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考研時每天保持十小時以上高效學習?
經曆了高考前每天長達十多小時的艱苦複習,很多大學生覺得自己的學習能力很強,應付考研應該是沒有問題。
隻可惜,事實并非如此。
中學時代的學習,往往置身于父母和老師的催促逼迫下,身不由己,也無可奈何。
可是當一個高中生通過高考進入大學,脫離了家庭和學校的嚴苛管教,取而代之的是高校環境下寬松有度的管理模式,很多原本勤勉用功的年輕人,便就此迷失了。
關鍵是,有些大學生自己整天沉迷于遊戲、戀愛和玩樂,卻見不得身邊的同學和舍友努力向上,或是堅持考研。當别人在心無旁骛地讀書的時候,他們總是給予嘲諷、輕蔑和無視,還常常給身邊的學霸同學冠以“書呆子”的稱号,就好像《烏合之衆》裡說得那樣:
“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抛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長此以往,盡管所屬高校在宏觀層面上始終在構建和營造讀書求學的氛圍,但總有些大學生要麼早早放棄了個人努力,要麼将心中殘存的一點考研念頭,出于和周圍同學好友更加合群的考慮,而埋藏和消磨在了日複一日的消遣擺爛中。
别提有多悲哀了。
實際上,想要在考研備考過程中專注高效地學習,保持每天十小時以上的學習時間,最關鍵的是不是你能夠對自己有多狠,而是你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排除其他人對你的嘲諷、污蔑和輕視,接納同學好友的優越現狀,忍耐父母家人的苛責唠叨。
畢竟,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動物”。
就算你下定決心要考上某所985大學的碩士研究生,但如果彌漫在你身邊的都是些“負能量”,既影響你的學習狀态,又破壞你的生活情緒,那麼别說是考研了,很可能你連正常狀态下的平靜生活也很難享有。
所以說,專注考研的第一步就是,放下手機,遠離幹擾,找到一個安靜平和的環境用來學習。
有些父母責怪自己的孩子不上進,進入大學以後再也不肯花費力氣和集中精力去準備考研,但是殊不知,考研最難的就是心态和環境。
試想一下,考研是一場你需要把自己“關禁閉”,然後傾盡全力去追求的目标,但是在現實中,我們卻往往很難避免受到周邊環境和家人朋友的各種幹擾。隻能是皺着眉頭、忍着煩躁、咽下苦澀,孤獨而又煎熬地堅持着死記硬背和讀書刷題,卻很少有人手把手地指導,給予我們一些源自經驗和實戰的肺腑之言。
除非你報了網課,聽一聽那些考研名師的總結、歸納和分析,或許你在第一時間就能夠被“點醒”,對于自身定位和學習狀态,萌生出醍醐灌頂般的領悟。
當然大家都是成年人,最基本的抗幹擾能力和情緒調節能力還是要有的。
不管是一開始理智選擇院校和專業,報哪家教培機構的考研網課,還是搜集考點要點和考研經驗,這都是靠你的智慧和能力足以完成的。但是對于在考研過程中,不斷滋生的懶惰、拖延和煩躁的心态,相信大多數考研生都是倍感無奈的。
總覺得自己的複習很不到位,詞彙量不夠、刷題量不足;
刷過了近十年的考研題,依然是錯誤百出,看不到希望;
情不自禁地想要别人比進度、比成績、比時間;
越複習越想看手機,越辛苦越想好好睡一覺;
總覺得必須複習得非常全面才能上考場,最後隻能缺考。
可以說,雖然考研科目并不多,但是在考研生心中的困惑痛苦,卻是海量的。
但其實,幾乎所有的考研生,都覺得自己複習得不夠到位和全面;都覺得自己刷了很多題,錯誤率卻得不到減少;都會忍不住和其他考研生進行攀比和衡量,更會忍不住時時刻刻想要打開手機,浏覽資訊、聊天解悶,或是在遊戲峽谷裡征戰幾番;也有不少同學,在臨考前因為缺乏自信和勇氣,因為不敢面對現實,而羞于踏進考場。
既然大家在考研備考時的困惑、煩惱和心境都差不多,那麼你也沒必要因為自己的特殊、拖延和懶惰,而感到無休無止的懊惱和煩躁。也隻有想通了這些事情,你才能夠在考研複習中集中精力,更加專注高效地投入到背書和刷題中去。
其實,考研就像是一條孤獨行軍、自我修煉的“人生苦旅”。
幾乎沒有人能夠全程陪伴和守護在你身邊,而除了你自己的感悟理解,周圍環境很難給予你内心更多積極正向的能量,若要前行、唯有自律。
關掉手機、避免焦慮;停止攀比,做好自己。
隻有這樣,你才能在考研中真正得到提升,做好理想中那個日趨完美的自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