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濫砍濫伐會導緻土地沙化

濫砍濫伐會導緻土地沙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4 12:13:50

原标題:四時之禁與森林保護


戰國以來,森林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受到重視,成為中國傳統農林科技、思想與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林業保護思想的發展,是對森林面積衰減的本能反應。那時,已經有“十年樹木”的說法,但樹木長到可以采伐,至少也得20年。換句話說,樹木生産周期長,濫砍濫伐勢必造成森林資源的短缺。

《呂氏春秋·十二紀》與《禮記·月令》中,有關森林保護的内容相當豐富,其基本思想是“斧斤以時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絕其長”,樹木正在生長期時,不允許進山砍伐。

林木砍伐時間有明确規定,并充分考慮林木的生理特點與物候季節。比如,孟春之月(農曆正月)草木繁動,“禁止伐木”;仲春之月(二月),“毋焚山林”;季春之月(三月),不準砍伐桑、拓等林木;孟夏之月(四月),“無伐大樹”;季夏之月(五月),樹木生長正茂盛,命令掌管山林的官吏到山裡去巡視,不許人們砍伐;隻有仲冬之月(農曆十一月)可以伐林木、取竹箭。

濫砍濫伐會導緻土地沙化(我國早期禁止濫砍濫伐)1

近年來出土的雲夢秦簡中也明确規定,“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不夏月,無敢夜草為灰”。這些記載,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林業保護思想的發展。

需要特别指出,戰國以來,林業保護思想的提出,并非完全基于林業發展,而是“林事”嚴重沖擊“農事”的結果。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大興土木,浩繁的林木砍伐、運輸、加工等成為百姓的沉重負擔,嚴重沖擊、破壞了正常的農事活動。所以,見諸古代法律、文書記載的有關“不興土木、禁伐山林”的條文,其初意并非出于森林保護,而是視林事為上農政策的破壞因素。

濫砍濫伐會導緻土地沙化(我國早期禁止濫砍濫伐)2

《呂氏春秋·上農》篇指出,農事大忙的時候,不要大興土木。否則,會造成農時延誤,使百姓憂思不斷,顆粒無收。強調要“制四時之禁”,一切活動要圍繞農事進行,伐木、燒草、捕獵等林事活動必須嚴格遵守節候;一方面順應動植物生長發育的特點,另一方面保障農事有充足的勞動力。

這種限制林事以保證農事的舉措,是傳統農業社會的基本政策之一,它在客觀上也起到了保護林業的作用。

縱觀林業曆史,我們認為:應該重視林事活動中的農業内涵,不宜誇大曆史時期造林業的發展;果桑業是種植業中與大田作物相對應的重要農業項目;林業保護思想是濫砍濫伐與林事徭役的副産品。

這是傳統林業發展的大緻情形,也是我們認識和評價古代林業在大農業生産結構中相應地位的基本準則。

濫砍濫伐會導緻土地沙化(我國早期禁止濫砍濫伐)3

作者:樊志民

現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農業曆史文化研究所所長、中國農業曆史博物館館長,兼任國家社科基金曆史組評審專家、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中國項目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曆史學會副理事長、陝西省科技史學會副會長、陝西省社科規劃辦史學專家組成員、民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委員會副主委、楊淩區政協委員等職。大農圈特邀駐場專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