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卦卦象
接着上一篇 易經詳解第33篇—站在相同的立場上,将心比心,就是同人 的内容,我們來看同人卦的爻辭。
初九:同人于門,無咎。
象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出門交朋友
初九爻是要我們打破門戶的成見。爻辭很直白,翻譯過來就是,出門求同,沒毛病。小象說“出門同人,又誰咎也”,出門同人,又有誰會出問題呢?爻辭和小象都告訴我們不要老待在家門裡,要走到外面去交朋友,并強調,放心大膽地走出去,不會有問題。易經裡提到“出門”的,隻有兩個地方,同人卦和随卦,同人卦初九爻:“出門無咎”,随卦初九爻:“出門交有功”,兩個出門,都沒毛病。這一爻雖然沒有到達卦辭“同人于野”的高度,但已經超越了一門之内的狹隘的近親關系。
六二:同人于宗,吝。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同人于宗
六二陰爻居陰位,文明中正,是同人卦的卦主,其餘五個陽爻,都向六二求。二跟五、一跟三、三跟六,這三組爻位彼此的關系叫“同宗”。“宗”在這裡就是指九五,“同人于宗”,是說六二得同于九五。二爻和五爻,剛柔中正,時位相應,兩相親密,可以說是盡善盡美,放别的卦裡可能都是最佳組合,但這是同人卦,是要“同人于野”的,有更高的追求,光“同人與宗”可不行。并且六二和九五過于親密,又不免偏私,有失至公大同,不符合大同的理念。比如對三爻和四爻來說,他倆見到六二和九五這麼親密,自己求同不得,難免心生嫉妒,這就是爻辭說的“吝”。吝,小疵也。
小象說“同人于宗,吝道也”,這個“道”最值得玩味,是說目前還沒發生“吝”的情況,但是有“吝”的征兆。
《彖傳》對六二爻有高度的期許:“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因為六二是下卦離卦所代表的文明的中心,這是從卦的整體來看的,落到具體這一爻的時候,發現人的私心作祟,她不肯放開心胸與人交往,出問題了。理想和現實産生落差,六二隻認九五,不跟其他人往來。其他陽爻想跟這個唯一的陰爻互動卻求而不得,紛争就會出現,“吝”就随之産生了。
圈内排斥圈外
“同人于宗”,就是跟誰談得來,看誰不順眼,随之畫圈,圈内把圈外排除,接着出現的就是相互傾軋,這個結果隻能是“吝”。一旦把圈子破掉,真正放開,爻一變就是乾卦,合乎天理,勇猛精進,自強不息,什麼資源都進來了。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
象曰:伏戎于莽,敵剛也;三歲不興,安行也。
伏戎于莽
九三沒有同人的概念,陽居陽位,性情剛烈。他跟六二都在民間,距離近,跟六二又是陰承陽,柔承剛的關系,自認條件也不錯,憑啥自己不能“近水樓台先得月”呢,就起了心思,要跟九五剛一剛。“伏戎于莽”,“伏”是埋伏,“戎”是刀兵,“伏戎”就是伏兵,“莽”是林莽。在叢林深處埋伏好兵馬,想一舉鏟除九五這個“情敵”。九五如果從上卦到下卦來探視六二,就在他的必經之路上幹掉他。“升其高陵”,埋伏好之後,把土山壘高,每天跑到山上顧望,刺探敵情,“三年不興”,三是多的意思,等了很多年,沒找到動手的機會。
強大的敵人
小象說“伏戎于莽,敵剛也;三歲不興,安行也”,九五太強了,你剛他比你更剛,早有防備,跟六二的關系也不受挑撥,免疫離間,明的,暗的,九三都沒有機會。“三歲不興,安行也”,安,是語氣詞,意思是,怎麼能行呢?行不通的。“敵剛也”,九三的敵人嚴格來講,不止九五,上卦的三個陽爻都是他的敵人。九五跟六二親同,他視為敵人,另外兩個陽爻,也想跟六二親同,就得從九三經過,這對他來說,也是不能忍受的。所以九三實際上,是以一己之力在對抗上卦的三個陽爻,這怎麼頂得住。沒有機會,乖乖收兵。這一爻隻講了現象,沒講吉兇,有兩個含義。一是九三有想法這是正常現象,誰讓六二隻認九五呢。二是九五爻也知道自己有些理虧,沒有跟九三計較。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象曰: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
乘其墉
九四爻剛居柔位,不中不正,同時他在上卦,雖然不中不正,但要論實力,是比九三要強的,至少也是一方諸侯。他知道九三“伏戎于莽”,也知道九五的強悍,在九三和九五的較量中,他不明确表态支持誰,在九三“升其高陵”的時候,他也“乘其墉”,“墉”,指城垣,登上城牆觀望。他在看形勢的發展,想着如果九三有赢的迹象,就在關鍵的時刻幫他一把,以期事成之後可以分一杯羹。如果九三要敗,在敗之前就先捅他一刀,左右沒他什麼事。一腳向外,一腳向内,兩頭都不虧,看哪裡有便宜可占就站哪頭,典型的騎牆派。這個算盤打得不錯,然而并沒有用。九四和九三的處境一樣,在同人卦的大環境裡,這些伎倆都是白費心機,形勢不允許。最後九三爻直接放棄了,跟九五沒有打起來,自然九四也沒有便宜好撿。“弗克攻”,九三停下來之後,九四就更不可能赢了,這時候他想到九五的剛健中正,幡然醒悟,悔過改善,結果是變兇得吉。
