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老子第二十三章原文及翻譯

老子第二十三章原文及翻譯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2 23:13:07

新文明及作者本人不會有任何宗教信仰且永遠也不會有,也隻有這樣才能對包括佛教在内的所有宗教有基本公正客觀合理的立場及出發點。一個宗教信仰者或迷信者是不可能站在超越自己的信仰立場上去客觀公正合理地評價自己的宗教信仰的,我想這點應該是公論吧。《紫微星明》出版後,作者本人得以能抽身研究新文明外的一些思想文化,目前正在就對中國有較大影響力的儒釋道談談自己的看法。本文繼“新文明釋佛之卷一和卷二”後,談談對道家的看法,抛磚引玉以飨讀者并與大家共勉之。

《老子》又稱《道德真經》、《五千言》、《老子五千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并分為81章。文本以“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認知、用兵、養生之道,曾被古今中外許多人譽為萬經之王、萬世聖經。《老子》的巨大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在很大程度上與老子(李耳)自身深奧認知有關,但《老子》的成功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漢字,且這種因素很可能是《老子》成功的關鍵所在。仔細分發現,《老子》之所以能夠義理萬機、影響廣大,無不與其語言技巧和解讀方式獨特有關,而這正是漢字這種世界上最為奇特的語言所獨有的特征。

老子第二十三章原文及翻譯(新文明釋道之卷一)1

道德經

漢字最大的特點就是濃縮了巨大的信息量,且存在大量的歧義,這一點遠超其他任何文字。語法上往往也是變化多樣,很難為人琢磨。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大白話,也會使那些不了解中國文化的人很難理解,更不容說文言文了。《老子》第一章開篇幾句話就非常令人費解:“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相信任何一個人(包括中國人)初次看到該書時,必然是感到像看天書一樣的一頭霧水、不知所雲,僅以“道可道非常道”為例。打開漢語詞典,“道”、“可”、“非”、“常”的詞義均多有十餘種之多,如此幾個字排列組合在一起的詞義将有上千種之多,即便是主流的解釋也有很多種。有的解釋為“道可以說出來,就不是恒常之道”,有的說“道可以言說,但道非恒常不變之道”,有的說“道可以踐行,不是永恒不變的道”,有的說“道可以認識,道也可以不能認識,這才是常道”........等等不一而足。如此下去,可能永遠也不會定論,但究竟是什麼意思,大概隻有老子他老人家才能知道。

但漢語這個問題在其他語種則基本不存在,以英語為例。英語很多單詞也有不同的解讀,但由于其很多詞語會被各種時态、冠詞、介詞等語法所限制住,使其每一個詞、每一句話都會顯現相對明确的意思。比如,當“道”被當作道路講時用road, 當“道”被當作道理講時用truth, 當“道”被當作言辭講時用words。把“道理可以說出來,就不是恒常之道理”翻譯成英文為“Truth can be said, it is not a constant truth. ”,這樣的英文大家一看就會清楚明白怎麼回事,一般不會産生歧義的。相比而言,漢語尤其是文言文非常容易存在重大歧義解釋,我想老子對這個問題不可能不知道,但為何他卻仍然要執意用這種非常玄的文字表達方式哪?我想可能有三個方面原因吧!

老子第二十三章原文及翻譯(新文明釋道之卷一)2

首先,這可能與上古時期文言興盛以及時代文風有關,老子生活于那個年代,在文風上也隻能适應于時代而為。

其次,則與那個時代的認知水平相對較低有關,因為上古時代人類對很多問題都認知都是相對膚淺的,許多知識儲備都不足以解釋很多問題,尤其是不能做确切明白無誤的解釋,許多道理雖然有所感悟但又不甚理解,于是也隻能做作似是而非的解釋,但為了掩飾這種窘境,就隻好用這種晦澀難懂、模棱兩可的的語言修辭予以搪塞了。不過,除了一些不好解釋的外,對那些相對顯而易見的道理,老子在語言的運用上也還是相對通俗易懂的,比如“上 士 聞 道 , 勤 而 行 之 ﹔中 士 聞 道 , 若 存 若 亡 ﹔下 士 聞 道 , 大 笑 之 。”

最後,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老子故弄玄虛,這是有可能的。仍然以“道可道非常道”為例。如果老子想表達“道可以說出來,就不是恒常之道”,那麼完全可以用“可言之道非常道也”;如果想表達“道可以言說,但道非恒常不變之道”,可以用“道可言而非常也”,當然,還可以用其他一些更合理更能夠明确主題意思的表述方式。如此一來,既不失上古文風,又能表達确切意思,豈不更好?幹嘛非用“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樣根本無法捉摸而又非常玄虛的字眼?因此,不能排除老子在《道德經》一文中可能存在的故弄玄虛之嫌。問題在于老子為何要這樣做?據說老子寫這篇文章時是在大約公元前485年,其時他已經是高達約86歲的高齡老人了 ,耄耋老人應該業已無欲無求了,或許他正是基于此用這種文風表達自己的虛靜無為吧!

