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其實是很少寫情詩的,他平生存詩千首,真正意義上的情詩不過十幾首。這也難怪,詩仙為人本就灑脫飄逸,自然不願為兒女情長牽絆。但寫得少不代表不擅長,事實上李白的情詩在唐代是很有名氣的。
《秋風詞》中的“相思相見知何日”,《長幹行》中的“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子夜吳歌》中的“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都是流傳千古的名句。除此之外,還有一首被衆多文人推崇的經典五言絕句《怨情》,更是寫得很有意思,大家且看:
《怨情》(唐.李白)
美人卷珠簾,深坐颦蛾眉。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閨怨在古代是一個大題材,作品是非常多的,李白這首之所以能從其中脫穎而出是因為寫得夠有特點。詩名中有一個“怨”字,詩中卻通篇沒有出現這個字,李白在用整首詩來诠釋它。她卷起珠簾,孤獨地坐在,眉頭緊皺,前10個字就已經突出了這個怨字。她臉上的淚痕,體現的也是怨。李白這首詩截取了卷簾、皺眉、淚痕,三個動作或細節描寫,一筆勾勒,令人回味無窮。真正的相思是由心及淚眼,再到眉頭,不需要語言來訴說的。
自李白這首詩問世後,後來叫《怨情》的詩自然是不少的,不少詩作也能發現模仿的痕迹,不過終究難以超越原作,被淹沒在詩海中。
這首千古名作傳到現代,被合肥一位環衛工人随手改了改,寫成了一首打動不少網友的作品。這位環衛工人名叫朱賢雲,作為一名普通的環衛工人,她長期早上3點半起床,4點鐘開始工作,風吹日曬是少不了的。但朱賢雲卻覺得這樣的生活很充實,在工作之餘她就喜歡寫詩。沒有上過幾年學的她,一有時間就抱着一本《新華字典》學習寫詩,十幾年下來她寫了不少作品。我們來看看她改寫的《怨情》:
美人卷珠簾,歎坐北窗前。
但見淚痕深,不知将誰怨?
這首詩隻是把李白詩人随便改了改,隻是為了抒寫一位普通女子對愛情的追求。李白的詩是第三視角,詩人是一個旁觀者。但朱賢雲這首詩改了之後,就成了第一視角。第二句變成“歎坐北窗前”,顯然要更接地氣了,也更符合現代人的說話風格。第四句把“心恨誰”改成“将誰怨”,也更接地氣了。
與詩仙的作品相比,這首詩顯然算不得多有水平,但它體現了一位普通環衛工人對美好愛情的向往,所以經媒體報道後,打動了不少網友。
其實愛寫詩的環衛工人還有很多,比如安徽六安的環衛工人姚家來。已年過60的他工作之餘,就喜歡寫詩,他會随身帶一本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詩,筆者截取其中的一段:
鳳池潋滟碧波水,龍山松柏四季青。
林間芝蘭吐芬芳,山中林蔭聞鳥鳴。
雖然這樣的詩句其實更像是順口溜,談不上格律,也談不上什麼意境之美,但這些詩作陪伴着他半輩子,對他來說是寶貴的精神财富。
除了這些可愛的環衛工人外,愛寫詩的還有賣豬肉的大叔任新宇。因為詩寫得好,他還登上了《中國詩詞大會》,其經典打油詩《豬肉詩》受到了不少網友的喜愛,大家且看:
一碗面條一頭蒜,靜卧肉案刀相伴。
借問新宇何處去,絞肉切絲飯口間。
對任大叔來說,生活是什麼?生活就是在豬肉鋪子上,邊做生意邊吃面條,要是還能有一頭蒜就更美了。和任大叔一樣愛寫詩的還有在石家莊修自行車的大叔王海軍,他更是有意思,直接在修車鋪子上挂一塊黑闆,上面每天都會寫上自己創作的詩作。如果路過的街坊、修車的客人們,能替他改改詩裡用得不好的字,他就直接送人家一罐啤酒。對生活不算富裕的他來說,這已經是其一天最大的花銷之一了。
以上提到的民間詩人,都是因為寫詩上過電視,或被媒體報道過的。除了他們,在民間愛寫詩的普通人還大有人在。他們的詩作水平有高有低,有的作品能與專家相媲美,有的隻能算是打油詩或順口溜,但詩歌點亮了他們的生活,而他們的存在也讓周圍的人感受到了一股詩意,這或許就是民間詩歌存在的價值。您身邊有這樣的詩人嗎?覺得他們的詩寫得如何呢?歡迎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