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特卡洛決賽之前,我在公衆号裡寫道,“考驗如火,正在淬煉真金”。可當晚我守在電腦前看盧布列夫和西西帕斯的這場決賽直播時,卻沒有等到如火如荼的比賽。
相反地,整場比賽如蒙特卡洛的天空一樣,陰霾滿天又濕氣漉漉。面對網帶對面西西帕斯密不透風的防守和犀利的進攻,一向眼露兇光和殺氣的盧布列夫目光冷滞,打得既無章法又無辦法,連丢兩盤輸掉了這場職業生涯最重要的決賽。
賽後的媒體報道标題,充斥着最常見的字眼——“直落”或“完勝”,而我最不喜歡的就是這種毫無波折的比賽。
如果你不是場上某位球員的鐵粉,也沒有參與賭球,而僅僅像我一樣是個立場中立、期望看到一場緊張激烈充滿波折甚至富有戲劇性的比賽,那你一定能理解我的心情。
在看比賽的觀衆之中,相信像我這樣的人也為數不少。如果不是因為疫情導緻空場比賽,如果像2019年那樣有很多買票入場的觀衆,那今年這場決賽估計也沒太大意思——最起碼買票的錢花得不太值當。
就好比,同樣是大滿貫決賽,同樣是300美元的票價,觀衆們一定覺得五盤大戰比直落三盤看得更過瘾,錢也花得更值。
撇開錢的因素不談,單單從比賽的觀賞性角度來說,“直落”“完勝”“一邊倒”的比賽肯定不是一場好看的比賽,更不太可能成為載入史冊的偉大比賽。就比如,2008年的溫網男單決賽,如果不是打滿五盤,如果不是充滿懸念,如果中間沒有那麼多波折,肯定不會被稱為“史上最偉大的網球比賽之一”。
懸念和不确定性是體育比賽最令人着迷的地方。如果一場比賽的輸赢在賽前就已失去懸念,或是在沒有結束之前就已早早失去懸念,那肯定不是一場扣人心弦、令人難忘的比賽。照這個思路想下去的話,最極端的例子就是——如果可以看現場直播,那幾乎沒有人願意看賽後的回放。
同樣地,如果一場比賽中間沒有波折,那也算不上精彩激烈、緊張刺激的比賽。一場網球比賽通常耗時1個小時以上,在這麼長的時間内,幾乎沒有人能從頭到尾保持高度的專注,某一方一旦失去專注,他的競技水平就會明顯下降,而另一方則會乘機提升狀态,這便是絕大多數網球比賽都會充滿波折和起伏的原因之一。
對于觀衆來說,看比賽也是分境界的。如果看比賽時不停地聊天、看手機、吃零食甚至剪指甲,這顯然是第一境界;能遵守觀賽禮儀、自始至終認真看完比賽的,這是第二境界。
在我看來,能全身心地融入比賽,甚至在比賽中有強烈的代入感,能準确捕捉和把握到球員的内心,看得懂他的戰術,與他的心理起伏同頻共振,激動着他的激動,懊惱着他的懊惱,堅定着他的堅定,彷徨着他的彷徨,這便是觀賽的最高境界。
像2008年溫網男單決賽那樣偉大的比賽可遇不可求,但對于一些分量較重的比賽,尤其是大師賽或大滿貫的決賽,我們期望它是充滿懸念的,最起碼能在比賽進程中看到波折和起伏,最起碼它能配得上那麼重的分量。
遺憾的是,蒙特卡洛的這場決賽卻是個例外。整場比賽打的很沉悶,盧布列夫狀态一平到底,進程幾乎沒有波折。如果汽車拉力賽的賽道全是直道沒有彎道,全是一字排開的飛馳而沒有競速追趕,那簡直無聊平淡之極。
盧布列夫與納達爾的1/4決賽,看得我血脈贲張,高呼過瘾。盧布列夫與西西帕斯的決賽,看得我哈欠連天,幾欲昏睡。
這便是“直落”和“完勝”的無趣之處。(來源:網球之家 作者:雲卷雲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