金10000元。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電話連線采訪了陳再保,了解到這個溫暖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甯波北侖春曉慶河路、規劃路交叉口東側的辣雞面館,門面簡陋,毫不起眼。面館老闆是個43歲的中年離異男子陳再保,他的家鄉在麗水景甯畲族自治縣毛垟鄉庫頭村。3年前,陳再保來到北侖,獨自在這裡開了一家小面館。
元旦那天,北侖突發疫情,而辣雞面館的附近,就是春曉街道通往鄞州的一個防疫管控卡口。下午時分,附近滞留了很多貨車司機。
為了幫助這些貨車司機,陳再保在面館拉門上豎了一個紙闆,上面寫着:“免費提供熱水、洗澡,24小時,加油、北侖!”
這些貨車司機都有微信群,消息很快就傳開了。當天就有很多人拎着熱水壺過來,第二天,上門洗澡的也陸續來了。
陳再保告訴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他在面館一直不停地燒開水,衛生間的電熱水器也24小時開着,“盡管用,6塊錢一噸的水。”陳再保說。
其實,1月2日一早,當地街道社區的志願者就給貨車司機們送去了泡面、熱水、口罩等物資。1月3日,停在路上的150多輛貨車被引導到指定停車場,他們可以享用志願者送來的免費愛心餐。但還是有不少司機租一輛電動車,到辣雞面館裡打開水、洗澡。
小面館還收留了一家四口。他們是從鄞州區過來的,1月1日那天到春曉街道辦事,結果臨近中午時發現回不去了。
一家人是夫妻倆帶着兩個孩子,一個大學生,一個初中生。他們先是在車上住了一晚,“酒店不好找。第一天晚上在車裡湊合,大人沒什麼,就覺得兩個孩子很可憐。”妻子張女士說,從未遇到過這樣的事,當時自己和丈夫都懵了。
1月2日一早,一家四口沿途走進這家辣雞面館,本想解決一頓早飯,沒想到找到的是溫暖港灣。
面館二樓是個小隔間,但沒有床。一家人就席地而睡,陳再保準備了兩床幹淨的被褥(墊在下面)和枕頭,被子則是這家人從車上帶下來的。
面對張女士一家的感激,不善言辭的他總是重複這樣一句話:“大家都不容易,能幫,就幫一把。”
這幾天,陳再保和一家四口過成了一家人的模樣。偶爾,他們在店門口支起一張飯桌,小火鍋裡濃香撲鼻,撲哧撲哧冒着熱氣,張女士和丈夫将菜市場裡買回的海鮮上鍋蒸熟,陳再保端出幾道拿手小菜。
“吃住都在這裡,我不知道該怎麼說,總之就是遇到好人了。”說話間,張女士的眼眶有些濕潤。
1月5日,滞留當地的貨車司機經過相關手續後陸續開車走了,但張女士一家仍然滞留。當地街道工作人員幫他們聯系了便宜的旅館,但或許是這一家子在小面館裡住習慣了,他們不願意再去旅館。
除了這一家四口,陳再保剛剛在電話裡透露,1月7日下午又收留了一對夫妻,開着小面包滞留當地。二樓的小隔間肯定是住不下了,“他們住車子裡,我就給他們提供吃的喝的和洗澡。”陳再保說。
“大家都是打工的,很不容易。”陳再保說,辣雞面館服務的都是打工一族,“我賣得最貴的牛肉面也才15元一份,别的地方至少賣18元。”他說,希望疫情早日過去,讓他們可以回家,至于錢嘛,“他們想意思意思給我錢,但我說過不收一分,那就是一分不收。”
△采訪結束,陳再保又發來一段視頻,說晚上更熱鬧了。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唐旭鋒 通訊員 阮筱/文 張海玉 / 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