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常是佛教裡的一個重要思想,無常不是迷信,無常是宇宙的規律,是自然的規律,也是人生的規律。要想獲得對人生的掌控,要想最終了解成功,必須先了解無常,熟悉無常。
什麼是無常?
所謂無常,即沒有一成不變的事情,一切皆在變化之中。
宇宙在膨脹,天體在運動,太陽在燃燒,電子在轉動。四季更替,萬物生長,春有春的生機,夏有夏的絢爛,秋有秋的收獲,冬有冬的凋落。
時而陰雲密布,時而晴空萬裡,時而和風細雨,時而雨疏風驟,這個自然界就這樣一直不停的在變化着,從來不會停下來,這就是自然的無常。
我們的人生經曆出生、成長、生病、衰老、死亡,正如佛教所說成住壞空,從無到有,最後又複歸于無。我們的身體内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變化,細胞在不斷的死亡,不斷的新生,據說每七年全身的細胞就會更新一遍。
我們從一無所有,到後來逐漸擁有了财富、地位、名譽、權力,但所擁有的這些也終将逝去,從無到有,又複歸于無,和自然界的循環一樣。
我們的情緒也是處于變化之中,時而快樂,時而抑郁,時而平靜,時而憤怒,時而悲傷,時而浮躁。
我們所擁有的親情、愛情、友情,也處于無常變化之中,親人會失去,情人可反目,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海誓山盟的愛情不過是我們在無常世界中對稀少的有常的一種幻想。
生命也是無常的,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我們不敢絕對的保證。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就在此刻,有人正在熱戀,有人正在失戀;也在此刻,有人正在死亡,有人則剛剛誕生;還是在此刻,有人正歡心大笑,有人則正在悲傷哭泣。
這個世界,除了變化之外,沒有不變的事物。萬事萬物都以無常變化的形式存在,這也是它們唯一的存在形式,這就是無常。
為什麼無常?
從表象上來看,是兩個因素造成了無常。
一個因素是時間的流逝;因為時間的流逝,我們的生命、财富、健康、容顔等等,注定要失去;因為時間的流逝,在時間這個緯度下,沒有能夠保持不變的事情,這就是時間流逝造成的無常。
另一個因素是因果關系的複雜性,人生的無常其實是對因果關系複雜性的一個呈現。比如,在生活中聽到一個朋友或陌生人出車禍去世的消息,人們感慨命運無常,其實背後有其複雜的因果關系。車禍的發生可能是本人酒後駕駛、疲勞駕駛或者一不留神,也有可能是撞他的人酒後駕駛、疲勞駕駛或者一不留神,還有可能他們都沒有錯,但是車輛故障,還有可能是天氣、情緒、心理、可見度、技術等方面的原因。所以說,因為因果關系的複雜性,使很多事情呈現出了無常的特點。
以上兩個因素對無常的解釋還隻是從表象上來進行解釋,其實無常的本質原因是因為運動。時間本來就是描述運動的一個概念,因果關系也是因為運動而産生,所以無常的本質還是運動。哲學上說,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萬事萬物都在不停的運動。
從電子到天體,從細胞到身體,從個體到群體,從物質到意識,都無時無刻不在運動之中。最底層的運動模式可能本非常簡單,隻是電子的運動,但電子組成了元素,元素因運動特性不同而互相組合成為分子,分子再形成萬事萬物以後,這個世界的運動就變得越來越複雜。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最終互相聯系互相制約,萬物的運動變得錯綜複雜,最終就是我們所看到的無常的世界。
無常是好還是壞?
無常讓大自然有了冬的凋零,但無常也帶來了春的生機,夏的絢爛,秋的收獲。
無常讓大自然有雲卷雲舒,但也有晴空萬裡,有風雨雷電,但也有雨後的彩虹。
無常讓我們走向人生的暮年,走向衰老和死亡,但無常同樣讓我們從無到有,從出生到成長,從蒙昧無知到覺醒,讓我們領略不同的人生。
無常使得所有快樂轉瞬即逝,同時也使痛苦終将逝去,這不也是很公平的嗎?
無常帶給我們失望,也帶給我們希望!
倘若沒有無常,我們就失去了美麗的大自然,失去了無限可能的人生。
倘若沒有無常,黑夜永遠等不到白天,低落的心情永遠等不到開心,離别的人永遠等不到相聚,得病的人永遠盼不到恢複健康,這樣的世界想想就覺得很糟糕,不是嗎?
