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筆下的“九斤老太”是個人物!她的那句憤世感言比較著名:“從前,天氣也沒這般熱,豆子也沒這般硬······!”現在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似乎是說,人 老了體質下降,牙齒掉光,自我感覺事事不如從前,從自身說來确是如此,如果從社會上一些事物觀察頓就覺得“九斤老太”說的話不無道理!
我,老朽!六十有七,承蒙現在身體還算康健,牙齒也還咬得豆子!自我感覺心理狀态還算年輕!所以,春節期間也和年輕人去廟會擠擠,看看熱鬧!
進了廟會,人頭攢動,摩肩接踵!這裡看看,那裡瞧瞧!頓覺心裡無限暢快,好像又回到自己年輕時候。
走的路多了,肚子漸漸空了起來。又加上自己本來嘴饞,就想在肚裡填些食物————
不遠處,有一老北京小吃的攤位!這可是老北京傳統名小吃!
走近前去,棚沿上挂了許多寫了小吃名稱的木牌,品種的确很全。我坐在桌前的木凳上就點了一碗“面茶”,攤主很熱情,忙說:“您稍等,我馬上給您沖!”我聽 了立時心中疑問:“嗯?不對勁!面茶怎麼是“沖”?”攤主可能看出我臉上的表情凝重起來,也可能以為我沒聽懂,逐又解釋道:“我的面茶是正宗的老北京風 味,裡邊有······!”
攤主沒想到我就是正宗老北京人,盡管他說的原料都對,可是這一個“沖”已經說明徹底改變了面茶的制作流程!北京的面茶是用北方出産的小米面或黍子面 磨成細面,放進一點堿,用鍋熬成糊糊,吃時用大勺滿滿的盛在白瓷碗裡,再用“癢癢撓”一樣的竹制工具淋上厚厚的麻醬,然後再用裝滿芝麻鹽的鐵罐灑上一層 “芝麻鹽”。吃的時候不能用羹匙和筷子,而是直接用嘴去喝,喝起來又熱又香,一碗面茶喝完了,那碗也就幹淨不留一點殘留物,這才是老北京面茶的正宗做法和 吃法,與攤主說的用開水“沖”毫不沾邊,茶湯才沖呢?是因為他的制作不對,不是正宗卻自稱正宗,打着老字号的大旗卻亵渎了北京小吃的精良。
面茶沒喝,空著肚子轉身颠了!
由此,想到了更多——電視上經常有介紹北京小吃制作的節目。一次,正在說“豌豆黃”,那制作者也是京城某著名小吃店的“師傅”,他一邊制作一詳細的解 釋:“···在豌豆茸裡再加上‘瓊脂’···!”我當時的氣就不打一處來,簡直是胡說,粗制濫造的不像話!“豌豆黃”裡怎麼能有瓊脂?吃“豌豆黃”就要品 味它的軟,沙,香,甜,假如放進這種“魚鱗膠”就會使豌豆沙快速凝固而失去它的純真和質樸。怪不得一次買來一坨吃在嘴裡又硬又艮,隻吃了一口就全都扔進了 垃圾桶,原來裡邊加了‘瓊脂’,隻是可惜了那幾張人民币扔給了假冒真傳的冒牌貨!
北京的“牛街”是回民聚集地,那裡的回民小吃很有名,不少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就打着“牛街”的旗号四處招搖,不知道是牛街的小吃在逐步退化還是假冒僞劣都在進取。
“驢打滾”制作時多加涼水少放料,雖然外表看來還是原樣,可現吃起來軟塌塌稀糊糊!
“切糕”也沒有切糕樣,一股子江米飯堆在一起,塞上幾個紅棗,名不副實!
“炸糕”也一改應該是黃米面做的,改成了江米面,也将就湊合!
“盆糕”看起來倒是用黃米面做的,大概制作時沒用開水燙面,一股子發苦的味道!
“鹵丸子”既不好看又不好吃,又鹹又硬,裝在碗裡就像是熱乎乎食草動物的排洩物!
“灌腸”的刀工應該是滾刀塊,現在的切片即薄且大,用油一煎又硬又幹,好象是在嚼馬掌······!
我以為,老字号必須老傳統,老産品必須老工藝。如果改變也要越改越好強似從前才對,可是目前的北京小吃那一樣還算正宗?那一樣不是粗制濫造偷工減料,名稱還是那個名稱,實物已經遠遠不如從前,難怪現在的北京小吃本地人不屑一顧;外阜朋友嘗後罵娘!罵誰的娘?祖宗蒙羞了!
盡管現在來北京的人多,商家不愁貨賣不出去,而且機械化減輕了人的勞動強度,但是,尤其是傳統食品要盡量的靠近原始工藝遵循祖宗的章法,才可以最大的保護它的品質和味道,因為這些著名食品經過長時期的鍛純已經被大衆接受和認可,而不是粗制濫造有名無實。
北京小吃的老師傅老專家還在不在?不知道!如果還健在是不是知道北京小吃在一天天退化?
現在的小吃“師傅”上崗前是不是要經過正宗的技能培訓而不是在工作中偷奸耍滑?不知道!
既然北京小吃已經成為一個食品體系,有關部門有沒有一個質量标準?也不知道!
我隻知道現在去品嘗北京小吃就像“九斤老太”又回來了,從前的北京小吃肯定比現在的好吃!不管價錢高低,那可是實實在在的貨真價實!
(轉自新浪博客:五色土)
閱讀往期内容請點擊“閱讀原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