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人類制造最簡單的生命體

人類制造最簡單的生命體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1 03:47:15

生物科學走到最前沿,總能出現一些類似恐怖片的場面。今天,Reddit的科學闆塊上,就有7萬網友被一個眼睛科學實驗給深深震撼了。

人類制造最簡單的生命體(科學家用培養皿制作出人類大腦)1

這個實驗是由德國杜塞爾多夫大學醫學院的神經科學家,傑伊·戈帕拉克裡希南(Jay Gopalakrishnan)做的。他說,為了更好地研究大腦和眼睛的相互作用,也為了給先天性視網膜疾病建模,他帶領團隊研究出一個能讓大腦類器官生長出眼睛的辦法。什麼意思呢?就是他用人類的幹細胞制作出近似人腦的東西,然後讓這個腦子長出一對“眼睛”。研究成果如下圖:

人類制造最簡單的生命體(科學家用培養皿制作出人類大腦)2

這個研究發表在《細胞幹細胞》雜志上,論文很長很複雜,但核心論點很清晰,傑伊團隊做出了一項創舉。

人類制造最簡單的生命體(科學家用培養皿制作出人類大腦)3

多年來,人們總是在動物身上研究人類疾病,物種的差異導緻研究成果有不少誤差。為了得到更準确的結果,同時不傷害人類和動物,科學家們發明出一種叫“大腦類器官”(brain organoid)的技術。研究人員通過提取人類細胞,将其轉化為幹細胞,接着讓它形成類胚胎結構,每個胚層能長成不同的身體部位。

人類制造最簡單的生命體(科學家用培養皿制作出人類大腦)4

(顯微鏡下,一毫米的大腦類器官)

大腦的神經系統是從外胚層生長出來的,研究人員把外胚層細胞放入旋轉式生物反應器中,浸泡在營養液裡,10天後,它就能發育出神經元,30天後,它能長成類似人腦的東西。這個東西,就叫大腦類器官。

人類制造最簡單的生命體(科學家用培養皿制作出人類大腦)5

(顯微鏡下,染色的大腦類器官)

過往,曾經有多個研究團隊制造過大腦類器官,也有人用幹細胞制造視杯和視網膜,但沒有哪個團隊是把兩者結合在一起的。傑伊團隊是目前唯一将大腦類器官發育出視杯的隊伍。他們的大腦類器官在30天左右就形成視杯,在50天時,眼部結構清晰可見。

傑伊說,這和胎兒的眼睛發育時間是一緻的

人類制造最簡單的生命體(科學家用培養皿制作出人類大腦)6

(視杯是眼球後端一個白色環狀區域,位于視盤中,視覺神經在此處連接到視網膜。嚴格地來講,他們做出來的是部分眼睛。)傑伊的視杯中包含不同類型的視網膜細胞,這些細胞組成了對光有反應的神經網絡,甚至還有晶狀體和角膜組織。視網膜結構和大腦相連。“在哺乳動物的大腦中,我們此前從未在體外系統中看到視網膜的神經纖維伸出來,和它的大腦目标連接。”傑伊在論文中寫道。

人類制造最簡單的生命體(科學家用培養皿制作出人類大腦)7

(大腦類器官的神經組織)

這個成功還是能複制的,在他們制造的314個大腦類器官裡,73%都發育出視杯。

傑伊團隊希望開發出一種辦法,讓眼部結構在更長時間内正常運行,并且完善眼球的生長。“這些含視泡大腦類器官,證明了人們可以開發出高度特化的神經細胞,為以後生成個性化的類器官,以及移植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鋪平道路。”

人類制造最簡單的生命體(科學家用培養皿制作出人類大腦)8

“我們認為下一代類器官,将能夠模拟源于早期神經發育障礙導緻的視網膜疾病。”這事兒,科學家們很高興,但網友們高興不起來。雖然是為了研究疾病,但是制造出一個大腦,還是一個帶有眼睛的大腦,也太吓人了吧?想一想,如果大腦有意識的話……“這個實驗非常酷,同時也特别恐怖。”

人類制造最簡單的生命體(科學家用培養皿制作出人類大腦)9

“這基本上就是個活在培養皿裡的大腦啊。”

人類制造最簡單的生命體(科學家用培養皿制作出人類大腦)10

“你知道什麼是最恐怖的。我之前讀過幾個關于人腦的類似實驗,一個科學家談到倫理問題。他說,‘當我們制造出有意識的生物時,在什麼時刻我們才會停下來問,這個東西會痛嗎?’”

人類制造最簡單的生命體(科學家用培養皿制作出人類大腦)11

“我的意思是,你想,它有腦子,有眼睛,還能反應……它怎麼可能不是一個活物呢?這東西很明顯屬于有意識的……讓我們叫它,嗯,poplers吧!!!”

人類制造最簡單的生命體(科學家用培養皿制作出人類大腦)12

還有人寫了小劇場:“有一天你醒了,你的視覺是模糊的,看不清周圍。你隐隐約約看到一個穿着白大衣的男人走向你,低頭對你說:‘你好啊,小團子’。恐怖的地方,是你突然意識到自己重獲了意識,但身體卻像一團鼻涕。”

人類制造最簡單的生命體(科學家用培養皿制作出人類大腦)13

如果網友們的擔憂是真的,那麼作為一個漂浮在營養液裡的大腦生活,确實是人類能想到最恐怖的經曆之一。不過,大部分熟悉這個領域的生物學家說,情況沒那麼糟糕。這些大腦是沒有意識的,至少,目前沒有。神經生物學家瑪德琳·蘭卡斯特(Madeline Lancaster)在《嚴肅科學》的采訪中說,任何親眼看到大腦類器官的人,都不會相信它們有意識,因為它們非常小。

