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耀之
導演、演員,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現任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電視劇代表作《似水年華》《幸福胡同》《骨語》《骨語2》等,電影代表作《叢飛》《水墨青春》《我和你》。
就在采訪之前,《骨語2》的播放量剛剛破了3億 ( 截至發稿時已破6億 )。2018年5月底,扈耀之執導的網劇《骨語》在騰訊視頻開播,在突然提出上線的情況下,這部取材自女法醫王雪梅的工作經曆,以“女法醫”視角講述特案組破獲各種離奇兇案的網劇, 一路逆襲豪取25億播放量,引發一波觀劇熱潮。
從2018年到2022年,《骨語2》終于回歸了。2月22日,懸疑刑偵題材網劇《骨語2》在騰訊視頻開播,依然是原班人馬,改編自真實案件,卻從一部大女主的題材改成了群像,依然保留了強節奏的緊張感,30集講述19個案件,平均大約40分鐘講完一個故事,從第一部時更側重獵奇和感官刺激,轉變為側重透過表象深挖内在的人性。這部劇顯現的更多社會問題使人深思,同時也頌揚了人民警察守護人間光明的誓言。
一個人的成長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而既要保留搶節奏的“爽”感,又要力求在 40分鐘内完結一個案子,講清楚兇手的作案動機和他成長過程中各方面給予的影響,何其之難。在《骨語2》中,扈耀之做出了勇敢的嘗試。
以開篇的第一個案件為例,一開始就是一輛車沉入湖底,緊接着主角團登場查案,通過車内的一件男士外套發現疑點,順藤摸瓜尋找嫌疑人,經過一番查證和反轉,鎖定目标,在死者情夫的口中得知真相。從設置懸念,到提出疑問,探查真相,再到最終解開謎團,所有的細枝末節都被統統砍掉,一氣呵成的故事線讓人倍感暢快淋漓,也讓劇集真正回歸“刑偵”二字。
而在“刑偵”的外衣下,扈耀之力圖裝到内裡的,是有關“愛”的龐大而深刻話題。一個“扶弟魔”的姐姐最終不堪重負打死了弟弟,一個一輩子老實巴交的男人,用安眠藥殺死了自己下肢癱瘓的女兒,但他内心比誰都痛苦……相比于許多同題材的影視劇 ,《骨語2》抓住了犯罪題材真正的痛點:一個案子的背後不僅僅是個人的犯罪,背後家庭、社會的問題引人深思。
在《骨語2》第一集中,扈耀之本人客串了局長一角。劇中他有一句台詞,“法律和道德之間恐怕是有着永遠無法逾越的鴻溝”,一語點破這個案件背後的關鍵所在。
談及《骨語2》與前作的差别,扈耀之表示:“這一季更多地反映了創作者本人的想法,我們想要做立足現實又高于現實,讓觀衆看完案子能有所思考的内容。”
“盡管我看到一些網友的意見,說《骨語2》不像是刑偵劇了,更像是《今日說法》欄目。”扈耀之笑道,“但是對于我來說《骨語2》是一種創新的嘗試,我想把刑偵劇的類型和生活當中發生的一些直指人心的,讓人心裡柔軟的東西,結合到一起,而不是單純地破案給人驚喜和刺激。因為一個故事的講述時間是有限的,所以對于案件本身的削弱是必要的取舍和犧牲,但我覺得這是值得的。當教員這麼多年,我最大的體會就是‘寓教于樂’。”在扈耀之看來,一個案件如果讓人看過之後能夠被感動甚至有所反思,無疑要比單純的感官刺激更讓他感到有成就感。
有人可能會問,想給社會帶來溫暖為什麼還要拍冷冰冰的刑偵法醫劇?對于這個問題,扈耀之解釋道:“最殘酷的現實從反面看可能是最溫暖的。所有事物從哲學角度來看都是一體兩面,如果沒有冷,怎麼能體會到熱?”就像莫言所說,很多所謂的痛苦和快樂都是不純粹的,人世間很多痛苦的另一面是歡樂。
《骨語2》對許多場景都進行了全新設計,比如現實中大部分解剖現場都是四面白牆,劇中解剖室裡八角形的解剖台是劇組特意設計,這在國産劇裡還是首次出現,而公安局裡的辦公室、法醫室、檢驗科等常見場景,以及90%以上的犯罪現場都是重新改造、搭建的,然而還是留下了不少遺憾。
《骨語2》拍攝期間正好趕上北京疫情大反彈,原本确定的很多實景拍攝都因為疫情管控隻能舍棄,不過扈耀之寬慰自己,“每一部作品都是遺憾的創作”。他特别感謝騰訊視頻,更夠在《骨語》之後,繼續支持《骨語2》的創作,如果有機會做《骨語3》,他還是想繼續走冷暖人生的路線,不過“第三部肯定更難做了”,“第一部是抓眼球,第二部是讓人有思考,到了第三部,我的癡心妄想就是既能抓眼球,又能讓人有思考,二者能夠完美結合。”
生活中大部分愚蠢事
多半是因愛引發的
Q 在演員方面,《骨語2》起用了原班人馬,你覺得他們和第一部時相比有什麼成長嗎?
