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沉渣檢查會出現在尿檢查的化驗單上,這是用顯微鏡對尿液中沉澱物進行檢查,識别尿液中所包含的細胞、管型、結晶、細菌、寄生蟲等各種病理成分,輔助對泌尿系統疾病做出的診斷、定位、鑒别診斷及預後判斷的重要常規試驗項目。
尿沉渣檢查有什麼意義?
1. 紅細胞(RBC,ERY):正常人尿中排出紅細胞甚少,正常成人12小時尿沉渣中紅細胞計數(艾迪氏計數)<50萬。
應注意正常人特别是青少年在劇烈運動、急行軍、冷水浴,久站或重體力勞動後可出現暫時性鏡下血尿,這種一過性血尿屬于生理性變化範圍。女性患者還應注意月經污染問題,應通過動态觀察加以區别。
紅細胞為尿沉渣成分中最重要者,成人每4~7個高倍視野可偶見一個紅細胞,如每個視野見到1~2個紅細胞時應考慮為異常。血尿又可根據紅細胞的多少,分為鏡下血尿及肉眼血尿。
通常來自腎小球病變的紅細胞,其形态常有變異,出現不同于正常圓餅狀,而可以見到不同規則的棘形、毛刺形等,即異形紅細胞。而來自腎盂、輸尿管、膀胱的紅細胞則形态比較完整。
并不是大家想像中的紅細胞樣子吧
如每毫升尿中異型紅細胞>8000個,對腎小球性血尿的診斷有一定價值。
有時尿中潛血陽性,但尿紅細胞鏡檢不一定有紅細胞,因此要注意尿潛血與尿紅細胞的區别,尿潛血不能代表就一定是血尿。
2. 白細胞和膿細胞:在正常尿中可偶然見到1~2個白細胞/HPF,正常成人12小時尿沉渣中細胞及管型計數(艾迪氏計數)<100萬,如果每個高倍視野(HPF)見到5個白細胞為增多。
女性陰道炎或宮頸炎、附件炎時可因分泌物進入尿中,除有成團膿細胞外,常伴有大量扁平的上皮細胞。
尿中有白細胞時看着會略顯混濁
3. 吞噬細胞:吞噬細胞比白細胞大,為含吞噬物的中性粒細胞,可見于泌尿道急性炎症如急性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等,且常伴有白細胞增多。
4. 上皮細胞:正常尿中無或偶見移行上皮細胞,在輸尿管、 膀胱、尿道有炎症時可出現。
在尿中出現腎小管上皮細胞常提示腎小管病變,觀察尿中腎小管上皮細胞,對腎移植術後有無排斥反應也有一定意義。大量出現應警惕移行上皮細胞癌。
5. 管型:正常成人12小時尿沉渣中管型計數<5000個。尿中有大量管型時,說明腎實質有病理性改變,表明病變在腎小球或腎小管。
常見管型的臨床意義如下:
6. 晶體尿:檢查晶體尿有助于結石的診斷,對結石進行有效治療後晶體可減少。
如尿中尿酸、草酸鈣、磷酸鹽等經常出現于新鮮尿液中,并伴有較多的紅細胞時,應懷疑結石的可能;如檢出胱氨酸結晶可确定為胱氨酸尿症;磺胺藥物結晶如在尿中出現,對臨床用藥有參考價值。
要了解更多腎病防護和中醫養生知識,請關注本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