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又到了一年豐收的季節

又到了一年豐收的季節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5-08 02:01:33

又到了一年豐收的季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又到了一年豐收的季節?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又到了一年豐收的季節(又是一年豐收時)1

又到了一年豐收的季節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9月,昆明市尋甸回族彜族自治縣金源鄉萬畝水稻進入收割期。金源鄉通過實施水稻綠色高質高效創建項目,力推滇禾優615等優質稻種,加強病蟲害綜合防治,充分利用“一水兩用、一地兩收”,實現土地資源效益最大化。今年通過實際測産,平均畝産達到720公斤以上。

近期

雲嶺各地紛紛傳來

穩産豐産的好消息

今年,全省夏糧面積、産量實現“雙增”,播種面積1470.42萬畝,同比增長0.95%;産量263.67萬噸,同比增長0.71%。

農情調度顯示,截至目前——

全省已播種秋糧4824萬畝,同比增加35.7萬畝;

已收獲秋糧1293.04萬畝,占播種面積的26.8%。

千方百計穩住稻谷生産

雲南稻谷生産有良好的基礎和優勢,被譽為“稻作王國”和“稻作文化的故鄉”。粳稻品種主要有“雲粳”系列、“楚粳”系列、“鳳稻”系列等;籼稻品種主要有“文稻”系列、“德優”系列、“紅優”系列等。“十三五”期間,全省共審定稻谷品種143個,占主要農作物品種的16.9%。

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穩住稻谷生産是我省糧食生産的重中之重。促進水稻穩産增産,面積是基礎。我省認真落實稻谷生産責任,劃定水稻生産功能區1500萬畝,拟訂的稻谷區域布局和生産供給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全省稻谷播種面積穩定在1260萬畝,總産達到540萬噸,畝産提高到429公斤。

國家要求把高标準農田建設成為高産穩産、旱澇保收的噸糧田。我省已經建成高标準農田2933萬畝,到2025年将累計建成3953萬畝,各地都把建成的高标準農田優先用于稻谷生産,努力擴大稻谷種植面積。

連日來,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太平鎮的稻田裡,收割機來回穿梭作業,隆隆的機鳴聲奏響了豐收的樂章。“太平鎮是全縣糧食生産大鎮,同時也是再生稻蓄留中心。今年,全鎮水稻種植面積5萬畝,預計畝産700公斤。再生稻蓄留面積約2萬畝,預計畝産150公斤。”太平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高煥美介紹。

近年來,我省加快稻谷良種研發,利用我省豐富的稻谷種質資源,研發高産、優質、抗逆、适應性廣、資源高效、适宜機械化耕作的稻谷新品種,重點推廣優良食味、水肥高效利用、抗逆性強的優質品種。

2021年,我省實施20萬畝左右雜交稻旱種,畝均産量達到400公斤左右,為增加口糧供給提供了新途徑。今年,省财政拿出1億元資金,支持實施50萬畝雜交稻旱種。

農情調度顯示,目前——

全省已完成雜交稻旱種53.12萬畝

超額完成全年目标任務

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幾年實施,雜交稻旱種技術已基本成熟。

全力以赴奪取秋糧豐收

金源鄉位于尋甸縣西北部,屬典型的低熱河谷槽區,适宜水稻種植。獨特的自然優勢讓金源大米上市早、品質優。多年的好口碑,形成“金源良倉”品牌,具有良好的競争優勢。

“政府推廣的滇禾優615,我們農戶非常滿意。因為它産量高,好吃又好賣,每畝産量750公斤左右。我種了5畝,産量有3噸多。這兩天都是賣到六七元一公斤。”昆明市尋甸縣金源鄉村民趙雲生說。

昆明市農業科學院糧作所所長李榮波介紹,為大力發展優質水稻,促進品種的更新換代,當地引進優質品種,比如滇禾優615和雲粳37,還有昆明市農科院自己選育的昆粳15和17号,以此來促進農戶增産增收。

2022年,金源鄉堅持核心田區不種其他作物,保證優質水稻種植。全鄉種植優質水稻1.07萬畝,打造600畝核心區、1100畝展示片、9000畝示範區。同時,發展稻田養魚1000畝、發展稻蝦養殖142畝。

省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張林表示,今年我省通過召開座談會、視頻會、現場會等方式培訓農戶、合作社、種糧大戶共44萬人次,發放技術挂圖5萬多份。全省各地共建立省、州、縣三級示範樣闆146片,帶動全省完成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和雜交稻旱種的任務,并成立專家組和技術指導組深入生産一線開展技術指導服務。

目前,全省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6%,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10年增長了12個百分點,達到60%。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從2015年的30%提升至2021年的45%。

秋糧是我省糧食生産的大頭

在奪取全年糧食豐收的關鍵時間點

全省各地持續抓好田間中後期管理

今年,我省全面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切實加大政策保障,國家下達的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考慮優先用于補貼糧食作物種植,重點向口糧作物傾斜,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突出稻谷等主要糧食作物,産糧大縣資金用于支持糧食生産。大力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積極探索農業生産托管、直接服務農戶等多種方式,組織專家和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指導服務,及時幫助解決生産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按時完成秋糧收獲,有序推進秋冬種工作。

各地根據作物的長勢和氣象條件變化等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全面加強田間中後期管理,努力提高秋糧生産水平。同時,雲南農作物茬口複雜、不同生育期疊加,給農作物病蟲害防控增加了工作難度,将持續加強病蟲害防治。

晚秋種植

是我省糧食生産的一大特色

也是秋糧生産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應對洪澇、幹旱等災害

實施改種、補種、增種的有效舉措

省農業農村廳要求各地在不影響明年夏糧播種和冬油菜種植的前提下,遵循“宜糧則糧、宜菜則菜、前後茬協同”的原則,合理安排晚秋作物茬口,充分挖掘晚秋糧食生産潛力。各地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推廣烤煙+秋玉米、烤煙+秋豆類、稻+再生稻等晚秋生産模式,促進農民增收。

雲南日報記者:王淑娟

圖片均為資料圖

來源: 雲南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