A 都成長了,都比以前演得好了。張齡心前期介入比較早,她對于人物和故事的把握都是非常清晰的;高仁給我的感覺就是,男孩子經過四五年的成長,雖然從外表上看不出太大變化,但是内心卻成熟了很多;蔡宜達也是不那麼毛躁了,兩個新人也都非常好,特别合适。
Q 《骨語2》和《骨語》很大的不同是從一種表面的刺激感,更轉向内心的情感波動。在演員方面你是如何和他們溝通的?
A 尤其是在男女主演高仁和張齡心方面,我強調他們的表演一定要往内心走,不要演得那麼咋咋呼呼的。其實生活中警察和法醫見到屍體非常平常,對于他們來說就是司空見慣的場景,所以他們面對屍體的表現也會和我們一般人平時工作中一樣平靜。開始的時候大家還對我使用的音樂特别有意見,說你幹嘛用這麼歡快的音樂啊,應該用那種陰森恐怖的。可是要知道,對于警察或者法醫來說,他們不可能每天都生活在陰森恐怖之中,他們之所以能一直做這個職業,是因為他們永遠能看到光明,更在每一次破案過程中感受到喜悅和成就感,這是一般職業體會不到的。所以最終還是根據觀衆的需求,調整了整體的音樂風格。
Q 《骨語》和《骨語2》中的絕大部分故事,都是根據真實案件改編的。你選擇案件的标準是什麼?
A 做第一部《骨語》的時候,我的标準就是怎麼獵奇怎麼來,所以在第一部裡面你會看到各種虐待,各種分屍,總之就是為了抓眼球,讓觀衆感受到感官刺激。當時我也是第一次拍這種題材,所以我就想往極緻了做,可能會好看。
等拍第二部的時候,我就發現一個問題,因為一些原因,之前那種太過血腥暴力刺激的東西沒法再做了,再加上我本人也不想止步于此,我想挖掘這些案件背後的故事,做一些讓人溫暖的東西,探讨一些到底什麼是愛,從人性的角度去诠釋故事。
我覺得生活當中我們做的大部分的愚蠢事情,多半都是因愛所引發的。一般一提到愛都是特别美好,但是你看現實生活中,因為愛而打架争吵的、家破人亡的,這些事情多了去了。這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很多都是由愛而恨。
Q 這些年懸疑法醫類型的影視劇層出不窮,你認為《骨語》系列能夠脫穎而出的關鍵是什麼?
A 我覺得一部劇的成功首先在于編劇和演員的成功,但一部劇的失敗一定是導演的原因。一部劇之所以能好看,首先是編劇的功勞。沒有好的編劇寫出好的故事和好的人物,演員再優秀也沒有用。其次演員适合角色,演員演得好,演員之間配合得好也很重要。導演的作用就是把編劇想到的東西視覺化,首先要完成,然後如果有自己的發揮當然是最好的,再有就是在跟演員溝通的過程中能夠聽取演員的意見,并且讓演員也聽你的意見,能達到二者中和,并且大家在讨論過程中得有火花碰撞,我覺得就是好的。
創作者如果不被感動
就無法打動别人
Q 你之前的作品大部分是比較生活的題材,拍攝《骨語》之前你對法醫這個職業的了解到什麼程度?
