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俗語是農村一句古老的民間俗語,帶有古老的民間氣息。這句俗語是指在古代社會,因為農村貧窮落後,民不聊生,生活困難,人們渴望美好的幸福生活的時候,祈求日子越過越好,才出現的事情,帶有舊社會的印記,在當今社會是根本不符合社會現實的,是早已失去存在的現實意義。現在在農村隻有一些老年人,在過去貧窮落後的時候聽到他們的長輩,經常說起或者告訴他們,而流傳至今的古老俗語。
在古代社會由于社會落後,生産力低下,經濟不發展,廣大農村農民的日子非常艱難,生活非常困難,愁吃愁穿,過着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窮苦生活。那個時候很多農村男子漢,因為貧窮找不到老婆,而成為光棍漢直至一生終老為止。有的農村人因為比較殷實,生活條件稍微好點,因為勤勞,日常生活才過得好點,基本上能夠保持溫飽狀态。因此,這些農村人能夠找到一位出身貧寒的農村醜陋的女人為妻,過上正常人的生活,就算非常好的家庭條件。所以,在那個時候,“醜妻”就成為窮苦人家的美好向往,就把“醜妻”當作當時家中的第一件寶貴的事情,能夠使家庭延續香火,傳宗接代。
“薄地”是那個時候,農村人生活的必要條件,是生活的來源。薄地是比較貧瘠的土地,種植的莊稼生長狀況不良,旱澇不能保收,産量很低,每年收成不多。盡管如此,那個時候的農民家庭有了一些薄地以後,能夠通過自己辛勤的勞動,每年能夠或多或少的收獲一些糧食,維持一家人的生活,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但是那個時候很多人因為貧窮,那些薄地都保留不住,如父母因病或者死亡,或者缺少住房,就要變賣薄地,換起錢财解決目前的當務之急。後來一家人将會失去生活的來源,使家庭生活變得更加貧困,有的人變成貧苦的農民,甚至淪落街頭,成為要飯的乞丐。在那個時候,一個家庭能有一些薄地能夠維持一家人的日常生活,也是非常滿足的,非常富有的家庭,所以薄地當時就稱為一個家庭的寶貝。
在古代社會,由于很多農民失出了土地,旱澇保收的土地都淪落到了一些發财的地主手裡,成為富有的财産土地。而這些失去土地的人,自己家裡剩下的薄地,都甚至保留不住,都要變賣換取生活的資源,解決家庭的緊急之用。即使家庭裡有了一些薄地,也隻能種植糧食,還不能大量種植棉花。在過去社會,人們的穿衣,全靠自己種植棉花,通過家裡的婦女紡線織布來縫制衣服。因此沒有土地或者隻有一些薄地的農民,乃至光棍漢,生産的棉花是非常少的,不能夠滿足一家人穿衣服的用量。因此,冬天身上穿過的陳舊的破棉襖是非常珍貴的,比寶還重要,可謂“破帚自珍”。所以,在當時社會裡家裡的破棉襖肯定是一件非常珍貴的寶貝,因為冬天隻有靠它,才能熬過寒冷的冬天。
總之,農村俗語“醜妻薄地破棉襖”之所以成為農民的三件寶物,是隻有在過去農村舊社會,社會落後生産力非常低,經濟不發展,農民過着食不果腹,衣不遮體,饑寒交迫的貧困的生活,才能存在。當然,現在農村已經解決了溫飽,脫貧緻富,絕大部分農民都過上了小康生活。這種醜妻薄地破棉襖的社會現象再也一去不複返了。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并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鄂東三農,一起探讨三農問題,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