因此,無常隻是一個基本的規律,他不好也不壞。在無常看來,沒有好壞善惡之分,它隻是按照規律行事。我們之所以認為無常是不好的,是因為我們隻想享受它帶來的好處,而不願意承擔它帶來的壞處;是因為我們隻看到它從我們這兒拿走了什麼,而沒有看到它送給了我們什麼。
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随。”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這個世界都是一體兩面的,沒有易就沒有難,沒有高就沒有矮,沒有前就沒有後,沒有痛苦那就沒人知道歡樂是什麼,沒有醜那就沒人知道美是什麼。同樣,對于無常,接受它就要接受每一面。
無常就像一個面貌醜陋但内心溫柔的怪人,不熟悉的人害怕看見他的臉,熟悉的人就能和他愉快的相處。
如何對待無常?
首先要去真正的認識無常;
懂得去追究世間的實相,去分析事物的生滅而洞察緣起的道理和無常現象的人,才是一個真正懂得生命的人。因為唯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唯有建立在對無常的真正認知和深入理解的基礎上,才是真正心靈的解脫。這種知道必須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真知,而不是聽别人說說,或者背幾句“人生無常”的句子便算數了。真正的認識無常,可以讓我們生活的更好。
其次要感恩無常;
為什麼要感恩無常呢?讓我們從無談起,本來我們不是一無所有,而是我們原本就不存在,後來因為無常變化,我們從無到有,開始存在。再後來,我們從出生時的一無所有,到後來慢慢長大,學習了很多知識,經曆了很多人生,擁有了一些金錢、能力、地位、工作、家庭等等,我想我們不能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因為無常,我們才得以存在,因為父母的撫養,我們才得以長大,我們不能認為父母撫養我們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也不能認為每天都有東西吃來維持生命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無常創造了我們,又創造了一個世界讓我們得以維持生命,所以我們應該心懷感恩,即使吃一頓飯,都應該心懷感恩,即使一次呼吸,都應該心懷感恩。
但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論得到了再多,我們很少有人會去感恩,我們有再多也不會幸福,我們總在觀察别人是不是比我們擁有的更多。我們得到了這麼多,不知道感恩就罷了,但一旦無常從我們所擁有的東西中拿走什麼,我們就暴跳如雷,痛不欲生,也隻有在這個時候我們仿佛才意識到無常的存在,但不論如何,無常該拿走的還是要拿走,不管你是不是願意。
如果無常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他一定會想,這些都是我給你的,我憑什麼不能拿走?你憑什麼不讓我拿走?當初給你的時候你怎麼不說不要呢?但無常不說話,他認為這無需解釋,當初給你的時候不征求你的意見,拿走的時候也不考慮你的感受,他隻自顧自的運行着,剩下的就交給你去感悟了。
第三,放下對常的執著;
放下是佛教中常用的一個詞,其含義很廣,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放下對常的執著。佛陀是一個智者,他看破了這個世界的無常,看透了苦的根源,佛陀認為:“世界的真相是無常,但人們喜歡追求有常,而這兩者之間的矛盾便是痛苦的根源。”如果人們不放下對常的執著,那麼就是一直在試圖對抗真相,那麼永遠無法獲得解脫。無常本身并不使人們痛苦,拒絕接受無常,不放下對常的執著才是真正的痛苦之源。
最後既然所有的東西都最終要失去,那努力和奮鬥還有意義嗎?
無常的思想是不是過于悲觀了?無常并不是悲觀,無常隻是對這個世界規律的一個描述,無常也不是反對人們的奮鬥,無常隻是告訴人們不要太過執著。你可以努力的奮鬥,但如果你認為努力的奮鬥就必然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且可以将這個東西永遠的據為己有,那麼就是太狂妄自大了。
有句話說的好,絕對的樂觀建立在絕對的悲觀基礎之上,我對未來是絕對的悲觀的,因為我知道一切終将逝去,但對當下卻是絕對樂觀的,知道這個當下才是唯一可以把握的東西,所以倍加珍惜,甚至沒事的時候我會去體會呼吸中的喜悅。
把心安住在每一個當下,不念過往,不畏将來,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