人類制造最簡單的生命體(科學家用培養皿制作出人類大腦)14

(瑪德琳·蘭卡斯特)

她制造的大腦類器官有大約一百萬個細胞,長度為半厘米,大約如一顆豌豆。不是她不想讓它們長大,而是隻能長到這麼大。

人類制造最簡單的生命體(科學家用培養皿制作出人類大腦)15

(一培養皿的腦子)

大腦類器官制造神經元的時間為6個月,這個過程中,新的神經元不斷代替死去的神經元。6個月後,大腦類器官會開始制造神經膠質細胞,沒有新的神經元接班,加上沒有血管輸血,長到半厘米時,它會停止長大,然後漸漸死去。

這一百萬個細胞,聽上去很多,但其實隻有小鼠大腦皮層四分之一的細胞量。和人類比,那更是少了很多很多。

人類制造最簡單的生命體(科學家用培養皿制作出人類大腦)16

雖然科學家們經常說,大腦類器官類似人類胎兒的大腦,但人類胎兒在發育時每小時能産生3個小鼠大腦的細胞數,是沒法比的。除了大腦小,細胞少外,大腦類器官的另一個問題,是它缺乏組織結構。科學家可以把很多個大腦類器官的神經細胞混在一起,形成一個巨大的球,但它不會像真實大腦那樣運作,因為沒有任何組織、分工。

人類制造最簡單的生命體(科學家用培養皿制作出人類大腦)17

(大腦類器官的神經元)

大腦類器官沒有意識的第三個原因,是它缺乏信息攝入。很多網民擔憂這些迷你大腦會像患有閉鎖綜合症的人類一樣,心裡有意識,但是外在表達不出,所以人們才認為它沒意識。但瑪德琳說,人類患者有意識,也是因為之前有過信息攝入,有家人朋友,有豐富的生活。患病後精神被鎖在身體裡,當然是痛苦的。但大腦類器官沒有這些經曆,也就産生不了意識。

人類制造最簡單的生命體(科學家用培養皿制作出人類大腦)18

(顯微鏡下,大腦類器官的染色細胞)

“我們的大腦類器官隻有小龍蝦的腦子那麼大。”瑪德琳在采訪中說,“但小龍蝦的腦子遠比這些迷你大腦好,因為它有組織,而且位于身體内部,能接收感官輸入,并與環境互相作用。”“想要讓大腦類器官真正産生意識,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人類制造最簡單的生命體(科學家用培養皿制作出人類大腦)19

目前的情況是這樣,不過,有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擔心,随着他們的實驗不斷深入,可能未來,确實會制造出有自我意識的大腦。2019年,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學校的研究員埃裡森·穆特裡(Alysson Muotri)在大腦類器官中發現類似人類胎兒的腦電波信号。這引起不少普通民衆的恐慌,部分科學家說,穆特裡可能誤讀了實驗結果。

人類制造最簡單的生命體(科學家用培養皿制作出人類大腦)20

人類制造最簡單的生命體(科學家用培養皿制作出人類大腦)21

今年傑伊團隊的實驗,更是制造出眼睛,意味着大腦有能運作的結構,也有了信息接收器。凱斯西儲大學的生物倫理學家Insso Hynn發現,同行們越來越向往創造逼真的人腦。

人類制造最簡單的生命體(科學家用培養皿制作出人類大腦)22

(Insso Hynn)

未來5年左右,研究人員将嘗試以下實驗:1,在大腦類器官中創造血管網絡,讓它長大,并制造出完整的腦細胞類型2,将大腦類器官設計成特定的大腦區域,能夠輸入神經數據,然後輸出腦電波3,把大腦類器官移植到實驗室動物上,這些動物具有功能完好的神經系統,大腦能接受到動物的感官信息這些實驗做下來,迷你大腦可能不是一團小肉球,而是有點意識的小生物了。

人類制造最簡單的生命體(科學家用培養皿制作出人類大腦)23

穆特裡是計劃做此類實驗的人之一,他說他将對大腦類器官進行麻醉,然後測試它的反應,看看大腦信号會不會消失後又出現。他還想創造攜帶疼痛受體的神經元,測試這些神經元是否會對刺激做出反應。

人類制造最簡單的生命體(科學家用培養皿制作出人類大腦)24

(拿着大腦類器官的埃裡森·穆特裡)

穆特裡認為,就算有信号變化,有刺激反應,也不意味着這些大腦有意識。但是,到底何種程度才能算它們有意識呢?

開口說話嗎?為了避免同行們做出太超前的實驗,Insso Hynn和哈佛大學的倫理學家珍妮·倫斯霍夫(Jeantine Lunshof)合作,創建了一個叫“頭腦風暴”的項目。

這個項目是在倫理學家和神經科學家之間建立橋梁,讨論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人類制造最簡單的生命體(科學家用培養皿制作出人類大腦)25

(珍妮·倫斯霍夫)

雖然美國政府對生物研究有一套規定,但因為大腦類器官既不屬于人類被試,也不是實驗動物,也不是普通的體外器官實驗,目前的法律有所缺失。“頭腦風暴”的成員們希望能搞清楚,什麼才是人造大腦有意識的界限,它們的神經元在發揮作用,具體意味着什麼?

人類制造最簡單的生命體(科學家用培養皿制作出人類大腦)26

雖然看着怪吓人的,但是大腦類器官對人類的進步很重要。曾經科學家靠着它研究過小頭畸形、寨卡病毒,找到發病原因,未來還能研究更多疾病。但同時,科學家也要規避潛在的倫理問題,避免對有意識的生物造成折磨。進步和倫理,兩邊要考慮好後才能行動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