老子第二十三章原文及翻譯(新文明釋道之卷一)3

作者一向認為,真正的聖賢在言辭表達應該是非常明确的,故弄玄虛并不是大家風範,因為這會給後人帶來諸多不利,也不是一種真正負責的态度。相比而言,孔子的語言就通俗易懂多了。孔子為何能夠成為古今中外公認的聖人?其中之一的原因就在于他在言論上就是一個非常負責的人!孔子的在很多言辭意思表達上就非常言簡意赅和明确,這樣就會使人們能夠正确領會他的真意,同時也體現了他作為聖者在言論上光明磊落的坦蕩胸襟和高風亮節。孔子的言辭也是文言風格,但他卻能夠想辦法避開漢字的歧義和語法多變的問題,盡可能讓人們能夠理解他的本義。故對于他的言論,相信隻要不是文盲,大多都能夠正确理解的。一部《論語》涵蓋無數中華文化精髓要義,卻很少産生歧義。比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為政以德,譬若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這些都比較言簡意赅,通俗易懂。即便有些詞語是生僻字,但也很難産生歧義,比如“巧言令色,鮮矣仁”,“素隐行怪,後世有述焉,吾弗為之矣。”這些詞猛看似乎不好理解,但是仔細分析就知道什麼意思,實在不行查查字典也就知道了。

最近有位河北承德的朋友來北京拿來自己寫的文章給我看,我一看通篇就是仿上古時代經書那種“天書”,這本就是我非常反感的故弄玄虛手法,于是就沒看并很不客氣地就還給了他,說:“你幹嘛用這種極其晦澀難懂的解讀方式?這讓人很難理解。”但對方卻不以為然,言談舉止看出來他總覺得自己學識高深,認為是我看不懂,但其實這是很贻笑大方的事。中華語言文化歧義較多、晦澀難懂是本來的特點,稍微有些文化的人都會模仿中國古經文寫一些看起來晦澀難懂的文章,但這一點也不能說明你就立意高深了,隻能說明你非常古闆迂腐。如今是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很多事情要的是高效率,文字表達也要言簡意赅,在這個時代,似這位仁兄在用如此晦澀的方式組織文章,就顯得非常另類可笑了,最多隻能說明你的認知水平仍然停留在古代那個落後的年代上。

不過,《老子》的成功或許正在于其無限多樣化的歧義解讀,就像古今中外所有的大預言的晦澀語言手法一樣,看起來是在不知所雲,但似乎蘊藏了無數的涵義,反而顯得意象萬千,這也許正是其魅力所在 。但所有這一切,都與漢語獨特的文風有直接的關系,假如不是漢語,《老子》是不可能産生這種效果的,《老子》實為漢語晦澀成就。問題在于,研究這種歧義很多的晦澀文章究竟有多少價值?我覺得适可而止吧!因為你們永遠無法确定老子的真實意思表達,所以還請不要自視其高,擺譜标榜自我,以為就自己看得懂别人看不懂,因為你根本無法确定一個看得懂的标準!

新書寄語

一部紫書走向世界……濃縮人類全部知識,洞悉宇宙終極奧秘……新文明無關您的學曆,《紫微星明》使你擁有全部前沿基礎認知,一書在手走天下。人類往往阈于固有的認知方式而無法自拔,該書需要你暫時忘卻你既往固有知識體系。靜下心來以平等心态認真閱讀這部非同凡響的著作,相信定有收獲(需者請微信15533446867)。

往期精彩鍊接

新文明著作簡介科學與宗教的盡頭是新文明《統一信息論》2.0版——《紫微星明》出版新文明釋佛之卷一:佛陀首先是覺悟思想家,然後才是佛教創始人新文明釋佛之卷二:佛教應歸屬“有神論”宗教範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