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關于急性荨麻疹你知道該怎麼辦嗎

關于急性荨麻疹你知道該怎麼辦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8 02:54:39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關于急性荨麻疹你知道該怎麼辦嗎(臨床遇見急性荨麻疹)1

急性荨麻疹應盡可能查出病因并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兒科急診室來了一個全身皮膚出現風團樣皮疹,伴劇烈瘙癢的患兒,這種皮膚病你懂得識别和處理嗎?下面跟随筆者分享的病例,一起來學習下這個疾病。

病例分享

患兒,女,4歲,因“皮疹1天”來診。

現病史:患兒昨日進食芒果後軀幹皮膚開始出現皮疹,呈風團樣,部分融合,伴劇烈瘙癢,并逐漸蔓延至顔面部、四肢。無腹痛,無呼吸困難,無發熱,無咳嗽,精神可,胃納可,大小便無特殊。

查體:精神可。全身皮膚可見散在風團樣皮疹,部分融合,壓之褪色。心肺腹查體未見異常。

臨床思維:患兒為學齡前期兒童,進食芒果後全身皮膚出現典型的風團樣皮疹(見圖1、圖2),伴瘙癢,病程短,考慮急性荨麻疹。其病因可能為進食芒果所緻,治療上予避免進食芒果,并予口服第二代抗組胺藥(氯雷他定)治療後,患兒全身風團樣皮疹逐漸消退,病情未再反複。

關于急性荨麻疹你知道該怎麼辦嗎(臨床遇見急性荨麻疹)2

荨麻疹是由于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臨床上表現為大小不等的風團樣皮疹伴瘙癢,可伴有血管神經性水腫,嚴重時可出現腹痛、喉頭梗阻和窒息。

1

病因

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因素。

1、外源性因素多為暫時性,包括物理刺激(摩擦、壓力、冷、熱、日光照射等)、食物(動物蛋白、植物、水果、腐敗食物和食品添加劑)、藥物、植入物和運動等。

2、内源性因素多為持續性,包括肥大細胞對IgE高敏感性、慢性隐匿性感染(細菌、真菌、病毒、寄生蟲等感染)、勞累、精神緊張、針對IgE或高親和力IgE受體的自身免疫以及慢性疾病。

2 發病機制

目前尚不清楚,可能與感染、變态反應、假變态反應和自身反應有關。其中肥大細胞在發病中起中心作用,其活化并脫顆粒,導緻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等釋放,是影響荨麻疹發生、發展、預後和治療反應的關鍵。

3 臨床分類

表1 荨麻疹的分類(可放大查看)[1]

關于急性荨麻疹你知道該怎麼辦嗎(臨床遇見急性荨麻疹)3

4 臨床表現

1、急性荨麻疹常突然起病,先有皮膚瘙癢,随後出現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風團塊,少數可僅有水腫性紅斑。

2、病情嚴重者可伴有心慌、惡心、嘔吐、脈搏細弱甚至血壓降低等過敏性休克症狀。

3、胃腸道受累可發生腹痛、腹瀉;氣道和喉黏膜受累時,出現胸悶、吞咽或呼吸困難甚至窒息。

4、慢性荨麻疹全身症狀一般較輕,有的以早晨或夜間好發,有的則無一定規律,可持續數月甚至數年。

5 診斷

根據典型的風團樣皮疹伴瘙癢,伴或不伴血管神經性水腫,可做出診斷。一旦診斷明确,應積極尋找病因。

6 鑒别診斷

1、荨麻疹性血管炎:風團樣皮疹持續24小時以上,皮損恢複後遺留有色素沉着,病理提示有血管炎性改變。

2、荨麻疹型藥疹:指藥物通過口服、注射、吸入等途徑進入體内後引起的皮膚風團樣皮疹,通常發病前有明确的用藥史。

3、嚴重過敏反應:指機體接觸過敏原後出現的嚴重變态反應,臨床表現為嚴重的皮膚及全身症狀與體征,荨麻疹為其皮膚表現,此外還可伴有血管神經性水腫,低血壓和支氣管痙攣。

7 治療

1、病因治療:盡可能查出病因并進行針對性的治療。若由感染所緻,應同時控制感染;懷疑為食物、藥物過敏或藥物不耐受,應避免再次食用或使用。

2、抗組胺藥治療:為一線治療,首選第二代非鎮靜抗組胺藥,治療有效後逐漸減少劑量,以達到有效控制風團發作為标準。輕症患者選用1種抗組胺藥即可控制症狀。

對病情較重的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可以選擇2種抗組胺藥聯合應用,如第二代聯合第一代抗組胺藥,第一代睡前服用,以降低不良反應,或者2種第二代抗組胺藥聯合應用,提倡同類結構的藥物聯合使用如氯雷他定與地氯雷他定聯合。

第一代抗組胺藥包括撲爾敏、去氯羟嗪、鹽酸異丙嗪等;第二代抗組胺藥包括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等。

3、糖皮質激素:在明确并祛除病因以及口服抗組胺藥不能有效控制症狀時,可選擇糖皮質激素,如口服潑尼松。

4、急性重症荨麻疹:對于伴有休克、喉頭水腫或呼吸困難者應立即搶救,皮下或肌内注射1:1000腎上腺素溶液0.1ml~0.3ml,并同時用氫化可的松或甲潑尼龍靜脈滴注。

5、做好患兒和家屬的宣教工作:應教育荨麻疹的患兒和家屬,告知本病病情容易反複發作,病程遷延,平時應避免接觸可疑的誘發因素,預防感染。

8 總結

荨麻疹是兒科急診經常遇到的變态反應性皮膚病,要求每一位兒科醫生都要懂得識别和處理,治療上首選抗組胺藥物。

另外對于急性重症荨麻疹,由于伴有休克、喉頭水腫或者呼吸困難,很容易危及患兒生命,一定要第一時間進行搶救,及時應用腎上腺素和糖皮質激素。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免疫學組.中國荨麻疹診療指南(2014版)[J].中華皮膚科雜志,2014,47(7):514-516.

[2]趙作濤,郝飛.中國荨麻疹診療指南(2014版)解讀[J].中華皮膚科雜志,2016,49(6):388-390.

[3]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荨麻疹研究中心.中國荨麻疹診療指南(2018版)[J].中華皮膚科雜志,2019,52(1):1-5.

本文首發:醫學界兒科頻道

本文作者:敬業的兒科醫生

責任編輯:香菜

更多皮膚科臨床知識,哪裡學?

你想看的,醫生站App都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