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有記者從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了解到,目前德雲社已經确定來濟南。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在第一時間向德雲社管理人員求證,對方回應說,此次德雲社落戶濟南是以濟南文旅發展集團為主導的。
半個月前,濟南文旅發展集團董事長修春海透露,“德雲社落戶濟南現在已經基本确定”,一句話讓許多濟南市民翹首以盼。如今靴子終于落地,消息一出,引發網友的一片叫好,“濟南這個網紅城市又多了一個打卡地!”
德雲社濟南劇場落成,将使德雲社在國内擁有的劇場數目增加至10家,包括此前的6個北京劇場、黑龍江劇場、吉林劇場以及南京劇場。
如今德雲社擁有9支演出隊、400多号演員,一年的演出在4000多場以上。德雲社的演出隊在各個分劇場實行輪流演出,但是有德雲社粉絲分析說,身為山東人的李鶴彪和劉鶴春以後可能會常駐濟南劇場演出。
此前曾有傳聞說,濟南多家單位曾邀請過郭德綱來濟南開德雲社,都被他一一謝絕,郭德綱的理由是,他的同門師弟李濤開的芙蓉館在濟南,所以他不能去。
早在2013年,德雲社曾在西安開過一家小劇場,但是僅僅半年就停辦,有傳言說是因為和當地的相聲團體青曲社存在競争關系。因此有人猜想郭德綱不來濟南是想避免同行競争。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為此向芙蓉館館長李濤求證,李濤對此予以否認。他說,“好多年前我就建議郭德綱來濟南開劇場,濟南畢竟也是中國曲藝的重碼頭,他不來說不過去。但是當時的條件不允許,沒有政府、資金的支持,以私人的名義過來開不好辦。”
李濤對于德雲社落戶濟南十分看好,“德雲社現在牌子越做越大了,成了曲藝的一面旗幟,它能來對于濟南曲藝的發展肯定是有很大好處的。”
濟南曾與北京、天津并稱為曲藝的三大碼頭,相關方透露,将德雲社引進濟南就是想要重新打造濟南這個曲藝大碼頭,重現濟南“曲山藝海”的風采。
“北京學藝,天津練活兒,濟南踢門檻兒”,這是曲藝界的老說法。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朱文龍曾對濟南的曲藝碼頭曆史有過詳細梳理。
在1920年前後,天津相聲藝人萬人迷在趵突泉内的望鶴亭茶社演出,一時間名動濟南城,這就是相聲傳入濟南的開端。
20世紀30年代中後期,濟南相聲已經有了無數的聽衆,表演水平也達到了巅峰。而這一時期代表濟南相聲最高水平的演出團體是位于大觀園的晨光茶社。
晨光茶社的創始人叫做孫少林。孫少林1923年出生在天津,在來濟南演出前夕,相聲泰鬥馬三立老先生對孫少林說:“你跟着你師父到濟南闖碼頭,不能再叫‘大萊子’了,我給你取個名,就叫‘孫少林’吧,但願你們爺倆能夠三拳打出個少林寺,一炮震響濟南府。”果然,孫少林在濟南一炮打響,名鎮山東。
1941年,孫少林在濟南表演完成之後,他覺得濟南是一方曲藝寶地,完全可以落腳謀生。于是在1943年,孫少林創辦了晨光茶社。
在相聲界,孫少林與張永熙、侯寶林并稱,被譽為“南張北侯中少林”。據說當時的相聲名家如侯寶林、張壽臣、馬三立等都來過晨光演出。
當年,全國各地的相聲演員都要到濟南晨光茶社來“拜碼頭”,在圈内漸漸流傳出了“北京學藝,天津練活,濟南踢門檻”的說法。
這踢門檻兒,有兩重含義。一個是踢觀衆的門檻。濟南觀衆見多識廣,不是輕易就能糊弄的。到晨光茶社演出,會的段子少了不行,而且不能僅會那些大路活,還應該有新鮮活、絕活,觀衆看了覺着過瘾,服氣,才會歡迎。
二是踢晨光茶社演員的門檻。能在晨光演出立足的,都身負絕技。一般水平,到了晨光,隻是看看聽聽,學學,連上場的機會都沒有。沒有真本領,即使名家引薦,勉強登台,最終也難以立足。
2006年,在濟南市曲協、孫少林先生的兒子孫小林等人的多方努力下,晨光茶社在大觀園重新恢複。
如今,濟南的曲藝文化氛圍日漸濃厚,除了晨光茶社,還有芙蓉館、江湖藝社、南豐戲樓等曲藝社,德雲社的到來,必将讓濟南的曲藝事業更上一步台階。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劉雨涵
(壹點号 屬娛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