A 特别巧的是,王雪梅(《骨語》原型)是西安人,我也是西安人,我們是老鄉,相互認識有快10年了,一起吃飯聊天很多次,飯桌上也經常聽王雪梅老師講述她的辦案經曆,每次都是聽得瞠目結舌,最早的時候王雪梅老師還給過我一本她寫的小說,所以這個東西在我腦子裡一直都有,不是說一點儲備都沒有,突然有人扔給我就拍了。
等到真正決定做這部劇了,我就更詳細去了解這個職業,包括跟随公安局去現場觀摩,跟王雪梅老師詳聊,讓公安局介紹别的法醫跟人家去了解等等。你看我們第一部《骨語》的時候,主人公是從解剖台上起床的,為什麼?因為這個職業就是這樣,經常頭一天晚上熬夜解剖,太晚了回不了家了,也沒有更合适休息的地方,就在解剖台上面睡一覺。還包括我們在劇裡呈現的在解剖室裡喝咖啡什麼的,對于他們來說都是司空見慣的,還有聽音樂、吃泡面什麼的。
Q 接觸了這麼多真實案件,也剖析了很多人性,你對于人性和愛有沒有什麼新的認知?
A 愛啊,人性啊,都是非常複雜的東西,我特别有體會。我覺得一個人在現實生活當中,他的愛發自于自身的需求。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說,你所需要的愛是哪個階層的,取決于你本身處于哪個階層。所以每個人對愛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因為每個人在社會當中的地位、環境,他的修養、認知和他所遇見的事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對愛沒有辦法給出一個統一的标準,告訴大家應該怎麼去愛。但是心懷善良去面對生活、熱愛生活,是作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人應該去努力的方向。
Q 你選擇一個題材或者故事的标準是什麼?
A 一個題材或劇本來了之後,它對我自身的打動很重要。我覺得一個創作者如果不被感動的話,就不會創作出來打動别人的東西。比如徐清子那個故事,我請嶽旸演那個父親,他來了之後,我在片場給他講這個故事,說完之後我自己哭得稀裡嘩啦,嶽旸站在旁邊說:老扈,你自己都演成這樣了,讓我怎麼演?後來在拍的時候,我還是會在監視器面前哭,可能跟我歲數大了眼窩淺也有關系,但是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因為那個故事真正打動了我。
Q 在《骨語2》的19個故事中,最打動你的是哪個故事呢?
A 是關于孩子的故事,比如剛才說的徐清子這個故事,還有蔡天浩案件。蔡天浩明明已經改邪歸正,走上人生正途,卻因為幾個小混混“掙面子”而死,當他的父親知道他真正的死因時,那種從壓抑、憤恨,到最終完全釋放的悲痛。因為我本人也是一位父親,所以這種感受特别能讓我感同身受。
我覺得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對于一個孩子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缺一不可的。一般人認為隻要把孩子送到一個好的學校,就萬事大吉了,其實錯了。孩子每天在學校呆不到8小時,其餘時間都是在家裡和父母在一起,父母跟孩子講道理,也許孩子表面會不聽,但是父母所做的所有事孩子都會看在眼裡,會模仿,所以父母的言傳身教至關重要。
文 康荦
編輯 韓哈哈
人物攝影 李英武
演員王菊 積累能量
王子異 螞蟻與蝴蝶
林墨 從“1”到“2” 少年不止
孟佳 女孩當自強
吳尊 童話照進現實
陳瑜 一枚美玉一顆星
白舉綱 又暖又帥
蔡文靜 動靜皆自如
熱依紮:多得到的就是幸運的
李娜:不再“獨自上場”
韓庚:更新路上 “庚心”依然
孟京輝:永遠戲劇 永遠先鋒
馬岩松:以曆史情感 表達未來建築
曹斐:這是一座時代舞台, 同樣也是一間世界劇場
「 2022年3月10日 扈耀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