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寫現代詩是不大讨好的一件事情。這一方面是因為我國的古詩浩如煙海,底蘊過于深厚,尤其是唐詩的巅峰,現代詩根本無法企及。另一方面,很多不錯的現代詩,都存在着被誤讀的情況。
1983年,詩壇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情。當天是一個全國詩歌評獎大會的頒獎儀式,31歲的著名女作家舒婷,登上領獎台。還沒說話,她就當衆落淚了。她哭着說:“女人寫詩怎麼這麼難。”舒婷是當代詩壇最有名的女詩人之一,她的代表作《緻橡樹》,在一個情感壓抑的年代,高喊出對愛情的嶄新見解和熱切呼喚。這首詩,可以說影響了當時很多年輕一代,如今也入選了人教版高中語文課本。
但就是這麼一個獲獎無數的知名女詩人,卻在當年因為一首情詩,被人告狀,說她這首詩“不正經”。這便是舒婷淚灑領獎台的緣由,她的一句“女人作詩太難了”,道出了内心無限的辛酸和無奈。究竟她寫了一首怎樣的詩呢?
《往事二三》
一隻打翻的酒盅
石路在月光下浮動
青草壓倒的地方
遺落一隻映山紅
桉樹林旋轉起來
繁星拼成了萬花筒
生鏽的鐵錨上
眼睛倒映出暈眩的天空
以豎起的書本擋住燭光
手指輕輕銜在口中
在脆薄的寂靜裡
做半明半昧的夢
這首詩作于1978年5月23日,為舒婷朦胧詩的代表作之一。之所以被批評,就是因為其中一句“青草壓倒的地方,遺落一隻映山紅”,有人說這分明就是“野合”。不得不說,這樣的“批評”有一定的時代内容和背景。實際上,這位批評者或許并不具備起碼的詩歌鑒賞能力。對于現代詩,尤其是現代朦胧詩的意象和意境,不能通過字面的意思去加以簡單歸納。也即是說,不可簡單地望文生義。
此外,詩歌創作,是極為個人化的書寫,作者到底要營造怎樣的意境,一千個讀者會有一千種看法,不能以一種理解概括全部。至少,在筆者看來,并不認同“批評者”所謂“野合”的觀點。實際上,朦胧詩是很難懂的,舒婷這首尤其難懂。那麼讓我們從詩歌的純粹角度出發,看看舒婷到底寫了什麼。
要理解這首詩,首先要找出它的詩眼,那就是“半明半昧的夢”。這首詩寫得就是詩人,或者說一個像詩人一樣的年輕女子的似夢非夢、亦真亦幻的内心情感世界。
舒婷的巧妙之處,就在于運用一些意象,将難以書寫和描述的意境,寫得搖曳生姿,情味盎然,又清新可愛,質樸生動。全詩最巧妙,最重要的一個意象,是“萬花筒”。這個意象是全詩的重要紐帶,“萬花筒”中的意象,“打翻的酒盅”、“石路”、“月光”、“青草”、“映山紅”、“繁星,這些都是詩人精心營造的優美的幻境或者夢境。
這種似夢、似真,便是舒婷朦胧詩的絕妙境界。由于似夢,才美,值得期待;因為似真,才不矯揉、不造作,又親切可感,感傷而素樸。或許也是因為這“真”,才被批評者抓住了“把柄”,認為是如何“不正經”。
不管是意境上遣詞上,這首詩都是一首現代詩的佳作。因為自己的誤讀就來批評舒婷,對她是不公平的。這也讓人想到當代詩壇名家食指對農村女詩人餘秀華的批評,歸根到底都是因為她寫詩太直接了。如果寫得如舒婷這首詩般朦胧會被誤解,寫得如餘秀華一樣直接會被說俗氣,那對女詩人來說寫詩确實太難了。現代詩确實不如古詩優美,但一代人有一代人之文學,現代詩的成長需要我們的包容,大家說是不是?歡迎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
202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