悔過改善
小象說“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義弗克”,就同人卦的大義來說,九四不可能赢。“其吉,則困而反則也。”為什麼“乘其墉”還能獲“吉”,原因就在“則困而反則”這五個字。第一個“則”是“因為”,“而”是“能”,帶入一下,“因為困能反則”,所以獲“吉”。這是說,“乘其墉”的行為不僅得不到好處,還會使九四陷入困境。“反則”的“反”是回歸,“則”是“乃見天則”的“則”,就是回歸到卦象“天火同人”的基本面,按照同人卦的規則辦事:與人為善、和平處理紛争,誰都不可以挑起沖突、滋生事端。九四一開始沒安好心,後來碰壁之後及時回頭,并遵守同人卦的規律,最終獲“吉”。
提另外一個小點,《易經》裡凡是講“不克”的爻,都是陽居陰位。陽爻剛強,想進攻;但是在陰位,就打不赢,所以有“不克”的結論。這一爻,和訟卦的九二、九四爻,都是這個情況。(訟卦九二、九四爻辭出現“不克訟”)
九五:同人,先号啕[táo]而後笑。大師克相遇。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師相遇,言相克也。
先号啕而後笑
九五這個君主,當然要用“同人”來号召天下,所以卦辭裡有“同人”。可是号召不一定就有人理,九三打埋伏,九四騎牆派,跟他就不同心。三、四、五,三個都爻都有各自的問題,九五在君位,應當與天下同應,而不是隻跟六二親密,這樣不是大同之道。九五的這個行為,就被九三九四所嫉妒,他們在中間隔絕阻撓,使九五跟六二不得相遇。相應卻因為阻礙不能相遇,那是很憂傷的,就像兩個相愛的人,因為山川阻隔不能在一起,爻辭用“嚎啕”來形容九五的心境,“嚎啕”,是悲憂過甚的大哭。“先号啕而後笑”,最終還是相遇了,先大哭後大笑,“後笑”,是相遇的笑。相遇的原因是“大師克”。九五用強大的武備實力,往那一擺,震懾下面兩個爻,産生效果了,一個是“三歲不興”,知難而退;一個是“弗克攻”,困而反則。最終九五和六二得以相遇。這是王道思想加武力保證産生的結果,一方面“同人”的理念對九三九四有些許感化,另一方面九五有強大的實力做後盾。你最好聽“同人”的,自己讓,不讓,我就打過來了。
我們的導彈之父錢學森先生曾經說過:“手裡沒劍和有劍不用是兩碼事”,九五本身如果沒有強大的實力,再好的思想也執行不下去。
正直守中
小象說“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師相遇,言相克也。”“同人之先,以中直也”,“以”是因為,“直”是正直,“中”是合乎中道。這句話有省略,我們可以自己補上,“同人之先号啕而後笑,以中直也。”是說九五“先号咷而後笑”,是因為他中直。
彖傳講九五,用了中正,這裡用中直,有什麼區别呢?九五跟六二,剛柔相應,上下相洽,看着像私情,實際理是正的。似私本正,就叫“直”。孔子說“以直報怨”,也是這個意思,你攔我不讓我跟九二相遇,我還不能采取措施麼。采取的措施,看着是為了自己,有偏私之嫌,實際是正常反應。“大師相遇,言相克也”,九五有雄厚的實力支撐,九三九四要是真的敢動,絕對被收拾得妥妥的。克,這個字把它拆開,上面一個十,下面一個兄,十兄弟住在一塊,可不就會産生矛盾麼。“相克”,就是講三、四、五三個爻有矛盾。“大師相遇”,最終六五得時得位得勢,武力擺出來,克制住了九三九四,跟六二成功相遇。
大師相遇
在系辭傳裡,孔子對這一爻,做了特别的發揮,我們來看下,内容在《系辭上傳》第八章。
"同人,先号啕而後笑。" 子曰: "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xiù]如蘭。"
君子之道
“出”是出去做事、“處”是賦閑在家、“利”是利刃、“斷”是截斷、“臭”是氣味。我用白話文嘗試翻譯一下,看到九五“先号啕而後笑”之後,孔子感慨了一下,說:”君子之道,要麼兼濟天下,要麼獨善其身,要麼沉默,要麼呐喊。六二和九五兩個心意相通,這個合在一起的力量猶如利刃可以截斷金屬。他們的言論主張,像蘭花那樣芬芳、高雅,如沐春風。”大概是這個意思。
蘭花
這兩個爻友誼堅定,不拘形式,不管隔得多遠、有多少障礙,都影響不到二人之間的互信互愛,孔子的原意應當是說“君子之交淡如水”,然後感慨了一下,潛台詞是說,君子就該像九五和六二這樣。好,來看同人卦的最後一爻。
上九:同人于郊,無悔。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同人于郊
同人卦最終沒有實現“同人與野”的理想。經過“同人于門”、“同人于宗”,走到最後一爻,也才實現到“同人于郊”的程度,郊,指城外,勉強可以影響到城外的郊區。已經盡力了,形勢所迫,隻能做到這個程度,“無悔”,不用悔恨。上九在最外面,沒有人跟他相應,九五都做不到,上九就更沒必要苛責自己,更何況他已經往前邁了一步了,同到了郊。
小象說“同人于郊,志未得也”,上九和六二的距離最遠,既不親比也不相應,這個卦目标是“同人與野”,實際隻做到“同人于郊”,志向沒有得到實現,這個目标要到大有卦才能達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